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汉雄  赵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79-4579,4606
建立了土地定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合理确定了土地定级各影响因素及其子因素的权重,并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有机结合起来,使土地定级建立在主客观统一的基础上,增强了土地定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南城市土地定级综合评定模型与评定指标及模糊综合评定计算模型。通过计算,评判出渭南城市土地分为5个级别,其结果反映出该市土地质量的实际差别(高低)程度。旨在为该市的土地开发利用及有偿转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南城市土地定级综合评定模型与评定指标及模糊综合评定计算模型。通过计算,评判出渭南城市土地分为5个级别,其结果反映出该市土地质量的实际差别(高低)程度。旨在为该市的土地开发利用及有偿转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长坡  许淑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49-7450,7487
粗集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可将其应用到城镇土地定级工作中。提出了基于粗集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并以长阳住宅用地定级为例,验证了此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SimpleGIS的城镇土地定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如何应用SimpleGIS软件进行城镇土地定级评价。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吉首市城区土地定级级别划定为5级,级别最优的Ⅰ级土地,以及较次之的Ⅱ、Ⅲ、Ⅳ、Ⅴ级土地面积依次占评定区域面积的2.41%、15.55%、28.13%、36.12%、17.81%;同时基于SimpleGIS土地定级模块实现因素指标征询、指标权重确定、空间数据采集到定级计算,软件应用过程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6.
用模糊数学原理方法评判农作物区试参试种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手段。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2003—2005年全国爆裂玉米区试15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判,探索建立起了爆裂玉米新品种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稻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将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结合,构建了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不同产地的12个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垩白度、异品种率、不完善率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可能是影响各品种稻米品质产生差异的主要指标;12个品种中,新丰3号、郑稻18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好,评判等级为Ⅰ级;而浙粳88和盐丰47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差,评判等级为Ⅴ级。  相似文献   

8.
以土地属性差异性、空间关联性为约束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空间集聚分析,将能更好地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属性相似、空间邻近特征,为土地优化利用提供支持。以模糊综合评判法为理论基础,以ArcGIS9.0 软件、SPSS10.0 软件为技术手段,以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数据为实例,首先利用ArcGIS 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进行规则格网空间划分;其次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样点数据指标属性值进行聚类,并利用SPSS 软件采用最短距离法获 得聚类等级;然后利用ArcGIS 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将具有相同聚类等级的空间格网进行合并,进而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集聚分布图。  相似文献   

9.
以土地属性差异性、空间关联性为约束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空间集聚分析,将能更好地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属性相似、空间邻近特征,为土地优化利用提供支持.以模糊综合评判法为理论基础,以ArcGIS9.0软件、SPSS10.0软件为技术手段,以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数据为实例,首先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进行规则格网空间划分;其次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样点数据指标属性值进行聚类,并利用SPSS软件采用最短距离法获得聚类等级;然后利用ArcGIS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将具有相同聚类等级的空间格网进行合并,进而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集聚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余敦  付永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65-2066,2070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果表明,武宁县总体耕地质量较差,大部分乡镇的耕地质量等级为差或一般,只有少数乡镇耕地质量较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法适宜用于耕地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数学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刘淑英  王平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207-209,215
针对农用地资源的特点,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3个方面出发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分析各参评因素的状态水平及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协同效应,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模型。以武威市凉州区农用地资源质量评价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在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规划方案。[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拟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此确定项目的规划方案。[结果]新增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提高程度等指标是影响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规划方案确定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结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特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兰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评价结果为集约型,可以通过改善用地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等两种方式,提高高新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27-3829
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提高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使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和鹤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其中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略高于鹤山。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政永  孙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98-2699,2701
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以土地职能为视角,构建了河北省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邢台市土地资源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邢台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为A级。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分析四川西部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后,采用“类一等”二级土地资源评价体系,通过调查访问与统计分析,确定了牧地、林地、旱地、水田四大资源类型的参评因子。同时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客观科学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