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发现病毒亦可侵害食用菌,可引起蘑菇子实体畸形生长,降低产量。继而在香菇、银耳、茯苓和美味牛肝菌等子实体中发现病毒颗粒。至于平菇病毒则尚未见报道。作者在研究平菇病害中,曾对人防地道中栽培平菇时出现畸形菇的原因作过观察试验,证明花椰菜花球型、珊瑚型及柄长盖小高脚型三种畸形子实体均属生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6)
<正>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量的40%左右。双孢蘑菇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了一些生理性病害,造成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笔者结合实践分析总结出了高寒地区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1菌丝徒长1.1症状双孢蘑菇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病毒MVX是近十年发现的为害严重的蘑菇病害,已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欧洲蘑菇主产国发生为害,给蘑菇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菇床成块不出菇的菇床"秃斑",薄皮开伞,延迟出菇,畸形菇,变色菇等。MVX具有高度传染力,可通过孢子和菌丝传染。采取分离检测特异dsRNA片段条带,可检测是否感染MVX病毒,并已初步开发成功应用基于RT-PCR的发菌期堆肥MVX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蘑菇湿泡病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的显著特色是温暖湿润,这种气候极有利蘑菇(Agaricusbisporus)的生长和栽培。但是,福建的气候特点也极有利蘑菇病原菌的生长、繁衍并造成危害。由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引起的蘑菇湿泡病(Wet bubble)近三四年在福建一直呈蔓延扩大趋势,危害逐年加重,成为制约蘑菇栽培效益的重要障碍。据调查,86年以前,蘑菇湿泡病在福建还完全不为人们所认识,有些科研单位甚至难子找到病菇的标本;87年,在福建南部个别市县的个别乡村发现小面积危害;88年,整个福建南部出现病害发生区,严重发生区明显扩大,有的菇房损失率达30%;89年,全省各蘑菇产区均出现病害发生区,湿泡病  相似文献   

5.
精准鉴定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重要前提。利用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四种木霉病害进行鉴定,结果证明它们分别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哈茨木霉T.harzianum、子座木霉T.stromaticum和钩状木霉T.hamatum,为今后精准鉴定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病害提供方法,同时也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这四种木霉病害的鉴定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6.
栽培褐鳞蘑菇,如果环境条件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病害,影响产量。通过实践,总结出张家口地区褐鳞蘑菇栽培几种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广凯 《食用菌》2014,(6):50-50
<正>白腐病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发病重于春季,栽培户应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在菇床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应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将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温度保持在18℃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又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可有效地减轻病害。2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双孢蘑菇出菇前用1∶2∶230倍波尔多液均匀地喷洒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蘑菇栽培咨询系统软件,该软件在IBM-PC微机上实现,以全部汉字方式进行人机对话与输出,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以菜单方式运行,可对蘑菇栽培全过程进行信息查询和病害诊断,实践证明,该软件能成功地指导蘑菇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霍林斯(Hollings)首次报道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感病的双孢蘑菇菌丝体“中有病毒颗粒,从而证实了蘑菇不仅会感染真菌、细菌病害,而且也能感染病毒病。蘑菇感染了病毒病,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如崇明县长江农场有两个连队,连续两年种植蘑菇,菇床不结菇,或结菇后子实体长到似蚕豆大小就死亡,导致蘑菇减产。实地调查,确实并非细菌或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经电镜观察,可见到50毫微米左右的球状病毒颗粒。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0.
蘑菇疣孢霉病国外多称湿泡病,其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危害蘑菇、平菇等子实体。危害蘑菇的种是有害疣孢霉寄生引起的。该菌近年来在许多蘑菇主产区迅速蔓延扩散,危害逐年加重,是目前蘑菇栽培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成为制约蘑菇生产发  相似文献   

11.
蘑菇象其他栽培作物一样,是易受病原体和害虫侵袭的。我将只限于谈谈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四种重要的栽培蘑菇的真菌病害: 1.由轮枝孢霉菌Verticillium fungicola引起的干泡病;2.由蘑菇白腐病菌(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引起的湿泡病;3.由葡萄枝霉菌Cladobotryum sp.引起的腐霉病;4.由白色偏丝霉菌Aphanocladium album引起的白色偏丝霉病。干泡病病原轮枝孢霉菌。症状感染的最初阶段,蘑菇菌盖上能够看见褐色斑点。病害的这个阶段能够与由细菌引起的褐斑病所混淆。如果被感染的蘑菇潜伏予潮湿的房间  相似文献   

12.
陈天泰 《北方园艺》2016,(23):143-144
列举了高寒农牧区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分析了这些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生产实际,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蘑菇在南方各省已很普遍,但在华北却很难见到。过去农民不愿种蘑菇,其主要原因是粪肥缺乏。可是河南省中部的平顶山市在短短的五年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栽培蘑菇的农户已发展到千余户,年产鲜蘑菇十余万公斤,其主要经验是用合成料栽培(完全不必用粪尿)。1987年我在前棠村五户农民家巾试验用合成料栽培蘑菇,每平方米产菇8—10公斤,因方法简单、原料便宜,而且不易得病害,很快传开了。过去农村的麦秸被白白地浪费掉了。经种蘑菇后,不但一家增加了几百元收入,而且蘑菇废料是农田很  相似文献   

14.
蘑菇病毒病,是危害蘑菇子实体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蘑菇病毒病有扩展蔓延之趋势.该病的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几乎绝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子实体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为了确保蔬菜的稳定供应,在全国建立了1192个生产基地,栽培面积达609,300公顷(1982年统计,下同)。由于大面积集中栽培,蔬菜病害,尤其是土壤传染性病害和病毒病害有所发展。 蔬菜抗病育种,主要是针对难以防治的病害进行,即土壤传染性病害和病毒病害。近年开展了气传病害和线  相似文献   

16.
为害蘑菇的蝇、蚊种类颇多。它们直接取食培养料、蘑菇菌丝,蛀蚀子实体,或者为害菌种块和菌丝,侵害蘑菇原种和栽培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经两年实践,我们发现黑光灯可在菇房内诱杀多种蝇、蚊,兼可预防病害。现将初步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装置诱虫灯:主要设备包括20瓦的黑光灯管、整流器、继电器、开关和收集盘。黑光灯一般横向装在菇架间顶层上方约60厘米处,在灯管下35厘米处,装一只收集盘。在培养料入房后,或在菇房内开始发现蝇、蚊成虫时,于白天点灯诱杀,诱杀前,在收集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生产中,尤其病害基数偏高的老栽培区域内,双孢蘑菇的发病率较高,并且生产中存在的隐性病害,可导致生产中后期出现某些不可测的后果,使得栽培受损。据对百病傻药物的试验,发菌期间的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覆土后发生的病害一般可控制在2%以下,并基本杜绝了隐性病害,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韩秀娜  张绍伟  于太新 《食用菌》2010,32(4):62-62,72
山东微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有大量的作物秸杆,畜禽粪肥。近几年在县政府的指导及双孢蘑菇协会的带动下,大棚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迅猛。虽然种植户已基本掌握了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但由于受天气、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双孢蘑菇栽培中出现不同程度病害。经过笔者多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双孢蘑菇生产常见多发病害。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食用菌主要产品,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大面积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病害是阻碍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各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外,不少是因栽培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现将其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是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产品,近几年在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其生产过程中,病害是阻碍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各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外,不少是因栽培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1菌丝生长阶段1.1菌丝徒长症状: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集结成团,严重时形成"菌被",不出菇、推迟出菇或形成气生菇。病因: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或菇房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