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品种合作88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云南省高寒冷凉山区大春一季马铃薯种植的主要推广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南东北部马龙县土地平整、肥力上等的栽培条件下,合作88以每667m2种植1389株的密度和60cm×80cm的株行距为最佳,平均单产达到了4096.6kg/667m2,产量名列第一位,比对照(密度4167株/667m2的处理)每667m2增产鲜薯865.6kg,增产26.8%,增产极显著;大薯率达到了61.9%。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优良品系“395049.62”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CIP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优良高代无性系395049.62设计了微型薯、普通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6000株二种密度,施用尿素15kg、20kg二次追施的三因素、二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品系395049.62产量以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6000株、追施尿素15kg两次处理最高;大中薯率以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追施尿素20kg两次处理最高,其次是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追施尿素15kg两次追施处理。  相似文献   

3.
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甘蔗种植规格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甘蔗机械作业的种植行距与产量的关系,柳州市蔗糖生产办公室与柳江县甘蔗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进行了不同行距甘蔗种植简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30era的甘蔗产量最高,达8220.0kg/667m2,分别比行距90cm、100cm的甘蔗增产530.0kg/667m2、369.6kg/667m2;行距120cm的甘蔗产量为8060.5kg/667m2,分别比行距90cm、100cm的甘蔗增产370.5kg/667m2、270.1kg/667m2.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加工品种“内薯7号”为材料,探索播种整薯重量、不同种植密度及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经济性状的影响,提出该品种在当地栽培条件下50 ̄55g整薯播种,密度:每667m2种植3664株,株行距:28cm×65cm,始花期喷施矮壮素1000mg.L-1的最佳处理。在推广应用该品种时可以参考应用这一组配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山宁17的不同密度、行距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密度对山宁17产量有明显影响,产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行距30cm40cm50cm;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规律,产量由高至低的顺序密度为:1.4万株/667m~21.6万株/667m~20.8万株/667m~21.2万株/667m~21.0万株/667m~2;大豆新品种山宁17在行距较小时应适当降低密度,行距较大时适当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6.
微型种薯在生产中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 ,及时浇水是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其次是防治晚疫病。根据我们在试验和生产中的经验 ,掌握的主要生产技术有如下几点 :1 选种催芽微型种薯必须要求渡过 90d以上的自然休眠期 ,微型种薯播前要进行选种催芽 ,药剂处理 ,70 %~ 80 %种薯发芽时播种 ,这样出苗整齐 ,促使产量提高 ,也有利于田间统一管理。2 播种要求微型种薯在本地区适宜播种的时间是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播种的深度为 8~ 10cm为宜 ,过深、过浅都对产量有影响。微型种薯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 30 0~ 6 5 0 0株 /6 6 7m2 ,株距 2 0~ 2 5cm ,…  相似文献   

7.
小整薯播种是未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趋势。试验以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研究对象,110 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采用切块播种和整薯播种2种种植模式,每种模式下设9个处理,分别为3个行距(垄上2行之间的间距):15,20和25 cm,3个株距:15,20和25 cm。经过试验发现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出苗期提前1~3 d;株高、茎粗小于切块播种,但是单位面积内主茎数增多;植株鲜重和干重都小于切块播种,植株的干鲜重比高于切块播种;单株结薯数整薯播种平均比切块播种增多18.34%;整薯播种的商品薯率都低于切块播种,产量除处理15×20外都高于切块播种,处理25×25、25×20、20×20的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分别高出43.00%,31.73%,40.59%,且差异显著,处理15×25产量高出48.36%,差异极显著。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产量最高处理分别为36 473和29 263 kg/hm~2。  相似文献   

8.
高蛋白春大豆套种木薯的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9年在福建省大田县进行了高蛋白春大豆与木薯不同行距套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木薯密度,套种单行、双行和三行大豆3种种植方式中,双行大豆套种木薯,效益最高,即大豆种植密度25×50cm,7280株/667m2;木薯种植密度0.8×1m,800株/667m2,效益465.50元/667m2.  相似文献   

9.
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种种植密度、4种施肥量,比较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马铃薯单株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以667m2施基肥尿素20.67kg、二铵17.36kg、硫酸钾30.62kg、追尿素9.95kg时,植株长势最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均以该处理效应最佳;在该施肥量水平下,每667m2种植密度为5000株时产量最高,达3526.1kg,而每667m2种植密度为4000株时形成的商品薯率最高,为84.3%。  相似文献   

10.
国家甘蔗产业体系甘蔗品种不同种植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元正交设计进行了9个甘蔗品种在不同行距和不同下种量下的种植模式试验,以便为适应机械化种植模式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采用福农39号,种植方式采用行距130cm、下种量10000芽/667m2的模式甘蔗产量最高,行距较大,比较适宜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齐齐哈尔市甜菜生产现状,提出适合齐齐哈尔市甜菜生产的小垄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武育粳3号的种植前景及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育粳3号(原名8169—22)是以武进县稻麦育种场为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协作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品种,199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种审字第156号。新洋农场从1991年引进并大面积示范种植,当年实收单产608kg/667m^2,1992至2009年都是新洋农场大面积种植品种,其表现为优质、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以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其产量、生育期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降低,平均净同化率依次增加,穗数无显著性差异。随密度增加,其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穗数均增加,平均净同化率、生育期天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依次降低。对产量性能构成指标与播期和密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密度对产量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程度都大于播期。产量性能构成指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效应均为正效应,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生育天数、穗数对产量有正向的间接效应,且穗数的正效应较大;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平均净同化率、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有负向的间接效应,且平均净同化率的负效应较大。平衡协调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关系,适当提前播种和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天数及穗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试验表明,平均叶面积指数为4.18、平均净同化率为5 g(/m2.d)、生育期天数为120 d、收获指数为0.50、有效穗数为89 000穗/hm2、单穗粒数为480粒、千粒重为290g,玉米可以实现12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高产栽培下冬小麦产量形成调控的生理基础,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泰山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150×104、225×104和300×104株·hm-2),副区为播种行距(25、20和15 cm),研究了不同株行距配置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亦较低;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 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 cm行距时,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在种植密度225万株·hm-2和行距20 cm处理下,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的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泰山28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 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 cm行距下均可实现三者的协调,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是实现宽幅播种高产栽培小麦高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临夏州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无灌溉条件,年降雨量不足200 mm的干旱山地和年降雨量约600 mm的山二阴地,以及灌溉便利,年降雨量在500 mm左右的川塬区。通过种植区域、播种时间和栽培措施3因素对比试验,以产量、病害损失和经济效益做综合分析对比,得出临夏州春旱较频繁的干旱山地和山二阴地区应适当推迟播期至5月上旬左...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7种甜菜种植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以纸筒育苗大垄双行移栽产质量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7.
酒棉10号机采与常规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以酒棉10号为试验材料,在甘肃省敦煌市进行了机采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的示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酒棉10号在机采种植模式下,虽然单株产量下降,但是棉花群体产量较高,较常规种植模式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石K18是国审早熟陆地棉新品种,在新疆北部早熟植棉区种植表现出早熟性突出、丰产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合机械采收等优点。为了加速其推广应用,介绍了新石K18的品种特征,并从"播期、密度、灌溉、施肥、化调、打顶和病虫防治"方面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实现“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安全超高产”的水稻三超技术要重点从采用优质超级稻品种、巧夺积温,延长秧龄,培育壮秧、宽行超稀植栽培、农化两肥结合,配方施肥、A级绿色食品水稻植保技术、节水栽培等几个方面抓好。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英 《杂粮作物》2006,26(4):303-303
向日葵是齐齐哈尔市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2万~15.3万hm2。全市向日葵平均产量1 425 kg/hm2。为进一步提高向日葵产量,在种植方式上采取了通透栽培技术研究。此项技术是在原有栽培技术基础上,采取大垄130~140cm宽窄行栽培。2005年全市在23个点次试验、示范17.3 hm2,平均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