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章军 《中国猪业》2009,4(2):37-40
本文从影响母猪繁殖率的生态环境、营养及管理水平、繁殖方法及技术等条件因素和公母猪本身的生理状况等内在因素出发。就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等措施作了阐述。指出了提高母猪繁殖率。必须建立在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加强公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有效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传染病等。为生产实践中合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提供可行的技术措施,以达到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影响母猪繁殖率的生态环境、营养及管理水平、繁殖方法及技术等条件因素和公母猪本身的生理状况等内在因素出发,就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等措施作了阐述,指出了提高母猪繁殖率,必须建立在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加强公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有效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传染病等基础上。为生产实践中合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提供可行的技术措施,以达到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及传染病等方面,就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等技术措施做了阐述,为生产实践中合理地利用现有生产条件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可行的、优化的技术措施,以达到高产仔、高成活、高效益的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4.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母猪繁殖利用率的因素很多。要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必须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 ,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及传染病。采取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将母猪潜在的生物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实现高产仔、高成活、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繁殖率是反映母猪繁殖力和猪场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参数,影响母猪繁殖利用率的因素很多.本文从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先进繁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就如何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做了详细阐述,为生产中将母猪潜在的生物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提供参考,以达到实现多产仔、高成活...  相似文献   

6.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率是反映母猪繁殖能力和养猪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参数。母猪繁殖能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种猪种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很多,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一)加强后备母猪选留繁殖性能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但与繁  相似文献   

7.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模化种猪场中,母猪繁殖率的高低是猪场经营成败的关键。影响母猪繁殖效率的因素有遗传、营养、饲养管理技术、环境条件、猪的健康水平等许多方面,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就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繁殖率是反映母猪繁殖力和猪场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参数。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而繁殖技术是关键环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应用现代繁殖技术等措施来提高奶牛繁殖率,对于提高产奶量和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母猪的繁殖率和猪场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笔者通过分析影响母猪的繁殖率的因素,和大家共同探讨了最大限度挖掘母猪的繁殖潜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肉种猪在生猪养殖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母猪是猪场发展的最重要群体之一,肉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体现一个养猪场的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充分的发挥肉种猪的繁殖潜能,对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加强种猪的培育筛选,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繁殖率相应的管理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06,(6):I0001-I0002
集约化猪场经营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即每头母猪年产胎数和每胎产仔数。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统计表明.种猪的平均生产水平低于预期标准,大约10%的生产潜能被丢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发情障碍。母猪繁殖障碍是工厂化、规模化养猪场的常见疾病.也是造成优良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而母猪繁殖率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很多,如季节、营养、运动等都与母猪的发情、受胎有关,而应用外源性激素来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是解决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传染病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由病毒性传染病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危害性极大,种猪场母猪流产率在5%~20%,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80%左右,比传统普通疾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更为严重,成为影响提高母猪繁殖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据统计,有50%的病毒性传染病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因此,种猪繁殖场应高度重视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效益、减少损失.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病毒性传染病大约有8种,其中非典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等4种病毒性传染病危害性最大,给母猪繁殖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提高奶牛的繁殖率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奶牛繁殖率,缩短产犊间隔,对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应用现代繁殖技术来提高繁殖率,可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笔者结合实际,介绍如何提高奶牛繁殖率技术措施,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养猪场中,母猪繁殖率是影响养殖收益的重要因素,而对母猪繁殖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与母猪品种相关,还与养殖手段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为实现提升母猪繁殖率,增强养殖场的经济收益的目标,本文从选种、群体结构配置、饲养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对提升母猪繁殖率的方法进行了探究。1依据繁殖性状进行综合选种繁殖性状指的是母猪的生产能力,具体可根据产出仔猪的数量和仔猪初生的重量来确定。在进行母猪品种选种时,应优先选种繁殖性状良好的母猪和公猪进行交配繁殖。为实  相似文献   

16.
母猪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猪效益,本文针对优良品种选育、适时配种、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进行阐述,提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对指导种猪生产、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种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本身具有很大的繁殖潜力,而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繁殖率主要反映了猪群的增殖效率,是衡量猪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为了加速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母猪繁殖率低下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以帮助养猪从业者提高猪群增殖效率,增加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比较了猕猴在随意分群与合理分群条件下繁殖率的差异,同时讨论了繁殖群的雌雄数量的配比、等级地位及种猴年龄等因素与繁殖率的关系,并讨论了定期隔离仔猴进行人工抚育.以提高猕猴繁殖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建立和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加强母猪各饲养阶段的管理,严格控制繁殖障碍性疫病等方面,总结了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相关技术措施,并提出了有效增加母猪窝产仔数的技术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母猪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猪效益,本文通过对优良猪种选育、适时配种、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进行阐述,指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对指导种猪生产、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种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