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治理数字化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就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困境和实践路径3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实现治理内容精准化,整合乡村资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困境:农民自身数字能力贫困的制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实践路径: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型数字农民,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要素保障能力、完善数字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任亚萍 《甘肃农业》2023,(6):108-111
武威市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面临着数字治理理念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数字治理主体相对缺乏、技术支撑不足、数字化治理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从培育数字乡村治理理念、建设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培育多元化数字化治理主体、优化数字化技术支撑、完善制度保障方面打破瓶颈,推进武威市乡村治理实现“智治”。  相似文献   

3.
郭婷婷 《甘肃农业》2023,(5):111-115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方向,也是提高治理效能,进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乡村治理数字化是一项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其运作逻辑复杂多样,面临制度设计落后、技术衍生危机、反治理问题频发、治理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这些现实难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因此,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高效运行要优化治理数字化顶层设计,推动技术应用回归服务本质,完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夯实治理数字化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数字乡村的建设占据了核心地位。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重塑了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并推动了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阶段,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力量对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乡村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组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对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治理和推动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公共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乡村数字化治理中的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无法形成一个协同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力量。因此,需要从加强政府主导、培育新型农民和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等方面来构建乡村社会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乡村生态治理已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在乡村生态数字化治理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治理主体协同不足、数字化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通过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强化技术支撑与培育乡村数字型治理人才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积分制作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通过确立党组织核心地位、推动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加强各级治理主体联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及促进"三治"融合内在统一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总结分析积分制实施先进经验对提升我国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积分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宣传力度不足、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从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基层民主、规范实施过程、明晰奖罚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乡村是舞台,农民是主角,管理是手段,财务是重点。乡村财务治理是基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保障农民在乡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而开展的一项治理工作,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实际反映。从现行乡村财务治理问题所存在的共性出发,阐述了乡村财务治理内涵,分析了乡村财务治理机制的发展历程以及运作流程;从机制的设计角度出发,剖析了我国现行乡村财务治理机制存在的缺陷,总结了机制在制衡与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缺陷和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主决策、引用企业业绩考核、对专业人员加强培训以及严格落实回避制度等助力乡村治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乡村治理也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胜利,我国的乡村治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乡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村民对乡村治理热情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乡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治理主体能力不足、乡村治理制度不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问题也在不断凸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自治水平的提升、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塑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赋予乡村治理新形态,而理清数字治理在乡村的运行机理,是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通过分析总结北京市大鲁店三村在数字乡村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数字空间—数字信息—数字主体”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数字乡村治理面临的顶层设计缺位、治理资源被恶意占用、数据制度保障缺失、数据孤岛、数字人才支撑较弱等困境,提出以空间优化升级为技术根基,以数据制度化规范化为制度保障,以主体引进培育为源头建设的优化策略,进一步释放数字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41-243
对我国乡村治理经历的不同阶段演变进行概述,揭示了乡村治理演变的规律。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转型与发展变化,乡村振兴必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面临着农村空心化、法治缺失与多种关系错位等现实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法治化加以解决,通过乡村治理法治化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规范制度的落实、组织的健全与村民自治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与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基层的社会事务日渐繁多,传统乡村治理主体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亟须新的主体融入乡村治理以共同应对当前的挑战。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不仅具备政策保障、理论支持以及与乡村治理过程趋同的基础,而且还拥有弥补政府职能空缺、行动上独立自主和组织带动农民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驱动农村改革的步伐,携手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有效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吴琪  张伟  韩荣彦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48-250+254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实践、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是数字化技术可行性的有力证明。当前,陕西省三大片区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取得了众多治理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治理应用场景狭窄和数字技术负担凸显等现实难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因此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破解这些发展难题,以数字化技术驱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化平台对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索数字化平台如何赋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基于全国22个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采取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字化平台赋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过程中,包容性是内核动力,共享性是基础条件,互动性是必要前提,延展性是持续保障;数字化平台要以文化、资源、关系、场所4个维度构建赋能体系,实现理念规范、资源整合、结构重组、场域重塑,即空间治理有效。提出因地制宜打造协调式平台、拓宽平台交流渠道、培养乡村数字人才、打造复合型空间治理的路径,从而实现数字治理与乡村公共空间的高度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专项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找到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系列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碎片化、资源要素匮乏、监督机制不畅、信息技术分散等方面。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从明确多元主体定位、凝聚治理共识,统筹城乡要素、挖掘农村资源,完善监督机制、促进治理透明,整合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方面探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思路,破解农村生态治理的碎片化困境,以期提供一些可行性的路径选择,赋能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5.
乡村是应急治理的薄弱区域,探寻其内在抵抗机制并提出优化对策,对提升我国应急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具有现实意义。从韧性治理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危机意识、应急转化、信息传递、治理制度和后续塑造构成要素,构建乡村应急治理的逻辑框架,对其进行全过程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乡村应急体制存在预防意识薄弱、传递机制壁垒、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为了有效增强乡村应急治理的韧性水平,加快提升治理能力,针对性从观念架构、系统措施、信息沟通、制度保障和后续提升5个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的构建主体和内容形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对村级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挑战。当前,我国村级党组织的影响力存在政治领导力不强、思想引领实效性不足、群众认可度不高、组织合力不够等弱化现象,需要采取针对性举措,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设中的影响力,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发展,构建完备的村级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晶 《农家参谋》2022,(8):13-15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关系到乡村振兴其他方面要求的完成.从传统到多元化治理模式与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互相适应,需逐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这样可以在乡村建设中充分调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资源,增强乡村社会发展活力.本文明确界定了乡村治理实践中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深入探讨了实现"治理有效"的机制创新策...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对乡村的有效治理素来为党和国家所关切.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内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思路和模式日渐明确.因而,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基层党建来推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的组织力量以实现人才振兴,推动乡村自治、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乡村治理典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大量实地调研与座谈的基础上,了解了Y县乡村治理的进展情况,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是基础条件;"三治"体系的有机融合是核心条件;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文化生活是保障条件。制约乡村有效治理的主要因素:村民自治向心力不足;基层组织薄弱;农民主体意识淡薄。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措施:精准施策;加强人才队伍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资本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