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条石鲷养殖的实际情况,较系统地介绍了条石鲷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流行情况、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条石鲷因其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色泽鲜丽很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许多养殖条石鲷的工厂因此纷纷建立。但在养殖过程中,条石鲷出现很多病例。文章结合条石鲷养殖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了条石鲷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例、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条石鲷生物学及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图又彩中插2),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条石鲷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性早熟以及几种常见的病害,如何进行防治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条石鲷的生物学特性及增养殖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 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条石鲷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海产鱼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工厂化养殖模式,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各体长阶段的密度梯度饲养试验。经过为期60的饲养管理后,对条石鲷的增长率及饵料系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条石鲷工厂化养殖的各体长阶段放养密度:体长在10-13cm,养殖密度为80ind/m3;体长在14-16cm,养殖密度为52ind/m3;体长在17~20em,养殖密度为36ind/m3;体长在21—24cm,养殖密度为24ind/m3。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养殖条石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锋 《中国水产》2009,(5):44-45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属鲈形目,石鲷科,俗称石鲷,日本鹦鹉鱼,为暖温性近海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名贵海产鱼类,其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2007年5月,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源育苗场引进条石鲷鱼受精卯,成功育出条石鲷鱼苗,并工厂化养殖试验成功。现将条石鲷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条石鲷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工厂化养殖模式,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水质环境因子(溶解氧、水温、光照、盐度及pH值)梯度饲养试验,经过30d或60d饲养,对条石鲷的增长率及饵料系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工厂化养殖条石鲷的水质环境为溶解氧≥6mg/L、水温24~26℃、光照300~900Lux、盐度25—30‰、pH值7.5-8.5。  相似文献   

9.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型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的北海道以南等海。条石鲷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产鱼类。条石鲷为温热带沿近海鱼类,在北方可采用海上网箱、池塘与室内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南方可以在海上进行网箱养  相似文献   

10.
养殖条石鲷消化道形态构造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解剖学和光学显微镜检术研究了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性。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条石鲷口咽腔较大,颌齿愈合成鹦鹉喙嘴状,舌半椭圆形。食道较短,显微组织可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上皮含有极少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膨大,呈V形,和食道一样分为4层,粘膜层表皮下含有发达的胃腺。小肠组织分为3层:粘膜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直肠组织结构类似于小肠。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文章对养殖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适应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