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西凤庆,古茶马古道从缅宁(今临沧)至顺宁(今凤庆),跨过澜沧江,从古镇鲁史到魏山。凤庆宜茶自然环境得天独后,属于本部型季风气侯类型的中间地带,年温差少,雨量充沛,是茶叶天然的生长环境。凤庆种茶,历史悠久,2200年前居住在凤庆的濮人,即百濮,就开始种茶。至今沿澜沧江右畔山  相似文献   

2.
南山村位于本县天目山西麓,是个产茶新区。一九六五年开始种茶,一九七三年起陆续投产,一九八二年总产超千担。 (一) 这个村自一九六五年开始种茶起,就组织茶叶生产专业队,实行专业管理。一九八四年又在专业队的基础上进行联产承包。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台湾茶叶     
台湾省是我国的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台湾种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嘉庆年间,福建移民就在台北市以南地区种茶。全省以台北、新竹、桃园三县种茶面积最大,其次是苗粟、南投、宜兰、台东、花莲、台中等县。其中桃园县约有7.8万亩,新竹县约有13万亩。30年来台湾省茶园面积在45—72万亩之间,粗茶产量约为20——55万担。近几年来由于茶叶出口量减少,茶青价格下跌,种茶面积逐年有所减少,1976年为43.5万亩,1980年为42.9万亩,1981年计划种植面积减至31.1万亩。1979年产茶51.6万担,80年由于干旱产量减为48.3万担,81年计划生产54.6万担。台湾省主要生产乌龙茶、包种茶、红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4.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600mm以上,土壤肥沃,具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和丘陵山区气候特点,是天赐种茶宝地.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茗茶荟萃,茶事典盛.早在唐朝末年,先民们就开始开山种茶.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会员     
《茶世界》2016,(2)
正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澜沧芒景茶叶种植始于傣历五十七年(公元695年),距今已有129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远古的时候,布朗族和佤族同属一个祖先和部落,芒景布朗族实际上就是佤族或者前身是佤族,关于种茶之事,最初生长于该地的是"野茶"(实为栽培种普洱茶),布朗族先民经过驯化后就成了"家茶",其驯化的方法是将茶树砍断,并连续3年施  相似文献   

6.
我们前于大队,几年来,向绍兴上旺大队学习,向新昌儒一大队学习,树立了为革命种茶,用科学种茶的思想,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茶,是夺取茶叶优质高产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闽茶发展快,出口多,创新也多,特别是清道光十四年(1831)以后,兴起种茶热,只瓯宁一县,就出现一千多家的茶厂,“每厂大者百余人,小亦数十人,千厂则万人,兼以客贩担夫络绎,道途充塞”,盛况空前。其他“各郡伐木为茶坪,且废田,种茶取利,闽中自此米薪倍贵,即木料杂植,亦因而缺,自北苑等而下之,皆市于夷”。到光绪十二年(1886),已“闽诸郡皆产茶”。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创制了红茶和乌龙茶,给茶  相似文献   

8.
提高新植茶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晓雪 《中国茶叶》2009,31(8):31-31
新植茶苗成活率高低,是直接影响建园成败的关键。近年来,贵州省松桃县茶园面积正以每年2.5万~3.0万亩的速度递增,从2007年冬至2008年底,仅1年多的时间,就在全县21个乡镇建起无性系良种茶同3.2万亩,发展种茶大户43家,其中本地投资建园的种茶大户24家;发展本地育苗专业户6家,育苗面积800亩;建示范茶同4个,面积6000亩。现根据几年来的种茶实践,谈谈提高新植茶苗成活率应掌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天炯  杨心辉 《茶报》2000,(3):22-23
名山有得天独厚宜茶生长的自然条件,种茶历史悠久。但是,从公元前53年后的2000年间,茶叶生产起伏较大,仅就近五十年的发展及今后的前景作一浅述。1949年种茶面积仅有6768亩,茶叶产量仅296.5吨,产值14.83万元。1999年茶园面积达4.35万亩,茶叶产量4500吨,产值6780万元,分别增长6.43倍、15.18倍和456倍。  相似文献   

10.
大埔县位于粤东山区,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水量1552.3MM,具有发展茶业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县有17个镇,1722个自然村,农业人口41.9万人,目前种茶已普及到了全县682个自然村,种茶农户超万户,获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有4家。去年仅种茶就为我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10元,茶业己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人知道种茶和以茶作为饮料,是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以后的事。唐贞元二十一年(804年),传教大师最澄(767~822年)入唐求法,第二年归国,携回天台山茶种和茶叶,他把茶种播在比睿山麓的日吉茶园(今池上茶园),开日本种茶之先河。最澄圆寂后,每逢6月4日这一忌日,比睿山僧众都要在寺中举行献茶仪式,以示纪念。现在日本日吉神社附近的池上茶园内还竖有一块“日吉茶园之碑”,碑文记载了最澄带回天台山茶种辟园植茶的史实。  相似文献   

12.
由开山种茶到开园采摘,就要保住高产、稳产,这是百年大计;如果开山建园时,不选择宜茶地,见山就开,见茶就栽,只在种茶的数字上炫耀,结果水土流失,茶林俱损,耗费巨大劳力与财力,也破坏生态平衡。 有些茶场与社队,只顾采茶,养份消耗后不给补充。纵使眼前有收益,很快就会减产,  相似文献   

13.
1969—1974年,在静网县“牧之原”(Makinohara)台地洪积土壤,进行种茶前土壤改良,和种茶后灌溉,以及施用堆肥,对改植茶园,促进茶树生长效果的调查研究。灌溉和施用堆肥,可促进幼树的生长,但是,种茶后5—6年检查其深耕改良土壤,是没多大效果的。据推测一般“牧之原”台地,距土面约  相似文献   

14.
政策体制适宜发展茶叶生产后,科学种茶和管茶是我县广大山区,半山区茶农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使我县广大茶农能够及时掌握种茶和管茶的科学技术,使新发展茶园速成高产,优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现就有关茶叶速成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北方茶园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茶区种茶历史不足50年,由于种茶历史较短,茶树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程度低于南方老茶区。但近年来,随着北方茶区茶树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发生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月23日,纳雍县农业局召开茶产业抗旱工作会议,全县32名种茶大户参加。2009年纳雍县共种植茶叶4.8万亩,在种植过程中做到三较,即进度较快,面积较大,标准较高,所需茶苗全部由县政务中心统一招标采购,由种茶大户到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肯尼亚种茶始于1904年,最初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引进茶树种籽在里莫拉(limuru)和凯里乔(Kerieho)种植。廿年代,在里莫拉和凯里乔两地开始大规模种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茶叶生产曾一度停顿。战后,又在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环境因子与海南大叶种茶扦插苗苗期生长的关系,为海南大叶种茶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6个样地的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指标和环境因子的监测,研究环境因子对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海南大叶种茶苗期地径和叶面积的变化与土壤总氮和有机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叶绿素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五指山市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主要受到空气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论]当温度范围为21.14~26.58℃,湿度范围为86.82%~89.99%,土壤水分范围为0.27~0.35时,海南大叶种茶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俗云七十古来稀,如今七旬并不奇,六三受聘当专家,一直干到七十一。千里往返走单骑,哪怕旅途“风雨”袭,秭归茅坪建基地,白头茶人传技艺。党政干群一条心,样板茶园早建立,滔滔长江截流时,西陵云天茶香逸。而立之年去“西天”,援马种茶举红旗,卅后[注]东土把茶种,是为移民辟天地。去西非的马里共和国外援,1993年去三峡种茶,正好时隔三十年。三峡种茶有感@谌介国~~  相似文献   

20.
我省气候适宜茶树生长,绝大部分山地的土壤酸碱度也适宜种茶,茶树生命力较强,相对地说,产量也较稳定,这是我省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方面。但是,这种优势,往往被误解为茶树系粗生粗长,到处可种,甚至不加管理也有收益,因而普遍产生不择条件,不顾土壤好坏,坡度大小,成百上千亩山连山连片统统开光,全部种茶。结果,不但茶树生长差,易衰老,单产很低,有的十年八年就得改造,甚至报废,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