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Polima和Shan 2A CMS的orf224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油菜Polima CM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含有orf224的4.5kb的区段是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验证Shan2A CMS与Polima CMS在orf224的差异性。【方法】根据orf224设计5′端和3′端的1对特异引物,对Polima CMS和Shan2A CMS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在Shan2A中得到与orf224同源的DNA片段,对其测序分析。【结果】两序列均由675个碱基组成,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结论】证实Shan2A CMS与Polima CMS的orf224基因上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的从两者具有共同的恢保关系上说明Shan2A CMS就是已知的Polima CMS。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及其多样性。【方法】采用遗传学方法和已报道的5个不育细胞质orf138、orf222、orf224、orf263和orf288的特异引物的分子鉴定方法,对8种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CMS3411-7、CMS7311、00S54-m-1、00S54-m-2、12XC4、00S11-1、00S11-3和00S11-8)进行鉴定。【结果】恢保关系分析表明,Pol CMS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对于Ogu类型(12XC4)及Ogu和Nap综合类型(00S54-m-1、00S54-m-2、00S11-1、00S11-3和00S11-8)雄性不育(简称Ogu-Nap CMS)均表现为保持系。分子鉴定表明,8份白菜雄性不育材料中有2份的细胞质属于Pol型甘蓝型油菜不育类型,1份属于Ogu型萝卜不育类型,5份材料的细胞质为Ogu-Nap CMS不育胞质综合类型,没有芥菜不育细胞质。细胞质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份Ogu-Nap型甘蓝型不育胞质综合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中,1份材料(00S54-m-1)在BnTR4位点存在变异。【结论】明确了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及其细胞质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秦杂2号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品种来源02CMS14×02S28,原名金秋66。母本02CMS14是以大白菜CMS3411-7不育源为不育胞质供体、以石特1号大白菜自交分离后代中选育的优良自交系S14为受体,通过采用杂交、连续回交等方法,获得的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父本02S28是从陕西关中地方品种宝鸡二包头中选育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4.
玻利玛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是目前很有利用价值的胞质雄性不育源。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利用柯桂兰提供的大白菜Pol CMS不育源为母本,以大白菜骨干亲本92-09为轮回亲本,培育出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92-09A。本研究对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92-09A及其保持系92-09、恢复系早28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相应的不育基因Braraorf224及其恢复基因Brara PPR进行了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92-09A的花瓣、萼片和雌雄蕊都比保持系92-09小,不能形成有活力的成熟花粉粒;其保持系和杂种F1(不育系92-09A×恢复系早28)均可以产生有活力的花粉粒。大白菜Pol CMS不育基因Braraorf224及恢复基因Brara PPR与甘蓝型油菜的Pol CMS不育基因及恢复基因同源性很高。qRT-PCR结果显示,Brara PPR在恢复系早28和杂种F1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雄性不育系92-09A。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大白菜Pol CMS雄性不育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遗传规律及其恢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与其4个恢复源,分别配制了F1、F2及回交一代(BC1),观察了雄性不育的分离.结果表明,CMS3411-7的不育性由不育胞质(S)和隐性核基因(rfrf)共同决定.后代育性的分离有2种情况:(1)F1雄蕊完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按3:1分离,BC1为1:1分离,表明为一对显性恢复基因.(2)F1表现为不育性部分显性,且受环境影响大,F2和BC1雄蕊育性从完全可育到完全不育呈连续变化,方差分析表明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有效基因对数为2~3对.同时分析讨论了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多型性以及Rf雄配子和Rf雄配子相对受精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为不育胞质来源,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定向选育方法进行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的转育,获得了原始不育系‘93-12A’,并通过父本载体的转换对其进行改良,获得了一份综合性状较优良的不育系‘嘉油58A’;根据已报道的油菜CMS相关基因orf224、orf138和叶用芥菜CMS相关基因orf220设计特异引物,对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仅orf220的特异引物能在原始不育系‘93-12A’和改良不育系‘嘉油58A’中扩增出特异条带,扩增产物序列与orf220具有100%的同源性,从而从分子水平验证‘93-12A’和‘嘉油58A’的不育胞质来源于榨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设计定向转育方案,以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大白菜SD07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同时测交筛选不育基因型的方法,向黄心春结球大白菜自交系03S01中转育雄性不育基因,育成了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4-1,实现了不育性与园艺学性状的同时转育。用GMS4-1配制的黄心大白菜杂交组合整齐一致,耐抽薹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抗根肿病大白菜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CRAB742为不育源和抗源,采用杂交、回交、测交和自交方法,向大白菜自交系B1转育抗根肿病基因和核雄性不育基因;并对不同回交世代数的植株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确定最佳的回交代数.试验结果证明,在同类型的大白菜间,采用严格的经济性状选择和抗性、育性筛选,回交3代可以满足目标经济性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7的不育分子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方法在大白菜新型雄性不育系RC7中克隆出与雄性不育基因相关的片段,该片段与NCBI发布的orf138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为100%。说明RC7的不育机理与Ogu-CMS具有相似性,也证明了CMS基因的相对保守性。为RC7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充实了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核型分析及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连续分析了2套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及CMS7311不同转育材料的核型,并做了细胞学观察鉴定.发现转育4代和9代具甘蓝型油菜胞质的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核内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但2个不育系的核型都程度不同地与相应保持系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随体染色体的大小、位置、数目,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多寡,染色体的臂比值等方面.说明在回交转育过程中,白菜染色体(aa)同油菜染色体(aacc)发生了一定的交换或易位.细胞学观察表明,2套不育系花药败育时期均在孢原细胞形成之前,只有极少数花药中的1~3个花粉囊可以发育到四分体或单核花粉期,且大小极不一致,表现特大或特小,说明其不育性比较稳定、彻底.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技术从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ssp.Penkinsis)新型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7311的线粒体基因组中扩增出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片断,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断和报道的Poli-ma-orf224序列完全相同,没有发生变异,说明CMS7311的不育机理与PolimaCMS相似,也反映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变异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Ogucms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Ogucms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花器构造和花药发育细胞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Ogucms3411-7雄蕊完全花瓣化;花药发育受阻于四分体到单核花粉形成之间,同时,伴随有花药形状畸变,药室位置不固定,药隔维管束发育不健全,中层细胞不退化,绒毡层细胞明显肥大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恢保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1992年通过对35份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配制的杂种一代花期雄蕊育性的系统观察,发现具有恢复能力的材料9份,其中完全恢复材料5份;具有保持能力的材料15份,高保持的材料7份;10份材料处于半保持半恢复状态;1份材料的杂种一代不育株、可育株呈1:1分离.并发现不同组合不仅存在育性分离,而且存在环境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芸薹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芸薹种(Brassica campestrisL.,synB.rapaL.)的3个亚种,即白菜(B.campestrisL.ssp.chinensisM ak ino)、大白菜(B.campestrisssp.pekinensisO lsson)和芜菁(B.campestrisssp.rapifera(M atzg.)S insk)等芸薹作物为研究材料,对其杂种优势形成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莲座期为芸薹蔬菜杂种优势表现最佳期,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在这一时期显示出最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用矮脚黄白菜两用系中的才育株繁育而成的自交系和由其转育而成的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与10个不结球白菜自交系配制了20个组合。组合和其亲本在秋冬栽培期安排了4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应用同亲回归分析等数量遗传学方法,对雄性不育系的亲本选配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与矮脚黄白菜相比较,萝卜胞质组合单株重,单叶重、叶/柄比的遗传变异更多地受非加性遗传效应控制,与亲本性状值的相关系数有减小的趋势。萝卜胞质组合除了象矮脚黄白菜组合一样,要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以外,还要注意广泛进行配组,及早进行配合力的测定。要多选用单位面积叶鲜重大和叶绿素含量高的材料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16.
以法45大白菜核不育系为不育源,通过常规杂交的方法,向绿宝70天菜心转育核不育基因,初步转育成绿宝70天菜心细胞核不育系、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  相似文献   

17.
 以'矮脚黄'白菜自交系(97-3-2)、'黄心乌'自交系(003-27)、'上海青'自交系(98-4-2)、'黄芽菜'自交系(97-8-6)和'白蔓菁'芜菁自交系(001-24)为亲本及其杂交所得6个F1代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杂种与亲本莲座期叶片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构成主要生物学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基因的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相关分析发现双亲共沉默(ABF1)与叶片数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单亲表达沉默(UNP)与株高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芸薹种(Brassica campestrisL.,syn.B.rapaL.)的3个亚种,即白菜(B.campestrisL.ssp.chinensisM ak ino)、大白菜(B.campestrisssp.pekinensisO lsson)和芜菁(B.campestrisssp.rapifera(Matzg.)S insk)等芸薹作物为研究材料,对其杂种优势形成进行同工酶和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同一生育期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酶谱和蛋白质表型有差异,但把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谱带叠加,所得到的总谱带是相同的;品种间杂交其F1的同工酶和蛋白质谱带不存在“杂种带”或“互补带”;酶谱和蛋白质表型上的差异,可能是芸薹属作物杂种优势产生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矮脚黄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中的可育株繁育而成的自交系和由其转育成的萝卜胞质不育系为母本,与5个春白菜和5个秋冬白菜自交系配成了同核异质的20个杂交种。杂交种和亲本设置秋冬、夏、冬春三个栽培期试验,应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萝卜胞质效应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萝卜胞质效应因栽培期和核遗传背景不同而有一定变化,在负效应表现较小的秋冬栽培期,萝卜胞质组合单株产量及其构成性状显著降低;而叶/柄(重)、叶片VC含量显著增加。最后,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