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速生高产优质牧草——大叶速生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巍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178-179
大叶速生槐为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是饲料业、草地畜牧业、防沙治沙和经济林建设的优秀多功能速生树种.综述了大叶速生槐的植物学及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及采收利用、种苗繁殖与栽培技术.大叶速生槐经杂交选育及栽培试验证明,其具有极强的生理抗性和极高的牧草产量,是未来畜牧饲料基地和草地畜牧业的优质、速生、高产饲料植物.  相似文献   

2.
枝叶饲料是畜牧业重要的饲料来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产、高效、优质枝叶饲料基地是"科技兴牧"的重要渠道. 1大叶速生槐的饲用价值 大叶速生槐堪称"枝叶饲料之王".在诸类枝叶饲料植物中,大叶速生槐是集优质高产、耐旱、耐寒、易繁、易栽、易管,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于一体的高产高效物种.  相似文献   

3.
大叶速生槐为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是饲料业、草地畜牧业、防沙治沙和经济林建设的优秀多功能速生树种。综述了大叶速生槐的植物学及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及采收利用、种苗繁殖与栽培技术。大叶速生槐经杂交选育及栽培试验证明,其具有极强的生理抗性和极高的牧草产量,是未来畜牧饲料基地和草地畜牧业的优质、速生、高产饲料植物。  相似文献   

4.
大叶速生愧     
大叶速生槐是吉林省集安市园艺特产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经杂交选育的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速生、特高产优质饲料槐,并兼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及防风固沙功效。因此,开发大叶速生槐对加快发展我国畜牧业,特别是西部沙化地区的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叶速生槐为广生态幅植物,是一种适应性和再生能力极强,集速生饲料与荒漠治理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效树种,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重大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针对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建设措施:加强草地生态置换保护体系建设、草地科学管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地鼠虫害防治、草原生态的宣传等,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实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为全国草原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草原保护和建设中维新求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草原保护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此国家实施了多项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新形势下,理念的滞后、生产方式的落后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成为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制约因素.转变观念善待草原,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利用草原,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科学管理草原,是新形势下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牧业补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是弱势产业,保护弱势产业是国际惯例.鉴于内蒙古的资源特点、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以及草原生态状况的现实,国家应对生态移民、禁牧休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畜牧业服务组织的运作以及畜产品价格等设置补贴.同时注意政策导向问题,就是在提高牧民收入的同时,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从而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9.
大叶速生槐     
大叶速生槐是吉林省集安市园艺特产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经杂交选育的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速生、特高产优质饲料槐,并兼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及防风固沙功效。因此,开发大叶速生槐对加快发展我国畜牧业,特别是西部沙化地区的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1大叶速生槐的生物学特性大叶速生槐为豆科乔木,经每年多次平茬采收便丛生或成墩成簇生长。叶片阔大,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全缘,每叶柄生长叶片7~12枚,椭圆形或卵圆形,两面平滑无毛。总叶柄长40~50cm,叶片长8~15cm,宽5~8cm,叶片长宽分别为普通刺槐的3~5倍。叶质肥厚,单叶…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木本饲料——大叶速生槐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长江以南的农区畜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草养畜的生态畜牧业为未来畜牧业增长的主要经营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农区饲料资源匮乏,精饲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短缺,对畜禽有特别功用的功能性蛋白质(叶蛋白等)尤其少之又少。在南方农村,总的形势是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牧草的种植结构不合理,单位土地面积的能量和蛋白质的生产效率低下,高产、优质、速生的饲料品种不多,尤其是豆科木本饲料缺乏。湖南省南县三仙湖镇调蓄湖村高建国从东北引进的大叶速生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建设开辟了新的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自然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生态文明传播场所,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神圣使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大力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思考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资源是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因素,是进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条件.利用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找到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点,达到生态和经济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绿色环保公益事业,在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就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概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发展模式的要求;指出了当前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针对策略,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入到21世纪,中国也开始走向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想通过大力地开展自然资源来发展现代工业以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局面以带领我们走向富裕.不可置疑的是,工业化的建设确实迅速地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水平.然而,物质财富的增长似乎并没有把我国带入到黄金时代,反而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因为这种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紧急性.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当前新的时代课题,要把目光转移到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上来,希望能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中吸取一些理论上的精华,来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现代园林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去建设现代园林,才能充分发挥园林建设产生的生态功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本文提出了当前生态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再配以合理的植物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生态功能.生态园林建设需遵循以下八个原则:生态效益原则、地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互利共生原则、生态位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人与自然协调原则、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在食品、环境和健康方面潜在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动物疫病复杂化、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成为人们共识.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和生态技术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组织和指导生产建设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种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杨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应推广先进实用的杨树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把杨树的发展重点从扩大面积转到提高单产和质量上来,粗放式生产为集约经营方式,以提高杨树经济效益。现将杨树的速生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发展生态畜牧业已经成为畜牧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区域生态盲牧业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指导区域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吴忠市利通区发展生态盲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论述了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草场有界,放牧无界,这是过去草原牧区的一种普遍现象,使生态脆弱的草原雪上加霜.肃南县自2000年开始实行草原有偿承包,夏秋草原承包到户,是草原围栏建设的高速期,期间有牧民自己的围栏建设,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包括退牧还草、黑河源头治理、天保工程的围栏建设.草原围栏建设是恢复草原植被,促进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生态移民是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有战略发展、集扶贫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调整、新牧区建设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加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国家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对青海省同德县和兴海县生态移民集居点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