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放线菌Act1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放线菌制剂Act1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西瓜根际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采用大棚小区田间试验,以不接种放线菌制剂Act1为对照,以播种期接种和定植期接种为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西瓜生长、枯萎病发生及其根域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放线菌制剂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连作西瓜枯萎病的发生率,其中育苗期接种防效最显著,达到52.17%;育苗期接种放线菌制剂Act1显著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并增加了西瓜根区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且A/F、A/B、B/F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38~5.5、1.53~5.25、1.29~1.75倍。接种放线菌制剂Act1的处理均能显著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并改善根际微生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 (0.5%和1% ) 胁迫下,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 对番茄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 与未接菌番茄相比, 接种AMF番茄能显著增加植株的生长, 促进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的积累, 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脯氨酸含量, 使植株耐盐能力增强。接菌株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增加以及根系脯氨酸的大量积累在AMF提高番茄耐盐的渗透调节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永静  叶欣悦  须文 《蔬菜》2022,(11):44-49
摘要:为分析折耳根(蕺菜)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番茄活体接种法(以4叶1心 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和培养基接种法(体外抑菌试验),分析比较折耳根提取液对灰霉病菌的抑菌 作用。番茄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的叶片发病程度比蒸馏水处理(对照)的轻, 在接种病害3 d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调至81.5%和3.0左右,灰霉Acti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 照处理,叶片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4.96 (对照的1.25倍)、2.23 mg/L(对照的1.30倍),均显著高于对 照;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和接种灰霉病菌均导致番茄叶片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接种灰霉菌后, 折耳根提取液处理的叶片LOX活性为13.52 OD/g(FW),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对照)的10.92 OD/g (FW),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灰霉病菌的预处理。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折耳根提取液处理后灰霉菌 的长势及扩散程度小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表明其对番茄体外培养的灰霉病菌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品种渝粉109为试验材料,在建立番茄植株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将带绿芽生长点的子叶愈伤组织接种到含有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诱导。结果表明:以0.2%秋水仙素处理48 h效果最佳。对番茄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形态、生理指标比较分析发现:四倍体植株长势强,表现出巨大性|四倍体番茄叶片中叶绿素总量、POD活性、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二倍体,MDA含量低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5.
以设施番茄土壤为试材,研究了一种新型微生物制剂对设施番茄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处理的真菌数量下降最快,真菌数量也较低,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比对照处理的数量高;而对照处理的真菌数量最高,但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最低;上年用微生物制剂处理的真菌数量也低于对照处理,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则高于对照处理。施用新型微生物制剂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抑制病原菌的活动减轻病害的发生,对克服连作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M1’)对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带药平板培养以及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植株的促生作用。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1’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发现‘M1’菌丝可以穿插、缠绕灰葡萄孢菌丝,使灰葡萄孢菌丝出现膨大、扭曲、萎缩等现象,有明显的重寄生作用。拮抗试验表明,菌株‘M1’发酵液(Bj.adusta fermentation broth)对灰葡萄孢的抑制率为47.90%,与化学农药腐霉利(Procymidone)效果相当。盆栽试验表明,与只接种灰葡萄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相比,施用‘M1’发酵液使番茄灰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为55.2%;番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9.57%、136.15%和534.13%;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分别下降了19.98%和51.10%,减轻了病菌对植株的损害;番茄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63.92%、38.04%、87.08%和35.02%,‘M1’发酵液促生效果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其发酵液不仅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还对番茄植株具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循环式水培系统营养液处理方式对生菜防病增产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营养液冷却、紫外线消毒和接种拮抗真菌处理NFT生菜营养液,结果表明,应用紫外线对营养液进行消毒比对照生菜产量高,质量好,根系坏死症状不明显.将营养液冷却至10℃或14℃后,植株生长受抑.接种拮抗菌 Trichoderma 可减轻病原菌对植株的感染从而促进植株生长.还发现拮抗菌 Trichoderma 有很强的根系共生能力.证明应用紫外线消毒或接种拮抗菌可作为NFT系统防治根系病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木棉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不同处理下木棉幼苗的根茎叶水分特征及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以期探究干旱河谷中的木棉(Bombax ceiba L.)普遍存在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共生系统是否是它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策略之一。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接菌株根系干质量是未接菌株的2.2倍,重度干旱胁迫下,接菌株的根系干质量是未接菌株的2倍,接菌有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增加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效率。接菌植株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避免了植株的"茎干缩",重度胁迫下减轻了"茎干缩",且接菌株茎含水率是未接菌株的1.95倍,接菌提高了植株茎干的吸水保水能力。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菌加速了植株调节体内游离氨基酸和丙二醛(MDA)含量,较未接菌株提前了约18d,且未接菌株MDA含量的最大值是接菌株的1.5倍;接菌株脯氨酸含量的最大值是未接菌株的1.4倍,接种显著增加了渗透物质含量并减少了细胞的伤害,提高了植物叶片的保水能力。可见,接种AMF可改善木棉幼苗干旱胁迫下根茎的水分供应和叶片水分维持能力,同时也增加渗透调节物质以降低水势,减少水分蒸散作用,启动调节系统提前清除细胞有害物质,减少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了木棉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2年生枳砧塔罗科血橙脱毒苗为试材,对未接种植株、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植株和接种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植株分别外施硝酸钙和醋酸钙5nmol/L,比较不同处理下植株茎粗、株高、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根系、叶片中钙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促进植株生长,根系和叶片中钙和氮元素含量均比未接种植株高;钙剂种类与根系和叶片钙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施用硝酸钙的根系和叶片中钙元素含量比施用醋酸钙的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于播种时穴施单一生防菌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菌,研究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施入利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同时有效控制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增加;木霉菌的施入利于土壤中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增加;3个菌株对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都有促进的作用,在拉秧期各酶活达到最大值。拉秧期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处理可提高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降低真菌的数量,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接种木霉处理可明显提高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对细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3个菌株处理细菌与真菌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2倍,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3倍。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处理均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酶活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番茄酶活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e-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diuphauam,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侵染番茄后,与对照相比番茄叶片POD、SOD、PAL、PPO活性显著的增加,MDA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接种G.v的诱导作用最大;G v对番茄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最大,分别是52.7%和75%,其提高番茄光合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从连作苹果园健康苹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苹果连作障碍镰孢属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XC1,该菌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9.8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gyr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目前菌株XC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苗期生长及矿质营养吸收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烘干粉碎后的秸秆与灭菌后的土壤配制成栽培基质,接种5种丛枝菌根菌种接种剂进行番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种丛枝菌根共生微生物接种后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和矿质元素吸收有很好的改善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对P、K吸收作用显著,对番茄干质量有明显增加作用。通过对番茄菌根侵染情况分析发现根部丛枝菌根侵染率(F)以Glomusmosseae-1和G.mosseae-2最高,可达30%以上,而丛枝菌根形成率(a)则以G.mosseae-2最高,促进番茄生长效果最好的菌种亦为G.mosseae-2。  相似文献   

14.
甲壳素降解液防治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株芽孢杆菌与1株酵母菌组合后对甲壳素的降解效果,以及甲壳素降解液防治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有菌株组合后的降解效果最好,其降解液的粘度最低、几丁质酶活性最高。用甲壳素降解液处理番茄根际土壤,可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群落数量,降低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根结率和根结指数。甲壳素降解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为54.29%,是甲壳素培养基处理的2.58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对峙培养筛选与田间防效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抑制番茄叶霉病菌的机 制进行了研究。对峙培养结果显示,5 个木霉菌菌株均覆盖或侵入了病原菌菌落,其中菌株TH16 和TH54 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田间防效试验表明,木霉菌TH16 和TH54 孢子悬浮液浓度在108 个 · mL-1 时防 效最好,分别为69.4%和60.0%。接种木霉后,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 浓度(Ci)、气孔 导度(Gs)、CO2 光饱和同化速率(Asat)、Rubisco 最大羧化(Vcmax)、RuBP 最大再生速率(Jmax)及Rubisco、 FBPase 活性均明显增加。而接种叶霉病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同时伴随着Vcmax 和Jmax 的下降。预接种木 霉菌能将叶霉病菌导致的Pn、Asat、Vcmax、Jmax 抑制消除并恢复到对照水平。接种木霉能显著增加光合相 关基因的表达量,FBPase、FBPA、SBPase 和TPI 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53 倍、3.51 倍、5.17 倍和7.81 倍。 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通过激活与光合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缓解了叶霉菌对番茄光合生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温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对番茄幼苗接种2种商品用丛枝菌根菌剂BF(mycorrhizaforplants)和VT(mycorrhizaforvegetables),测定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VT和BF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番茄根系,接种35d后侵染率分别为78.3%、66.4%。接种AMF后幼苗的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大于未接菌对照,且接种VT菌剂的幼苗与未接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VT对番茄穴盘幼苗的促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外源褪黑素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粉冠军"番茄为试材,采用灌根方法,研究了0、50、100、150μmol·L-1外源褪黑素(MT)对75mmol·L-1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外源褪黑素抵御番茄幼苗硝酸盐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75mmol·L-1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逐渐提升,50、100、150μmol·L-1外源MT缓解幼苗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上升速率,100μmol·L-1 MT效果最显著。75mmol·L-1硝酸盐胁迫处理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高于对照,AsA和GSH含量低于对照,但外源50、100、150μmol·L-1 MT均能够提高番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AsA和GSH的含量,提高番茄幼苗硝酸盐胁迫的抗性。100μmol·L-1 MT激活抗氧化系统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赵妍  邵兴锋  屠康  陈继昆 《果树学报》2007,24(3):339-343
主要研究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草莓果实采后病害以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10作为拮抗菌,以新鲜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不同接种时间的B10活菌液、菌悬液、热处理液和过滤液对草莓果实人工接种灰霉病的抑制效果;以及不同浓度菌悬液对果实自然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B10活菌液、菌悬液对病害的抑制效果较好,热处理液和过滤液次之,但均显著好于对照;在25℃和15℃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较高的贮藏温度有利于拮抗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在接种拮抗菌之后8h和16h分别接种病原菌的不同时间下,拮抗菌接种时间早,抑制效果好;B10菌悬液对草莓果实自然病害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该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病品系‘CLN2037’和感病品系‘236’、‘238’为试材,通过田间抗感杂交、回交,于真叶期接种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T1,2,鉴定子代的抗病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品系‘CLN2037’对番茄晚疫病的抗病性为单基因部分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20.
草酸青霉A1菌株的鉴定及对苹果4种镰孢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连作条件下的平邑甜茶健康根系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A1,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观察鉴定该菌属于青霉属,将其ITS r DNA序列和β-tubulin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ITS r DNA序列和β-tubulin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MEGA5.05软件构建青霉菌A1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青霉菌A1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KF152942.1,KC344990.1)序列同源性最高,为100%,最终将青霉菌A1鉴定为草酸青霉A1。在马铃薯培养基(PDA)和玉米粉培养基上分别将内生真菌A1与尖孢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在PDA培养基上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0%、74.0%、47.0%和54.5%,拮抗系数达到Ⅱ级或Ⅰ级,在玉米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5%、82.2%、68.4%和53.4%,拮抗系数达到Ⅱ级或Ⅰ级,说明草酸青霉A1对4种苹果连作障碍病原镰孢属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平邑甜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连作土对照相比,A1菌肥显著促进了连作平邑甜茶幼苗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加,分别增加2.53倍和2.35倍,说明草酸青霉A1菌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土壤中的尖孢镰孢菌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发现A1菌肥处理的土壤中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量大幅下降,说明草酸青霉菌A1可以抑制其生长。A1菌株可作为防控苹果连作障碍的拮抗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