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平台与出版媒介日趋完善,科技期刊由纸质出版过渡到数字出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科技期刊为了实现高效数据采集和水土保持学术成果的高质量传播,在期刊内容、呈现形式、传播效果方面需要进行改进与增强。同时,应扩大在行业内学术影响力以适应信息飞速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促进水土保持科技期刊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的水土保持科技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现实,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这一日益突出的矛盾,科学技术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土保持科技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实现三大创新,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以服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水土保持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促进水土保持现代化建设.要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领导,开展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重大课题的研究,加大水土保持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科技改革,全面提高水土保持队伍的科技素质,把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应用技术科学。该文主要阐明了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层次属性和纵向转移的基本规律及水土保持科研周期与应用推广周期循环的内涵与功能,并提出实行“三结合”是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3,(4):I0004-I0004
1.为了广泛交流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有关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试验研究、调查研究成果,以及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成效,是本刊持续报道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转移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是多年来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在国土整治、环境保护、土壤保持、防洪减沙、发展生产、山区建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深化水土保持改革中,科研单位改革的总目标是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加速技术转移,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本文就水土保持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推广,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水土保持科技情报>创刊20周年之际,谨向编辑部全体同志致以衷心的祝贺.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作为全国性的水保科技期刊,肩负着准确、及时传递国内外水土保持科技信息、水土保持理论和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情况、推广水保科技成果、应用综合治理和水保产业开发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使命,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推动水保学科和水保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农业推广工作对于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农业推广又离不开信息的传播与沟通。本文对农业推广、农业传播与沟通的涵义进行梳理;比较了传播与沟通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农业传播与沟通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存在的障碍以及提高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是进行水土保持治理研究、技术示范与推广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尝试。海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内,规划占地面积118.2 hm2,园区规划为4个功能区,打造以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为目标、以热带雨林水土保持为主题的科技示范园。示范园的建设将填补我国热带雨林水土保持工作的空白,为热带雨林保护与合理开发及迹地修复提供科研、技术平台与治理范本,并将提升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水保所把水保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科研工作的延伸和继续 ,采用设立推广示范区、培训推广人员、送科技成果下乡、结科技对子、推行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制、联合推广等方法 ,大力推广水保科技成果 ,加快了水保科技成果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生产力的转化 ,增强了水保科研的活力 ,多项科技成果的研究与推广获省级奖励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杂志是山西省水利厅主管、山西水利出版传媒中心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水土保持专业期刊。主要任务是积极宣传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大力普及水土保持先进技术等。杂志现为季刊,每册定价7.5元,每份杂志全年订价为30元。订阅款汇款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及订阅《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杂志",收款人请注明"山西水利出版传媒中心"。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冯有连,于德广(西安市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710043)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有效地推广和应用,是水土保持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振兴水土流失区经济、加强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和减少水上流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1.为了广泛交流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有关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试验研究、调查研究成果,以及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成效,是本刊持续报道的重点内容。2.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山西实际,将重点报道各地实行封禁治理、依靠生  相似文献   

13.
<正>1.为了广泛交流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有关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试验研究、调查研究成果,以及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成效,是本刊持续报道的重点内容。2.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山西实际,将重点报道各地实行封禁治理、依靠生  相似文献   

14.
经过60余年探索实践,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当前国家与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尚存在差距。面对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对规划中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科研重点、示范推广、科普教育、技术标准、基础平台等重点内容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促进规划实施,加快水土保持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依托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4个试验场和长期开展水土流失观测的吕二沟、罗玉沟两条典型小流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系统建设,计划在天水建立一个高水平、高科技含量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建设水土流失科研体系、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及水土保持成果展示体系,打造一个集教学、科研、示范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平台。该示范园的建设,将发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的引领、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对促进水土保持的社会宣传、示范推广和科普,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树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水土保持业务与技术综合性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本刊紧密围绕全国水土保持中心工作,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生态建设经验,剖析监督执法案例,介绍开发建设项目生态恢复技术,探讨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提供水土保持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发展,提升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迫切需要推进广东省“十四五”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研究工作。在分析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形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以满足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应用为导向,从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研究、科普教育及技术示范推广、基础平台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十四五”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体系,对全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可为《广东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指导全省今后五年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区域性农业科研水平不强、科技推广成果转化薄弱以及人才短缺、耕地质量下降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实际现状,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创造技术高效发挥的条件;搭建区域性技术平台,提升全面科技服务能力;构建循环农业技术接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科技强农等方法和措施,积极探索高效、适用的农技推广方式,从而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内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1.为了广泛交流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有关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试验研究、调查研究成果,以及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成效,是本刊持续报道的重点内容。2.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根据山西实际,将重点报道各地实行封禁治理、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以及淤地坝建设、坝滩联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水土保持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以正在筹建的哈尔滨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介绍了园区选址、现状评价、规划原则与目标、功能定位与规划策略、规划布局、水保措施布设等,以期对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