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凭借大理州地形地貌及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依靠马铃薯顽强的生命力及广泛的适应性,大理州各个县市一年四季都有马铃薯种植。根据生长季节的不同,大理州马铃薯可细分为五个种植类型:大春马铃薯、小春马铃薯、秋马铃薯、冬马铃薯和早春马铃薯。从种植情况、优势及不足方面详细介绍了大理州不同季节的马铃薯生产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助推大理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云薯40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用来自CIP的马铃薯品系材料‘3258’作母本,用来自泰国的‘白花大西洋’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云薯401’生育期130 d左右,为晚熟品种;块茎长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粉红色;薯块大而整齐,适宜马铃薯薯条加工;商品薯率80%~90%,单株结薯数4~6个,产量为1 800~2 800 kg/667m2,高的可达3 500 kg/667m2左右;适合在云南省1 900 m以上中、高海拔区域大春以及滇西南、滇东南冬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靖薯2号是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0年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组合994001,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当地平均单产2689kg,每667m2比第一对照米拉增产648kg,增幅31.7%,比第二对照合作88增产898kg,增幅50.1%,还原糖0.18%,适宜在1800~2550m海拔范围内的微酸性红壤土和沙壤土中栽培,可做大春、小春、秋季和冬旱马铃薯种植,是一个优良的蔬菜、加工兼用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靖薯2号是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0年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组合994001,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当地平均单产2689 kg,每667㎡比第一对照米拉增产648 kg,增幅31.7%,比第二对照合作88增产898 kg,增幅50.1%,还原糖0.18%,适宜在1800~2550m海拔范围内的微酸性红壤土和沙壤土中栽培,可做大春、小春、秋季和冬旱马铃薯种植,是一个优良的蔬菜、加工兼用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7,(6):346-352
云南省发展冬季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市场优势,近些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2012年起对云南省13个马铃薯种植区38个地点进行晚疫病病害发生情况及产量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低于25%,较春季种植平均避病效果达到92%以上,部分区域避病效果可达到100%,不同冬作区避病效果存在差异。冬季种植平均产量可达2 400 kg/667m~2,显著高于春季种植1 500 kg/667m~2,增产可达60%以上。云南省利用冬季种植马铃薯可有效避开晚疫病的发生,使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为云南省开展冬季生态种植生产无公害马铃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常规育种体系主要以夏作为主,冬作马铃薯育种在2003年前未见报道,也没有完善系统的冬马铃薯育种体系。因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优势,云南省可以一年四季生产马铃薯。云南省冬马铃薯因错季上市,不仅满足国内鲜食市场反季需求,薯农的比较效益也高。但目前冬作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为生育期长的‘合作88’和‘丽薯6号’,冬作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产生冬马铃薯市场品种单一,上市集中等问题,亟需系统完善的育种体系选育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要具有高产、抗病的特点,而且在口感和风味上还要能迎合消费者的多样化喜好。新的高效冬作马铃薯育种方法,采用大春筛选出的68个优良品系,2016~2020年在云南省建水县连续开展4个冬季试验,实施过程中采取促进成熟期晚的品种(系)提早成熟的栽培技术。筛选出了5个适合冬作的品系,分别定名为‘云薯114’(S13-592)、‘云薯115’(S12-1528)、‘云薯116’(S12-1496)、‘云薯703’(S12-1998)和‘云薯608’(S10-843),该5个品种4年平均产量均在45 000 kg/hm2以上,与露地相比,经过促早熟栽培技术产量两年平均提高...  相似文献   

7.
‘昆薯5号’是由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提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Achirana’בTPS-67’)中经无性世代选育而成,该品种2012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12003号。在2009~2010年云南省马铃薯品种冬作区域试验中,‘昆薯5号’平均产量2 148 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甸红’增产31.61%;在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 511 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甸红’增产7.80%。‘昆薯5号’中抗晚疫病,高感轻花叶病毒病,重感花叶病毒。蛋白质含量2.33%,维生素C含量32.7 mg/100g,干物质含量20.0%,淀粉含量13.36%,还原糖含量0.08%。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马铃薯早春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种植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马铃薯》2021,(1):81-96
通过对近20年(1999~2018年)中国马铃薯种植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了4个生态区域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变化情况及中国马铃薯种植业在国际中的地位。2017年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球的29.88%,总产占25.26%,单产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5.50%。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亚洲占比,多数年份在50%~60%浮动,占世界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61年的不足10%,增加到2017年的30%和25%。单产水平波动中上升,与亚洲和世界差距缩小。在中国,马铃薯占粮食产量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常年保持在3%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则在4%~5%浮动。西南混作区和北方一作区为中国马铃薯重要产区,播种面积接近全国的90%,总产量接近全国产量的85%,播种面积上西南混作区高于北方一作区,总产数据2个区域间差异不大。单产方面,中原二作区最高,其他3个区域水平相当。现今,中国马铃薯种植业存在单产水平低、种植比例小和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未来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会继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所占比例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品质提升将成为马铃薯产业未来第一要素,单产受其影响,增长速度将会减缓。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作为云南省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业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采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51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马铃薯冬作代表区域德宏自治州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种薯在不同处理方式下打破休眠对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二因素条区试验设计。A因素为品种,51个品种依据其相应特性分成5组,即示范组、加工组、冬作组、大春组和特色组;B因素为种薯处理方式,分为3种方法,即种薯在室温下自然打破休眠、使用1%硫脲+20 mg/L GA3浸泡30 min催芽打破休眠和收获后放入4~6℃冷库自然打破休眠。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综合评价。3种不同处理方式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F=9.713,P <0.001),不同分组之间的产量差异也极显著(F=17.134,P <0.001)。苗势与长势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苗势与单株结薯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大薯率、块茎大小以及商品薯率4个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长势与收获成熟度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丽薯10号’是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的P03-S99组合(Serrana-inta×PB08)实生薯家系中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马铃薯2014006号)。该品种属中晚熟鲜食及淀粉加工型品种,薯块淀粉含量19.99%、干物质含量23.50%、维生素C含量23.00 mg/100g、蛋白质含量2.66%、还原糖含量0.16%。该品种植株抗晚疫病、感轻花叶和重花叶病毒病。‘丽薯10号’适合在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