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由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孙卫东教授主持完成的“精制白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强化饱充高效脱色技术)”,于2007年1月15日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项目立足广西,自主研发以甘蔗为原料,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精制糖、优级糖或一级糖的多功能生产工艺,可减少蔗汁转化损失,可生产精制幼砂糖和绵白糖,具有投资少、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项目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2由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湛永钟副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于2007年1月20日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通过基体合金化、多组元混杂增强等技术,设计了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性能铜基复合材料,实现了电、热、力学、摩擦学等综合性能的可控性,研发了材料的复合粉体制备工艺、高密度低缺陷材料合成工艺等关键制备技术,制备了3大体系10多种铜基复合材料以及一批高传导高耐磨部件,应用效果较好。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3由农学院方中斌农艺师主持的“四季蜜芒产期调节技术及机理研究”于2007年1月26日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提出了“控梢、放梢、花芽诱导”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技术,具有实用价值,经示范,显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  相似文献   

2.
火鸡血毒苗的研制和抗马立克氏病霞烟鸡品系的选育,是由广西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李康然教授主持,与容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容县科学实验研究所共同完成的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经三年多的研究,于1992年8月29日通过了由广西区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3.
我校生物技术与糖业工程学院王双飞博士课题组研究开发的“JMF超效射流气浮法处理造纸工业废水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于 2 0 0 0年 5月 1 5日通过了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采用高效絮凝剂使造纸工业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有效地絮聚 ,再利用 JMF超效射流气浮废水处理系统将自吸于废水中的空气有效地粉碎成微小气泡进行浮选 ,通过浮选使废水中的污物与清水分离 ,污物经压滤后用作肥料或燃料 ,清水可回用于造纸或达标排放。鉴定会专家一致认为 ,该项目具有投资少、动力消耗低、占地面积少、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居国内同类研…  相似文献   

4.
由广西大学莫家让教授和广西农科院阳明剑书记共同主持,广西区科技厅下达的“广西江河沿岸易涝农田粮食增产综合技术措施研究开发”项目,于1998年10月28日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为了解决广西江河沿岸易涝农田常年受洪水危害,造成早稻十年九失收...  相似文献   

5.
由广西大学农学院莫天砚教授、陆申年教授、白厚义教授、陈佩琼教授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梁传平、韦翔华、蒋代华分别主持研究的《龙眼营养诊断研究》、《银杏营养诊断研究》、《银杏黄化原因的调查与分析》三个项目2000年12月25日通过了广西区农业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龙眼营养诊断研究》、《银杏营养诊断研究》、《银杏黄化原因的调查与分析》三个项目是由广西区农业厅下达任务,广西农业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中国第二期红壤开发(广西)项目”资助的研究项目。1995年初课题组开始在广西平南、贵港、兴安等地的果园、大田进行大量的调查、实验、验证,直至1999年底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龙眼营养诊断研究》通过对龙眼树体和土壤营养状况的调查,田间肥料试验和采样化验分析,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植株,土壤营养状况与龙眼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关系,探索出了龙眼营养诊断适宜的采样时期和部位,拟定出了龙眼营养诊断指标,为指导龙眼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银杏营养诊断研究》通过对银杏生长发育阶段中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大田施肥试验、验证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探索出了银杏营养诊断方法,诊断最佳时期和部位以及营养诊断的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   《银杏黄化原因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连续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盆栽试验以及大田示范验证试验,探索出了土壤与植物息息相关,土壤养分状况及理化性状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总结出了银杏黄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鉴定会专家一致认为,三个研究项目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研究方案设计合理,诊断指标切实可行,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研究工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技处 顾红)  相似文献   

6.
(一)1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二)13项科技成果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获一等奖项目(1项):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杨绿峰教授主持的“工程结构安全分析的新型数值理论及方法”。获二等奖项目(2项):(1)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蒋和生研究员主持的“水牛和黄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2)广西区兽医研究所、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农垦永新畜牧公司、广西农垦西江畜牧公司、广西区粮油食品屯里猪场合作完成的“猪瘟病毒广西流行株分子病原学及防制的研究”。获三等奖项目(10项):(1)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罗廷荣教授主持的“广西猪瘟病毒糖蛋白E2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化学化工学院林榕端教授主持的“螺旋板换热器强度研究”;(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孙太祥教授主持的“图及连续体映射的动力系统的研究”;(4)机械工程学院廖小平教授主持的“汽车关键零配件CAD/CAM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开发”;(5)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湛永钟副教授主持的“高性能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6)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韦增欣教授主持的“几类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的研究是由广西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李康然教授主持,与南宁市鸡厂共同承担的项目,经三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于1992年10月20日通过了由广西区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种鸡引进频繁,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其中鸡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17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委托,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了国内有关专家对我校农学院周瑞阳教授主持的“红麻福3A等6个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研究的汇报,查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并现场考察了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区试验田。经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成果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同意通过成果鉴定。长期以来,红麻杂种优势利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004年,周瑞阳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历经3年多的潜心研究,首次选育出了高配合力、高抗炭疽病…  相似文献   

9.
由我校生物技术实验中。C何若天教授主持的广西区教委下达的“施施乐”(CCR)增产剂的研制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课题于1998年3月6日通过了由广西区科委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该课题组自1986年起,在国内率先将原来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氯化胆碱(CC)应用于植物上,以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烟草等我区重要作物和热带果树油梨、荔枝、龙眼等为试验材料,对CC在植物中的生理学效应进行了近10年系统的基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CC为主要原料,从多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了能增强CC的生理学效应的增效剂PI和AS等,组成了“施施乐”(CCR…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29日,农业部组织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化工设备、肥料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在北京召开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艺设备"成果鉴定会.鉴定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时建忠副局长主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生态环境专家路明教授任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农社司、农业部科教司、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均派代表莅临指导.该项目为农业部科教司立项,由城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家张夫道研究员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上海中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1.
近日 ,由我校保护野生动物考察队主持 ,对广西白耳夜鹭生存状况及繁殖栖息地选择调查项目 ,获得了英国 BP保护组织 (石油资源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 )的认可。据悉 ,在俄罗斯、中国、阿根廷等 1 3个国家的 2 1个科研考察代表团中 ,我国有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  相似文献   

12.
世界首例性别控制水牛在广西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3日上午11时20分,一头杂交母水牛在广西南宁顺利地产下了经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的雌性试管水牛双犊,这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分离水牛XY精子的性别控制研究项目由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卢克焕教授主持,广西水牛研究所和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区人民政府主席基金和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资金联合资助。这两头性别控制试管水牛犊体重均为29 kg。“姊妹花”的出生经历了复杂、严密的科学设计:首先是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出良种摩拉水牛精液的X精子和Y精子,然后将X精子与本…  相似文献   

13.
4头采用完全体外化培养技术生产的试管牛犊,于1990年4月6日至5月6日相继在广西农学院牧试站降生。这是继1988年元月我院卢克焕教授研究成功的世界第一例完全体外化试管小牛在爱尔兰共和国降生以来,由卢教授领导下的广西农学院家畜繁殖研究室全体研究人员取得的又一成果。该研究室自1988年3月起承担国家及广西“黄牛胚胎工程”科研课题以来,在卢教授的  相似文献   

14.
由广西大学农学院赖传雅教授主持、广西区科技厅下达的“荸荠杆枯病病原、发病规律与防治研究”项目,于1998年6月16日通过了由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荸荠又名马蹄,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各地都有种植,尤以荔浦、贺州、平乐、桂林等地所产的马蹄汁多、味甜,品质上乘,食用和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荸荠的大面积种植,已成为乡(镇)脱贫致富、增加财税来源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荸荠杆枯病已严重地影响了马蹄的产量和商品率的提高。为了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多年来,该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对病原菌的鉴定、生…  相似文献   

15.
1. HB型高效砂浆增稠粉。为自选项目 ,由南宁盈溢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同完成 ,参加人员有谢盈庭 *、陈益兰。该成果于 2 0 0 1年 4月 1 6日由广西区科技厅组织鉴定。本成果是一种广泛用于工民建各种建筑砂浆的掺合料。掺入混合砂浆中可取代石灰膏 ,掺入水泥砂浆中可节约水泥 3 0 %以上 ,并能显著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同时提高砂浆的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以及抗冻、抗渗性能。本产品的原材料是以无机矿物材料为基础 ,加入糖业废液等 ,经各种分解、提炼合成的一种粉体材料。产品综合技术性能指标良好 ,达到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1 2月 2 1日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研究”在北京顺利通过了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会议验收。验收委员会对该项目所取得的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研究”项目于 1 996年立项 ,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主持。项目分“水稻机械化生产实用技术与关键机具的研究”、“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的研究”、“残膜回收及打包技术与机具研究”,“农用中小型粮食干燥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配套机具研究”等 5个专题 ,下设 1 3个子专题 ,分别由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  相似文献   

17.
甘蔗不同基因型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研究,是我校农学院李杨瑞教授主持的,于1998年9月23日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由于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实现,是在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蔗株体内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生理代谢的结果,所以研究甘蔗不同基因型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寻找甘蔗育种的生化指标,实现生化育种,有可能提早选择,提高选择的准确性、缩短育种年限。该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大田生长条件下遗传基础差异较大的9个甘蔗基因型,对生长期不同的+1叶的9种酶活性,10种营养元素含量和游离氨…  相似文献   

18.
1.由物理系郭进博士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贮氢合金及电极性能的多因子综合优化研究”于 2 0 0 2年 2月 2 2日通过了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成果建立了化学模式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并运用于贮氢合镏金多元掺杂、综合优化设计及电极制备、性能测试数据和失效的分析 ,寻找影响合金及电极性能、稳定性等的综合因素 ,据此指导对电极合金组成、制备工艺等的改进 ,提高电极的综合优化性能 ;建立了描述贮氢性能与化学键参数关系的模型 ,从键参数的角度上总结了贮氢材料的形成规律 ;贮氢合金吸氢前后电…  相似文献   

19.
在3月27日召开的200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我院主持和参加的5项科技成果受到表彰奖励。其中由我院参加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库区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开发示范”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我院主持的“鲜食辣椒抗病新品种选育”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梨橙选育与高效栽培示范推广”和“高产优质早中熟花莱杂一代新品种选育”均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所和福建龙岩市农技推广站参加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技术领域课题"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株中试研究与开发"项目,于1998年4月4日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