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湄809号茶树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湄809是经优良品种定向种植自然杂交,F1代单株优选,无性杆插敏殖育成的茶树无性系新品种,品比试验4-8年树龄茶园平均产干茶279.9kg/667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66.1%,区域试验5-7年树龄平均产干茶260kg/667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58.9%。蒸青茶含茶多酚30.52%,氨基酸1.15%,咖啡碱3.93%水浸出物42.9%,该品种属红绿茶和名优苛兼制型品种,尤以绿茶和名优茶品质最佳,1999年审定为贵州省茶树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2.
《茶业通报》2006,28(1):48-48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  相似文献   

3.
儿茶素类化合物与花青素均由类黄酮代谢途径合成,紫芽茶中富含花青素。为探明紫芽茶树中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流的情况,本试验以来源于湄潭苔茶后代的1株紫色芽叶茶树和1株绿色芽叶茶树为材料,测定芽下第一叶、第二叶和第三叶的叶色、儿茶素类组分和花青素总量,分析了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基因表达量同总儿茶素、花青素累积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芽茶树中各叶位中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绿芽茶树,而儿茶素类总量却低于对照;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PAL、CHS、CHI、F3H、DFR、ANS、ANR1、ANR2、F3¢H和F3’5’H)基因均呈现上调趋势。紫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花青素,同各相关基因(LAR除外)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都较高,且二者相关系数差异不大。绿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各基因(LAR、F3’H除外)表达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花青素同各基因表达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4.
《茶业通报》2006,28(3):101-101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浙农113、日本薮北种、凫早二号、金观音、悦茗香、黄玫瑰、多抗香、大红袍、白毫早、锡茶5号、锡茶11号、安徽一号、安徽七号、早逢春、寒绿、迎霜、福鼎大白茶、石佛香、石佛翠,另有引进珍贵品种:金谷绿、明谷绿等。  相似文献   

5.
茶圆赤星病是我地区高山茶园的一种主要病害 ,多于早春三月发生在茶树幼嫩芽叶上 ,罹病后的茶树生长不良 ,芽叶细小 ,病叶上产生圆形褐色病斑 ,制成的干茶带有苦涩味 ,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 ,并严重危及早春名优茶生产。为更好地防治茶圆赤星病 ,特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地选择在海拔 40 0多m的玉环县清港镇柏台茶场的常规成年茶园内 ,茶树品种为群体种。早春采用 70 %托布津 1 0 0 0倍液和 5 0 %多菌灵 1 0 0 0倍液喷施防治茶圆赤星病 ,以清水为对照。设 5个处理 ,每处理为 2 0m长茶行 ,两次重复 ,随机排列。即 :A1 :70 %托布津…  相似文献   

6.
茶树一年要多次萌发新的芽叶,秋天开白花,冬季结蒴果。茶树每年6—7月份即开始萌生花芽,逐渐长成白色花蕾、开花、结果,隔年成熟,茶花萌芽到茶果成熟大约要在茶树上生长一年半以上时间,很耗养分,而中小叶种茶树和衰老茶园开花又多。茶树的嫩叶、花朵、果实都是茶树的产出品。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采茶树的嫩叶制成干茶出售,供应内销市场和出口贸易。茶果为副产品,在早年用作繁殖茶树的种籽,或用于榨油等,而对于茶树的花朵,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台湾茶树种原之遗传歧异性。本研究由100条ISSR引子申筛选出12条可产生多型性条带明显的引子.这些引子共可产生67个的多型性条带。依据每一种原之分子标志数据进行UPGMA法分群分析结果。可将台湾133个茶树种原区分成六大群,包括油茶群、赤芽山茶群、野生茶树群、大叶变种与小叶变种混合群、大叶、小叶及大叶、小叶杂交种混合群及小叶变种群。而主成分向量分析的结果与利用群聚分析得到的亲缘关系树形固结果相符合。台湾茶树种原高比例的遗传歧异度是由台湾的野生茶树所贡献.部分重要栽培种间的相似性仍极高。为了探讨制茶过程封分子级品种鉴定之影响及DNA分子标志应用于咸茶品种鉴定之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类。在制茶过程申封DNA质量之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杀菁过程严重造成咸茶DNA的降解。利用各种类别咸茶与新鲜茶叶(封照)所抽取之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反应.结果发现分子量小于1,000bp的ISSR DNA条带表现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茶叶研究所引进"中茶302"、"中茶108"、"龙井43"等9个无性系茶树品种,在日照市进行区域栽培试验,观测比较各品种的生育特性、产量、品质等要素,研究分析其适应性、适制性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中茶302"、"中茶108"的综合性状优异,表现为移栽成活率高、长势旺盛、产量高,制绿茶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宜在日照及山东名优绿茶生产地区推广种植。通过引种栽培试验,也为制订《山东日照无性系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覃士才 《贵州茶叶》2004,32(1):15-17
“五峰柳叶早”是在五峰地方群体种中,经系统选种无性系繁殖育成的茶树新品种。经多年的品比试验及区域试种结果表明:一芽一叶期比福鼎大白茶(CK)早6—8天;比CK种增产12.96%;2003年5月8日“中茶所”检测结果为:水浸出物42.7%,茶多酚25.9%,咖啡碱3.6%,氨基酸6.3%.酚/氨比为4.11。其内舍物丰富,抗逆性较强.是一个红、绿茶兼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裴忠义 《茶业通报》1994,16(2):14-14
茶树轻修剪与名特优茶生产裴忠义(江苏省国营茅麓茶场)茶树轻修剪技术与生产名优茶之间,关系密切,也与提高经济效益关系密切,笔者愿抛砖引玉提出以下肤浅的看法。一、轻修剪方法:当前茶叶的消费是趋向于高档化,上市时间以"早"为贵。特别是手工绿茶,经济效益特高...  相似文献   

11.
张龙云  李敏 《茶业通报》1998,20(1):26-27
一、大叶类茶树的优势1.品种组成:经国家审定通过的52个茶树优良品种中,大叶类品种达24个,占46·2%,加上省级良种数量比重就更大了。它们中有的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当家品种,如云南大叶种(包括凤庆、励海、减库大叶种,下同)等;有的是新育成的品种,如云抗系、蜀水系、黔涓系、福云系、英红系等。云南大叶种在1;1、黔、粤、桂等省弓l种面积最大,达200多万亩。2.涪陵茶区的大叶类茶树现状:据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区划资料,涪陵茶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大叶类茶树品种有云南大叶种、蜀永2号、黔循419、502、福云6号、7号、金佛山大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品种‘槠叶齐’在陕西汉中的引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槠叶齐’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比‘福鼎大白茶’和‘龙井长叶’晚,在试验点表现为中生,鲜叶产量高;制绿茶和红茶品质均优;抗寒性强。该品种适宜在汉中及气候相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对三峡库区6个主要茶树栽培品种的营养芽物候期、产量、品质和抗寒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个茶树品种均适宜加工名优绿茶。宜红早、平阳特早茶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制茶品质好,最适于广泛推广。新选育的省级良种柳叶早达到平阳特早茶品质。繁育和推广本地良种对提高三峡库区茶叶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倬 《茶业通报》1997,19(1):13-14
茶园中茶树群体及单丛茶株,它们的树冠树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不断地影响。在特定的大气候背景下,常形成它们独特的小气候。这些小气候特征,具体表现在茶丛行间,冠层、单丛内外的小范围温度场,湿度场及光能的时空分布上。这些特征,不仅有别于距地表1.5m以上空间的大气候,而且,在距离很近的同一场内,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导致局部范围茶芽萌发不齐,冻害程度不一,病虫害轻重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国内也曾有一些茶园小气候研究的报导,但多失之过简[1]。本文试将过去在安徽茶区内观测获得的茶园茶树行间,茶丛内外,…  相似文献   

15.
陈乐生 《茶业通报》1994,16(4):25-26
“福安大白茶”的性状及其栽培、采制技术陈乐生(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福安大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高岭村。1983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后,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福安市自1974年以来共扦插繁育福安大白茶茶苗五亿多株(出圃数)...  相似文献   

16.
茶树叶色突变体是特色品种选育的珍贵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科研价值。本研究阐述了‘紫娟’(ZJ)以及两个红紫色芽叶突变(ZY1, ZY2)的新梢特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了芽、一叶、二叶、三叶、四叶、紫色成熟叶、绿色成熟叶及一芽二叶的儿茶素、花青素、黄酮类共21个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发现ZJ和ZY1的新梢芽叶均为红紫色,ZY2的单芽为绿色、新梢叶片为红色,3个材料的老叶部位均为绿色。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儿茶素总量逐渐降低,花青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黄酮类含量不规律变化;新梢幼嫩部位的化学成分高于较成熟部位。ZJ一芽二叶的花青素、儿茶素、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ZJ和ZY1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ZY2,鞣花酸含量最高的是ZY1,而没食子酸含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阐明了3个红紫色突变茶树新梢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特异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彩  方兴汉 《作物学报》1994,20(2):248-252
测定了不同浓度处理的水培茶苗根、茎、叶中及土施和喷施Zn的茶树叶中P、K、S、Ca、Mg、Mz、Al、Zn、Mo、Na、B、Cu、Fe的含量。结果表明,茶苗对Zn有较强的吸收能力,Zn处理<0.50ppm时,茶苗体内Zn大多运往叶中;当叶中达生理需要量后,Zn也在根、茎中积累;当生长介质中Zn达一定量后,Zn在叶中积累。茶树Zn-P间有明显的拮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从贵州省黎平县桂花台茶厂了解到,该茶厂从3月30日开始生产黎平香绿茶,较上年提早7天。黎平香绿茶以茶香郁,色绿而得名,主要以黎平县境内的黎平本地茶、龙井43、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黄金桂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为主原料,通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大宗化优质绿茶。该茶一般在高档春茶结束后、夏季和秋冬季生  相似文献   

19.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05,27(2):58-58
世界各国普遍公认茶树原产于中国。1824年,驻印英军勃鲁士(R·Bruce)宣称在印度阿萨姆省皮珊的新福区“发现”了野生茶树,对茶树原产地才有分歧。100多a来茶树原产地问题之争主要出现了四种观点:一源论派。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理由主要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培栽茶树的国家;中国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最早、最多,现今尚有大量野生大茶树;世界各国的“茶”字及“茶叶”译音都来源于中国;大部分茶树亲缘植物均产于中国;中国种与阿萨姆种的染色体数相同,茶酯酶的同功酸没有根本差异。主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一源论派”主要在…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时代,不同茶类市场此起彼伏,种茶业难有稳定经济收入,为适应生产中茶类市场畅销需要,稳步增加种茶业的经济效益,特拟题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红绿(名)茶兼制的茶树新品种。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1.1亲本来源选用双亲无性系优良品种,母本福鼎大白茶,无性系全国绿茶良种,中叶类,早生种,适应性广,抗寒性强,制绿茶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高、味浓,但制红茶汤色、滋味、浓强度和产量不及黔湄412号茶树无性良种。父本黔湄412号品种为贵州省茶科所60年代育成,该品种是云南大叶茶与广西高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