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宁波四九茭在福建地区种植具有上市早、品质佳、抗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一般667m2产夏茭1500kg(壳茭),比本地茭增产60%以上,最高每667m2产量达2300kg,产值2100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宁波四九茭原产于浙江省宁波市郊区。夏茭早熟,秋茭晚熟。株高1.6~1.7m,分蘖性强,长笋多,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肥,采收期长。肉质茎长圆锥形,单茭重61~75g。2栽培要点①选好种苗,适时寄秧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秋茭采收的时候选种,要求选择健壮、高度中等、茎秆扁平…  相似文献   

2.
方家齐 《蔬菜》2005,(3):41-41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受到地少人多的限制,无锡地区尤为严重。一种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1年内收2季茭白1季水芹,夏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略迟,而秋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早,错开了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两熟茭白生长动态研究初报 Ⅰ.秋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Hand-Mozz.)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我国东南部,至今仍为我国特有蔬菜,其栽培最为集中的首推无锡、苏州两市。在茭白栽培技术方面,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茭白的系统研究十分缺乏。苏州小蜡台为苏州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在两熟茭类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其为试材,对秋茭生育期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研究茭白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5~1987年在江苏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以苏州小蜡台品种为试材。 观…  相似文献   

4.
导读:为确保扬州地区水生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集成完善了莲藕—秋种两熟茭—芡实—水芹两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和技术,生产中选择适宜品种,合理布局茬口,掌握各茬栽培技术要点,能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浙茭3号是从浙茭2号品系中选育而成的。植株矮壮,结茭早,单墩结茭数多,耐高温。茭白长17~20cm,茭肉洁白粗壮,品质优良,单茭质量120~135g。秋茭10月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100kg左右;夏茭6月中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400kg左右,采收期较长,适于大棚早熟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6.
茭白和水芹均为生长周期较长的蔬菜品种,无锡地区传统的栽培模式为2年内栽培一季秋茭、一季夏茭和一季水芹,经济效益不佳.该文介绍了1年内一季茭白一季水芹的栽培模式,既提高了单位面积蔬菜产量,又克服了土壤连作障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符长焕 《中国蔬菜》2018,1(1):54-57
以茭白品种余姚八月茭为试材,研究单季茭二茬模式不同栽种期对茭白第1茬孕茭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种期的提前,茭白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极显著提高。其中9月15日栽种的茭白翌年春季生长旺盛,早期分蘖增多,提前15 d进入分蘖高峰;植株增高4~7 cm,壳茭质量增加9~21 g;茭白采茭时间提前3~7 d,采茭盛期提前4~8 d,采茭末期提前1~4 d;每墩孕茭苗9.7个,孕茭率90.7%;每667 m~2产量为1 425 kg,产值8 265元,经济效益增幅达35.5%~113.8%。  相似文献   

8.
以茭白品种余姚八月茭为试材,研究单季茭多茬茭模式不同育苗方法对夏茭孕茭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薹管定植育苗和育苗定植相比,利用常规单季茭收获后次年匍匐茎上的芽萌发直接作为夏茭种苗的育苗方法有效苗数充足、田间分布均衡、生长进程加快,采茭始期提早2~3d、采茭盛期提早3~4d、采茭末期提早1~2d;孕茭苗数、孕茭率、产量和产值极显著增加(与薹管育苗孕茭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存在极显著差异);每667m2产量1891kg、产值12291元,经济效益增幅21.9%~70.4%。虽茭白个体略小,但仍在市民认可和喜欢的范围内,对销售价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一年内收两季茭白和一季水芹(茭白只须定植一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推广,这种轮作模式在无锡市广益镇的推广面积逐步扩大.其中夏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略迟一些,而秋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早一些,这样错过了其他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蔬菜生产中,早春以薄膜短期覆盖栽培夏菜,达到早熟丰产,已被普遍应用。在水生蔬菜中利用这一技术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为缓解春夏之交蔬菜供应不足,花色品种少的矛盾,我们在1985年开始对双季茭的夏茭作了早春薄膜小拱棚短期覆盖的试验,成功地获得了使夏茭采收期提早13~20天,增产9.6~34.9%,其中6月10日前的早期产量增产251.28~400.54%,增收50.84~104.4%。  相似文献   

11.
绍兴的传统产品水生蔬菜早茭、晚茭又称稻茭或双季茭,为禾本科的一种浅水性水生植物。栽培早茭晚茭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必须抓紧,才能使茭白生长良好,获得较高的产量。 1.选择土地:种茭白的土地必须阳光充足,土质以耕土层深,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为宜。茭白不宜连作,以免发生病虫害,使产量和  相似文献   

12.
余汉清  顾力 《中国蔬菜》2007,(B08):95-97
苏南地区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16世纪江南出现了以春季(或夏末)栽插,秋季收获秋茭,老墩越冬,翌年夏季再采收一次夏茭的茭白变异种类。经过不断的演化和积累,形成了夏茭为主型和夏秋兼用型两种二熟茭类型。起源于苏州的品种大多为夏茭,夏茭的代表收获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净茭肉,下同);秋茭的代表收获期在10月初~11月上旬,每667m^2产量400—500kg。  相似文献   

13.
茭白属禾本科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分布广泛,南至广东、北至北京、东至台湾、西至四川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1]。浙江省栽培面积约3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40%,是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2]。茭白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可分为单季茭、双季茭两大类,单季茭一年一熟,双季茭一年两熟[3]。双季茭一般7月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5~6月采收夏茭[4]。余姚市常年茭白种植面积2000 hm2左右,双季茭种植面积占茭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大量双季茭集中上市导致茭白滞销和价格下降,农民种茭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5]。  相似文献   

14.
双季茭是我区已形成产业化的蔬菜作物。 1999年全区夏茭棚栽面积达到 110 0hm2 ( 1.6 5万亩 ) ,总产量 3.71万t,实现产值5 70 0多万元。但近几年由于暖冬天气频繁 ,棚栽夏茭“怪茭”现象尤为突出。 1999年部分茭田的“怪茭”率高达 30 %以上。因孕茭株叶龄小的只有 4叶 1心 ,比正常孕茭提早近 3个叶龄 ,叶片同化面积少 ,其形成的茭又细又短 ,商品性差 ,成为“怪茭” ,严重影响茭白的产量和产值。现就棚栽夏茭“怪茭”的成因及防止措施分述如下。1 引发“怪茭”的因素①暖冬天气我区种植的“黄岩双季茭白”品种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相似文献   

15.
无锡茭白原有的主栽品种广益茭和刘潭茭质优味美。其夏茭的采收期,江南地区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提早夏茭的上市期,无锡市蔬菜研究所茭白课题组从1980年开始了早熟无锡茭白的选育种工作。当年5月在广益茭中发现了80个夏茭早熟株系。经过营养系混合选择,其中的广80—2营养系,到今年为止,在本市郊区已种植秋茭534.9亩次,夏茭333.9亩次。并被引种到徐州、常  相似文献   

16.
两熟茭白生长动态研究初报——Ⅱ.夏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Hand-Mozz)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本文将继续报道两熟茭白(‘苏州小蜡台’)生长动态的研究——夏茭部分的研究结果。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6~1987年在江苏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以‘苏州小蜡台’品种作试材。 研究方法: 1.春季气温回升后,从老茭田(即秋茭田)春季第一批萌蘖苗第一片真叶抽出开始,每隔3~6天采样一次,每次随机采样10株,用FAA固定液固定,在XTT立体解剖镜下观察叶原基的分化情况。 2.定期观测夏茭植株的叶面积、分株、分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鄂茭2号是从中介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出的双季茭白品种,分蘖力中等,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色、光滑。肉质茎长18~20cm,直径3.5~4.0cm,单茭质量90~100g。秋茭极早熟,9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1 250kg左右。夏茭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800kg左右。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3,(18):83-85
浙茭3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为原始材料,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夏、秋季采收始期分别比浙茭2号晚约5d和2d,夏季壳茭产量33000~36000kg/hm2,秋季壳茭产量21000-24000kg/hm。,全年产量比浙茭2号增产7.34%,肉质茎个体较大,光滑细嫩,品质优。  相似文献   

19.
无锡茭白以其品质优良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为止。全国各地来无锡引种4万余亩次。无锡市郊种植0.5万余亩。为了研究总结无锡茭白秋、夏茭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984年省水生蔬菜协作组给我们下达了无锡茭白高产栽培的研究课题。经过三次重复试验,已完成了原订计划。并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推广8000多亩,一般每亩可以增产100—150公斤。在3亩多的丰产试验田中,连续三年夏、秋茭亩产都超过1500公斤(净茭肉)。现就夏茭的情况作一介绍:从试验和推广的结果来看,要保持夏茭的高产、稳产,应做到种子纯度高,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刘孙喜  雷斌 《广西园艺》2005,16(6):53-55
鄂茭2号茭白是武汉市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选育,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04年4月9日引进鄂茭2号茭白2110墩,在该镇无公害蔬菜基地(莫家)试种成功。此次试种农户12户,种植面积4 022 m2,每667 m2种植350墩(可分为1 500株左右),4月11日种完。严格按照《无公害水生蔬菜(茭白)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栽培与管理,当年6月中旬每667 m2收夏茭403.5 kg,9月上中旬每667 m2收秋茭1 156 kg。比当地单季茭白(每667 m2产1 347 kg)增产212.5 kg,且鄂茭2号茭白也比当地茭白价格高,种植鄂茭2号双季茭白可比种植本地单季茭白每667 m2增收736.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