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在宜州市的繁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州市抓住机遇,率先大面积繁育推广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取得显著成效:累计繁育桑苗16.37亿株,种植面积达12.95万亩,7年累计推广应用超高产杂交桑养蚕共35.39万张,累计增产蚕茧10957.5吨,两品种繁育与推广应用共计新增产值26741.5万元,新增利润20835.1万元,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宜州市蚕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海琼 《广西蚕业》2008,45(1):60-61
在县政府的资金支持、农业部门的积极宣传和技术服务的推动下,永福县蚕农很快接受桑树新品种,在2006~2007年两年间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这两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永福县新建的桑园的98%,新桑树品种能快速在我县成功推广,我们的经验是加强宣传,争取县政府的资金支持,建立示范,以点带面、龙头企业带动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6个杂交桑品种采叶养蚕比较试验,探明了不同桑品种的养蚕效果.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蚕期经过、蚕体质、茧质、丝质等综合成绩好于桂桑6号、桑特优2号、粤桑11和粤桑51,而蚕茧产量、茧质二项成绩以桂桑6号、桑特优2号较具优势.在桑园建设中桑树品种应与养蚕布局科学搭配栽植,充分发挥桂桑优12、桂桑优62与桂桑6号、桑特优2号养蚕的增产增效特点.  相似文献   

4.
梁在鸿 《广西蚕业》2003,40(3):31-33
“广西蚕桑优良新品种产业化”项目是2001年广西区科技厅和财政厅联合下达的项目,由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实施,横县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之一,在2001至2003年这三年间,共推广种植新品种“桂桑优12号”和“桂桑优62号”8106亩;累计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15.71万张;建设项目示范片和示范点10个,其中小蚕共育室3个(旺庄、广平、泗英);桂桑优示范桑园2个(广平、苏安);“茧站+农户”产业化示范点2个(云表、马岭);省力化养蚕示范点1个(新安);育苗示范点2个(莲新、六凤);项目示范户100户,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项目计划要求。现将项…  相似文献   

5.
经区农业厅批准,由广西蚕业指导所牵头与宜州市、环江县、上林县、忻城县的蚕业及有关部门联合主持的“五万亩桑园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即“丰收计划”项目,于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在上述四县(市)全面实施。面积达3962.5公顷(59438亩),覆盖南宁、柳州、河池三个蚕桑主产地区.面积占我区桑园总面积的28%。  相似文献   

6.
以桂桑优12号为对照,对3个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进行了3年的抗青枯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桑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都有一定的抗桑青枯病的能力。在象州县的桑青枯病疫区,抗青283的产叶量高于其它品种,平均每667m^2桑园生产桑叶2429.0kg,比对照品种桂桑优12号增产桑叶23.34%,且采用埋条繁殖方式种植时的抗病力最强,抗青283的平均抗病率达95.30%。  相似文献   

7.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03,31(1):47-49
桑叶是蚕的唯一天然饲料 ,故养蚕单产及茧丝质量和亩桑收益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包含桑品种在内的培桑技术的进步 ,促进单位面积桑叶产、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的。以江油战旗、贯山两乡为例 ,1 987年的桑园面积约 3 0 0 0亩 ,主栽南一号和 60 71等品种 ,产茧 1 2 3t,亩产茧 41kg。 1 997年由于普及川 852良种 ,桑园面积近 2 3 0 0亩 ,产茧 1 79 4t,亩茧量 78kg。同比桑园面积减少 2 3 % ,产茧量却增加 46% ,亩茧量提高90 % ,其中 ,来自养蚕单产提高 1 4kg占3 8% ,桑品种增茧 2 3kg占 62 %。由此表明 ,桑树良种是支撑蚕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8.
林强  李格平 《广西蚕业》2008,45(1):62-66
本文根据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繁育桑苗的体会,针对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总结了在老挝繁育广西优良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沈国新  吴海平 《蚕桑通报》1995,(3):16-17,20
原蚕专用桑园产量偏低,桑品种杂早中晚熟搭配不合理,种植密度偏稀;树龄老化,研究提出:选栽优良新桑品种,扩大早,中熟桑品种种植面积,逐步达到30-40%;亩栽750株左右,留拳750株左右,留拳3000个,留条7500条;加快老桑园改造,每年改造老桑园5%。  相似文献   

10.
现行推广的杂交桑,是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优良品种中选育杂交而成的,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桑已充分显示了杂交一代(F_1)的优势,是我国新育成的优良桑种之一。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都先后推广一定面积的杂交桑。我区广丰、玉山、上饶等县,1987年相继从广东引进了杂交桑进行试种,近两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区重要桑种。据统计到1989年全区推广杂交桑面积4,307亩,占全区总桑园面积的28.64%,占全省杂交桑面积的22.78%,今冬明春全区将扩种新桑园一万亩,其中杂交桑面积占36.2%以上。杂交桑的推广面积这么大,它的品种特征特性怎样?生产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又怎  相似文献   

11.
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经济性状的试验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国 《蚕桑通报》2004,35(1):14-17
为把蚕桑实用新品种新技术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增加单位桑园面积的经济效益,江油市引进了若干近年育成的新桑树多倍体品种,进行多年多点的产叶量、叶质、抗逆性等实用经济性状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与标准品种荷叶白相比,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增加36.8%,桑叶养蚕万头产茧层量提高6.6%,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是一优质高产的好品种,现今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2.
桑树人工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的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国 《蚕桑通报》2004,35(2):31-33
对引进的桑人工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作了品种比较栽培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丰田5号枝条粗壮,桑叶肥大,表现出典型的桑四倍体性状;且桑叶产量高,与标准二倍体品种荷叶白相比,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增加23.8%;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说明在桑的多倍体育种中,选育高产的四倍体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2号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将鲁桑系二倍体桑品种桐乡青用秋水仙碱诱导成四倍体,以此为母本与广东桑二倍体伦教10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与二倍体桑品种荷叶白相比,其单位面积产叶量提高36.9%;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10.8%,种茧育单蛾良卵数提高18.3%;中抗桑疫病,农艺性状好,表现出优良三倍体优质高产的典型特性。  相似文献   

14.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用5种常用叶面肥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667 m2产叶量依次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KH2PO4]>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0.3-0.5%的硫酸铵[(NH4)2SO4]>0.4-0.6%的硫酸钾[K2SO4]>0.5-0.8%的过磷酸钙[Ca(H2PO4)2]。据此认为,桑园施用叶面肥应首选0.3-0.5%的磷酸二氢钾[KH2PO4]和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工作之便,生产上推荐使用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  相似文献   

16.
从分布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沙地的蒙桑资源中 ,选择出具有叶大、质优的桑树品种向海桑 1号 ,进行人工繁殖并与其它桑树栽培品种作对比试验。向海桑 1号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干寒特性 (年降水量 30 0mm ,极端温度 -4 0℃ ) ,而且产叶量高 ,单株产量达 6 30 86g ,迟硬化率 86 2 % ,养蚕成绩与其它桑树栽培品种相似。测定表明 ,向海桑 1号的叶片中粗蛋白含量 16 87%、粗脂肪含量 4 34%、灰份含量 8 78%、干物质含量 38% ,除粗蛋白含量外 ,其它营养成分均相当于或高于对照桑品种秋雨。该品种适于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千阳县气候特点和果桑栽培技术要求,进行了果桑品种及修剪技术试验。结果显示,红果2号为适宜栽培品种;“春重剪-第2年夏伐-第3年春重剪”桑树生长芽多,条长长,冻梢率低,桑椹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667m2桑地面积栽植密度与桑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1000~1200株/667m2、留条数7500~8000条/667m2、低干无拳式树形,可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和秋叶产量及年产叶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9.
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著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果用性状好为引种育种目标,从引进品种中筛选出若干优良的叶果兼用桑品种,其中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16号的中试结果表明:与标准二倍体对照种荷叶白相比,全年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增加29.8%,桑叶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6.5%,100kg桑产茧量提高8.1%;与三倍体叶果兼用桑品种大10相比,单位桑园面积产果量增加9.5%,产叶量提高24.7%,表现出三倍体桑叶片肥大,桑果大,生长旺盛,品质优,抗性强等优良特性,是一个叶果综合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良好的高效桑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