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西陵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自2007年建设以来,现已建成科普教育展示区、水土流失防治示范区、水土保持科研监测区及生态休闲观光区四大功能区。介绍了各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成效,并针对园区目前存在的宣传力度不足、与旅游结合不紧密、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将园区打造成为"生态、科研、文化、旅游"的综合体和新型现代化的水土保持生态科教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目标,对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从做好"一溪清水送小布"入手,坚持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采用一种模式(按照"护山养水-治坡理水-入村净水-发展宜水"即"四水"新模式进行治理),通过建成三个片区(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区和宜水发展区)、形成三色文化(红色水生态文化、绿色水生态文化、古色水生态文化),构建了五位一体(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环境整治修复,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发展之路。其主要经验是:科学选点,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强化施工管理,强化科研和监测。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可为类似地区更全面有效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云居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坚持以科学研究、生态治理、科技示范、和谐宜居为目标,结合示范区特点,以南泉水河的生态景观治理为轴线,建设核心区和拓展区两大区域,在核心区内形成水系生态景观带、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区、雨洪集蓄利用展示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宣传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区的布局。示范园区首次建设微流域—小流域—大流域一体模式,为青少年提供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及动手体验场所,也为广大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了研究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同时带动周围发展,有力推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基础保障,在阐述贵州省“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水土流失长效防治机制、现代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培植水土保持优势产业、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等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贵州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齐家川水保示范区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塬面雨水径流调控、坡面林草措施优化配置及科技创新支撑等角度,提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在加强国策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众环境权利意识觉醒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要在内容、形式和渠道方面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加快水土保持宣传内容的更新,建立从幼儿园到社会的水土保持宣传系统,注重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建设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基地,促进更多公众参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7.
榆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庄浪县榆林沟流域上游,园区总面积4.2 km2,建设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坝系工程开发利用示范区、梯田综合开发示范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宣传区、水土保持产业经济示范区5个功能区。园区建设标准高、示范作用突出、科技措施得力、综合效益显著,为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开展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水土保持监测和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提供了专用场所。介绍了示范园的建设概况、主要成效和做法,并针对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展园区功能、挖掘旅游资源、提升园区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江西省兴国县龙口镇都田村,总面积3 km~2,包括水保科普示范区、"江南沙漠"治理区、开发防治示范区、土壤生态保育区等四大功能区。自2011年开始建设起,兴国县水土保持局坚持科技引领、注重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刍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要求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工作必须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对此,北京市延庆县水资源局拟在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的基础上建设综合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综合实验室和水土保持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区及黄土地貌侵蚀沟道原始侵蚀类型展示区、侵蚀沟道治理与维护措施示范区、坡面径流监测区、北方植物引种实验示范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生态治理区、生态能源应用示范区和生态修复区8个小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福建、贵州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黄河中游工矿集中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赣州、延安、长汀、右玉、拜泉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被列入了国家的先行区进行先行示范,成为引领改革发展的探索实践前沿区.应以...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全国各级水土保持部门抓住机遇,积极宣传贯彻新《水土保持法》;借力媒体,加大新闻宣传报道力度;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四进";积极开拓,推动青少年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搭建平台,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国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以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为主题的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全面普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五个一工程"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在全国组织开展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最近一个时期,要树立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典型,推出一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力作,搭建一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平台,打造一批水土保持形象宣传阵地,建立一支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地区在武陵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生态资源富集优势突出,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依托旅游的带动效应积极开展扶贫攻坚,推动贫困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早日把武陵山湘西地区建成高品质原生态国家公园集聚区、民族文化保护样板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创新发展实验区、鄂湘渝行政交界区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展示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区。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马蹄峪是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典型小流域,在治理中结合当地优越的地理条件,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基础,开展了乡村生态游建设。即秉承"一区三沟"格局,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构建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使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与乡村生态游有机融为一体,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成果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首次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依法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明确了未来水土保持发展目标、布局及重点,形成了一批专题规划与研究成果,搭建了水土保持规划协作平台。应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成果要做好以下工作:充分认识落实好规划内容就是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格局,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功能;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将现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行整合和分类,突出防治重点;通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配套法规和相关制度,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土保持规划、监测网络、科教、技术标准、信息化、社会化服务等六大体系建设,夯实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宁夏的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处于“治理-贫穷-破坏-治理”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清流河流域“顶部生态保护利用、中部生态经济开发、底部生态景观休闲”的治理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休闲、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在治理规划阶段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流域经济统筹考虑,着力提升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并加强经济产业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为解决流域治理反弹问题和创新流域治理模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以来,中共固原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充分放大党校这个多功能平台,精心组织,主动谋划,总结出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的"一进五抓三注重"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党校主体班次、专题班次和社会班次"三个全覆盖",坚持在调研中找问题、定对策、促工作,创新载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宣传渠道、深化教育效果,并同当地水保部门一道,有重点、分类别选取示范点和重点乡村,到基层一线开展宣教活动,抓实抓好水土保持培训和科普教育,使水土保持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渑池县柳庄小流域以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治理为核心,通过经济林营造、河道治理、清洁工程、景点工程等多措施配套,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带动了当地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群众的脱贫致富,开创了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治理与脱贫双向共赢的良好局面,2017年3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其建设经验可概括为: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核心突出,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目前,贵州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在预防监督、生态建设、监测网络建设、生态修复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进展,在新形势下,全省要继续加强监督执法工作,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加快治理速度,提高队伍素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贵州。  相似文献   

19.
广西岩溶区水土保持示范区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及其引发的石漠化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西南岩溶石山区的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已成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以广西岩溶石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果化、弄拉和环江三个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艺措施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各示范区这三大水土保持措施的共性、特色和所取得的生态经济效益。果化、弄拉和环江的水土保持成功模式表明,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岩溶区水土保持宏观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地运用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建立立体化生态农业,发展适宜当地环境的作物、水果和药材,以科学技术服务生态建设和土地改良,可以很好地发挥水土保持三大效益,并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兴国县水土保持生态大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水土流失闻名于世的江西兴国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几年来,该县开展以重点工程建设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旅游区、水源保护区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大示范区建设,创出了一条治理水土流失铸就生态安全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