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度和钾肥是甘薯栽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研究鲜食型甘薯龙紫4号的最佳栽培密度和钾肥施用量。试验设置3种不同密度中施用不同钾肥,测定各处理下龙紫4号地上植株、底下薯块、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花色苷等指标,分析密度和钾肥对甘薯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D1、D2处理下,钾肥K1~K3浓度下,龙紫4号地上部鲜重和干重随着钾肥的增施而增加,在K4下降;D2K2处理的鲜薯和薯干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447.98、648.83 kg/667 m2;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以D1K3处理的最高,淀粉含量以D1K1处理的最高,花色苷含量以D3K1处理的最高。低密度适量钾肥有利于龙紫4号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低密度低钾肥有利于淀粉的积累,高密度低钾肥有利于花色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以石番47号番茄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以灌水定额与施钾肥量为因素对膜下滴灌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在灌水定额相同的处理下,随着钾肥量的不断增加,可以促进产量的增加,最后基本趋于平稳;在相同钾肥量处理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单果重、产量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667 m2产量达到最大,为8 833 kg。在相同灌水定额处理下,随着施钾肥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钾肥量处理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67 m2施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可溶性糖、总酸、Vc都达到最大,但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心室没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667 m2灌溉定额为250 m3、施钾肥量25 kg组合时,加工番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都达到最大,为最优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配施对藤三七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能显著促进藤三七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产量,改善叶片品质。在适量范围内随着氮、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鲜产量、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Vc的含量明显提高。当施氮量达到7.75 kg/100m2以上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施量呈正相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配施钾肥可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Vc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硝酸盐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菜用藤三七优质、高产的氮、钾肥最佳配施方案为N 5.75 kg/100m2, K2O 3.90 kg/100m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处理,设2个水平:K0(不施钾肥)、K1(钾肥施用量为18 g/m2),副区为氮肥处理,设3个水平:N0(不施氮肥)、N1(氮肥施用量为9 g/m2)、N2(氮肥施用量为18 g/m2),研究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0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降低;在K1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单薯质量、商品薯率、块根干质量及产量明显提高,且施钾可降低过量施氮造成的茎叶旺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对甘薯的单株块根干质量、单株叶片干质量、总干质量及单薯质量和薯干产量表现出极显著正交互作用,对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5.
HPLC-ELSD法测定植物可溶性糖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大等优点。为了了解甘薯品种的可溶性糖组分和糖化特点,对11份甘薯重要种质资源的生薯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试验群体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8.41 mg·g-1和123.05 mg·g-1。在生薯可溶性糖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糖的45%左右,麦芽糖含量最低,仅占可溶性糖的10%左右。在熟薯可溶性糖中,麦芽糖含量最高,其中约90%来源于蒸熟过程中淀粉的转化,增量可占熟薯可溶性糖的50%以上。熟薯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主要来源于生薯可溶性糖,在甘薯蒸熟过程中变化较小。因此,甘薯的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浙薯13蒸熟糖化效果好,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为179.64 mg·g-1和138.44 mg·g-1,均显著高于其余10个品种。红皮白心是一个生薯高糖品种,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氮肥和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和钾肥互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莴苣优质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设置了不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处理,氮肥设6个水平,钾肥设2个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和钾肥用量能明显改善莴苣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对莴苣植株生长影响大于钾肥,在施氮量为30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和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3个菜用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5号和福薯18),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下,供试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均在管道营养液栽培条件下茎尖产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总体上,在屋顶农业中使用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福薯18有利于提高茎尖产量并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8.
氮钾配施对油麦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如 《农业与技术》2008,28(2):53-56
为了确定合理的油麦菜氮、钾配施方案,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上氮、钾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钾配施均能显著提高油麦菜的产量和品质.在适量范围内随着氮肥的用量的增加油麦菜产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舍量及Vc舍量明显提高.当施氯量达到400 kg/hm2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油麦菜体内的硝酸盐舍量随着氮肥的用量的增加接近直线增加;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配施钾肥可提高油麦莱Vc、可溶性糖以及叶绿素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油麦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油麦菜高产优质的氮、钾肥配施方案为:N 300 kg/hm2,K2O200 kg/hm2. 钾肥配施对油走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钾配施均能显著提高油麦菜的产量和品质.在适量范围内随着氮肥的用量的增加油麦菜产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舍量及Vc舍量明显提高.当施氯量达到400 kg/hm2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油麦菜体内的硝酸盐舍量随着氮肥的用量的增加接近直线增加;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配施钾肥可提高油麦莱Vc、可溶性糖以及叶绿素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油麦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油麦菜高产优质的 、钾肥配施方案为:N 300 kg/  相似文献   

9.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用品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块根可溶性糖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味的影响,为甘薯鲜食与加工的品种选择、专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10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生薯和蒸熟薯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对不同干物率类型的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相关性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溶性糖组分与食味的关系及其对食味的贡献。【结果】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5.79 mg·(g·FW)-1,占生薯可溶性糖的45.3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关系密切,果糖含量(y)和葡萄糖含量(x)的拟合方程为y=0.807x+1.275;麦芽糖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6.79 mg·(g·FW)-1,仅占生薯可溶性糖的11.92%。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决定,通常情况下,低干物率品种具有更高的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生化甜度更好。在蒸熟过程中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主要在于产生了大量麦芽糖,麦芽糖含量从生薯的0.96—24.67 mg·(g·FW)-1提高至14.80—136.16 mg·(g·FW)-1。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中、高干物率类型具有更高的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甘薯块根食味增量主要来源于蒸熟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蔗糖是甘薯块根食味的重要影响因子;麦芽糖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近50%,对香味和质地的作用尤为突出;果糖对黏度的贡献最大,而蔗糖对质地的贡献优于果糖。【结论】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是反映甘薯生薯甜度的重要指标,熟薯可溶性糖、麦芽糖含量是反映甘薯食味的重要指标。麦芽糖、果糖、蔗糖是影响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及加工性能的重要可溶性糖组分。筛选出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特异种质11份。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惠北、园林场、舟塔3个产区的‘宁杞一号’枸杞为试材,对3个产区枸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惠北、园林场和舟塔3个产区枸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总糖质量浓度、可滴定酸质量浓度、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总黄酮质量分数和总酚质量分数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枸杞中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以舟塔的最高,分别为19.91%、1.23g/kg和1.09g/kg;可滴定酸质量浓度、维生素C质量分数、总酚质量分数以惠北的最高,分别为5.49g/L、0.29g/kg和3.29g/kg。园林场枸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浓度、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总黄酮质量分数均低于惠北和舟塔,但总糖质量浓度高于另外两个产区,为68.50g/L。由此可见同一品种枸杞在不同产地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舟塔产区枸杞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陇东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营养状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采集测定了庆阳地区12个长富2号果园的土壤样品及果实,并对土壤营养状况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陇东黄土高原果园土壤营养状况以及果实品质对土壤养分的响应。【结果】庆阳地区果园土壤全氮平均值为4.03 g/kg,含量充足。土壤有机质、全钾平均值分别为14.40 g/kg、4.45 g/kg,含量较低,应及时补充有机肥、钾肥。土壤pH平均值为7.93,属弱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为1.13~1.81 g/kg,平均值为1.52 g/kg。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葡萄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土壤全钾含量与单宁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果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土壤全铜含量与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庆阳地区土壤氮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属低水平。土壤有机质主要影响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土壤全钾含量主要调控果实的中单宁、果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果实品质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在果...  相似文献   

12.
N·P·K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不同的N、P、K用量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菜用大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在慈溪市开展菜用大豆不同施肥处理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以配方施肥及其减量10%处理对菜用大豆增产显著,相较CK,分别增产39.6%和33.5%,同时,可显著提高菜用大豆籽粒品质,提高二粒荚以上比例,分别增加18.2和18.8百分点,整体提升菜用大豆产品品质,可明显增加农户收益,667 m2收益分别增加469.8元和487.0元。当地常规施肥量偏高,以减量10%为宜。整体来看,本试验各处理条件下,土壤中磷素有盈余甚至过量,但土壤中氮素和钾素亏缺,建议在菜用大豆生长后期追施氮肥和钾肥,适当减少磷肥投入量,以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菜田施肥现状与土壤肥力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西安市菜田施肥及土壤养分现状,按不同种植年限,调查了西安市8个涉农区县露地、大棚和日光温室全部菜田(共422个样本)肥料施用情况,并采集0~20cm土样进行土壤养分、pH及盐分分析。结果表明,露地蔬菜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N 327.0kg/hm~2、P_2O_5186.0kg/hm~2、K_2O 138.0kg/hm~2,氮、磷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适宜。大棚蔬菜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N 868.5kg/hm~2、P_2O_5 544.5kg/hm~2、K_2O 496.5kg/hm~2,日光温室蔬菜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N 883.5kg/hm~2、P_2O_5 684.0kg/hm~2、K_2O 724.5kg/hm~2,设施蔬菜化肥用量严重超量,特别是磷肥最为严重。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蔬菜氮、磷、钾肥施用量有明显提高趋势,而大棚与日光温室蔬菜化肥施用量与种植年限长短关系不大;菜田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属于较低水平,应加大有机肥投入;露地蔬菜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适中,设施蔬菜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属于偏高水平,这与施肥现状调查中设施蔬菜过量施用化肥的结果相一致;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质量分数超过露地蔬菜的2.2~2.3倍,盐分质量分数超过露地蔬菜的2.2~3.3倍,土壤硝酸盐和盐分累积十分明显,对蔬菜生产已形成潜在不良影响。今后应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用量与比例,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甜高粱产量及茎叶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大力士甜高粱产量、茎叶比及茎秆和叶片可溶性糖、全氮、全磷及全钾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甜高粱干物质产量,高施氮肥组(200kg/hm2)较对照提高了29%,较低施氮肥组(100kg/hm2)提高了17%.甜高粱产量对氮肥和钾肥敏感,对磷肥不敏感,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磷、钾肥比例为1∶1时,产量显著高于1∶2和2∶1处理.本试验条件下,甜高粱的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为200kg/hm2,50kg/hm2,50kg/hm2.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甜高粱茎叶干物质比及茎秆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升高,全氮、全磷及茎秆中的全钾质量分数下降.茎秆中可溶性糖和全钾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叶片,而叶片氮素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茎秆,磷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茎秆氮质量分数高于对照,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随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杉木根际土较高,而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檫树根际土高;土壤总酚量在两种根际土间无明显差异,而游离酚量杉木根际高于檫树根际;杉木连栽造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H/F的降低和总酚量、游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保健型菜用甘薯品种,以海南地区栽种的10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对叶片中3种色素(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量,通过分析各指标与代表抗氧化性的ABTS(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2,2′?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关联性,综合分析甘薯叶片的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叶片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 > 0.05)。甘薯‘福薯7-6’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低,抗氧化活性最低;‘渝15’和‘徐紫菜8’叶片的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显著高于其他8个品种,抗氧化活性最高。在选育保健型菜用甘薯时,可根据叶片颜色初步判断其抗氧化性能,降低育种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石韦(Pyrrosia lingua)人工栽培的基质。[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石韦在甘蔗渣、蘑菇渣、木糠和炉渣分别与土壤按1∶1比例混合形成的4种栽培基质中扦插苗叶片的活性成分含量。[结果]甘蔗渣混土基质可显著提高石韦叶片的总黄酮、多糖、总皂苷、蒽醌和绿原酸含量;蘑菇渣混土和炉渣混土基质可显著提高多糖和总皂苷含量,但同时会降低总黄酮含量,且对蒽醌和绿原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木糠混土基质可显著提高多糖、总皂苷和绿原酸含量,但对总黄酮和蒽醌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甘蔗渣混土是石韦较适宜的人工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9.
收集贵州省不同来源的35个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样品及其生长地土壤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植株样品中多酚、总黄酮、总绿原酸、山奈酚-3-O-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苷、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以及土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并用SPSS软件对化合物含量与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多酚、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多酚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均分别与磷酸酶和尿酶、多酚氧化酶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样品中山奈酚-3-O-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苷、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有显著差异,除磷酸酶、尿酶活性与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外,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相关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引起的土壤代谢性能可揭示土壤代谢作用强度及其适应外界环境和维持植物生长条件的能力,植物生长条件反过来作用于土壤代谢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其酚类物质通过根系分泌影响酶的活性作用,单个化合物代谢主要受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有机基质育秧对秧苗素质及其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营养土所育秧苗为对照,研究了有机基质所育秧苗的素质及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所育秧苗素质明显优于营养土所育秧苗.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有机基质所育秧苗体内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营养土所育秧苗;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有机基质所育秧苗体内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营养土所育秧苗.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有机基质所育秧苗水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增加的幅度大于营养土所育秧苗.说明有机基质所育秧苗更能适应干旱胁迫,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