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DE)技术从茵陈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夹带剂种类和pH值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液以NaNO2-A l(NO3)3-NaOH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研究表明:与溶剂提取法相比,SCDE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后续分离易于进行、品质较高等特点;100 g原料,当pH值为9~10的70%乙醇做夹带剂,用量600 mL、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50 m in时,茵陈蒿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3.875%。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温度、浓度和尿素及其羟甲基衍生物对氯化胺-甲醛体系pH值的影响。试验中发现:1)体系的pH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随甲醛浓度的增加而下降;2)加入尿素和羟甲基脲化合物使体系的pH值下降。而且,尿素能使pH值下降约1个pH单位。  相似文献   

3.
选取不同树干高度的栓皮栎和麻栎木材,分别测定树皮、边材和心材的苯醇抽出物、综纤维素(α-纤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木质素(酸不溶和酸溶木质素)、灰分、pH值和缓冲容量,为软木及栎木人造板的生产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栓皮栎软木生产工艺应关注树皮苯醇抽出物含量、灰分、pH值及缓冲容量;用于人造板加工,则需考虑树种及心边材纤维素、木质素和pH值。  相似文献   

4.
崔河清 《绿色科技》2013,(10):155-156
针对原方法中称样量、pH值控制及测定方法等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除氧时间、pH值与波高的关系、波高稳定时间等条件实验,提出了阳极直接扫描测定土壤中锌的方法,同原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的特点,对土壤中的极谱测定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5.
木材pH值,一般表示木材中水抽提液的酸碱度。木材pH值与木材的变色、污染、胶合、涂饰以及对金属的腐蚀等都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报道,木材值测定方法有多种,较为普遍应用的有非缓冲溶液法及水抽出(浸提)液法两种,前法虽能准确地表示出木材的pH值,但较复杂且麻烦,而后法简单,测定结果又接近于前  相似文献   

6.
香樟不同种源耐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法将来自不同土壤pH值的香樟种源种子播种苗种植在同一碱性介质(pH8.1)中进行耐碱性筛选比较,分别测定了各种源香樟苗的株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及有效铁含量5项形态及生理指标,在此基础上对5种源香樟的耐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脲醛树脂模型化合物的水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泽恩 《木材工业》1992,6(1):17-20
本工作合成了脲醛树脂模型化合物亚甲基二脲、Uron和5-乙基-2(1)-s-四氢三嗪酮,并测定了它们在pH=4和80℃温度下的水解率。这三个模型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为:Uron>亚甲基二脲>5-乙基-2(1)-s-四氢三嗪酮。  相似文献   

8.
土壤pH对蓝莓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高丛蓝莓薄雾(Misty)为试验材料,用H2SO4、Al2(SO4)3和NaOH溶液浇淋(处理)盆栽蓝莓的土壤,以调节土壤pH值,测定蓝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值降低,蓝莓叶片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均升高。其中以pH 4.5的处理蓝莓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生长势最好;pH 8.5的处理光合强度与生长势均最低。因此,南高丛薄雾蓝莓适合栽培的酸性土壤p H值范围为4.5~5.5,而碱性土壤则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1 a的盆栽试验,研究3种不同pH值(2.5、4.0、5.6)的模拟酸雨溶液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2年生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模拟酸雨胁迫后樟树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和叶绿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其值都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升高,pH 4.0时处理值达到最大,表明樟树在pH 4.0处理条件下,可以更好的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了光合电子传递能力,进而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樟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水平(pH3.0、pH4.0、pH5.0、pH5.6)、一个对照(pH6.0),共5种处理,测定4个树种在不同pH值酸雨处理下其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变化情况,分析不同pH值及处理方式的酸雨对广西地区速生及珍贵树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酸雨pH值的降低,4个树种的苗高相对生长量和地径相对生长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巨尾桉9号在模拟酸雨pH3.0时,其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在pH5.0时,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略大于对照,在pH5.6时,其根冠比最大;格木在模拟酸雨pH5.6时,其苗高相对生长量显著大于对照,根冠较对照大;降香黄檀在模拟酸雨pH5.0时,其苗高相对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最大;在不同浓度酸雨处理下,土沉香各生长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树皮单宁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粉法与胶体滴定法测得pH=7时木麻黄树皮单宁的胶体滴定值与单宁质量的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再用胶体滴定法滴定不同年份木麻黄树皮的提取液,根据标准曲线求得单宁质量,从而计算出不同树龄树皮的单宁含量。同时比较了pH值和提取液中丙酮含量对提取液中单宁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皮粉法与胶体滴定法测得pH=7时木麻黄树皮单宁的胶体滴定值与单宁质量的标准曲线,所得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4852x+0.8755,线性系数R2=0.9997。再用胶体滴定法滴定来自同一株木麻黄树的叶、粗枝和细枝的浸提液,根据胶体滴定值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单宁质量计算出干体各部位的单宁含量。木麻黄的叶、粗枝和细枝的单宁含量分别为12.11%、7.31%和6.29%,相对极差R小于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杨梅单宁(IBT)这一新型吸附材料对Mo6 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温度对吸附容量影响不大,而pH值对吸附容量有显著影响,Mo6 的吸附容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表明其吸附机理是吸附剂与聚钼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结合.当Mo6 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吸附剂用量0.100 g、温度为303 K、pH值2.0时,IBT对Mo6 的吸附量为82.4 mg/g.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IBT对Mo6 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研究表明,初始吸附速率很快,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约为600 min,其吸附动力学可很好地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很小.解吸实验表明,0.02 mol/L EDTA溶液能使吸附剂再生,并能循环使用.选择性吸附研究表明,在酸性(pH值2.0)条件下,IBT对Mo6 的吸附率大于95%,而对Ni2 和Cu2 的吸附率低于5%,可用于Mo6 -Ni2 和Mo6 -Cu2 二元混合溶液中Mo6 的分离和提取.  相似文献   

14.
黑荆树单宁与金属离子络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离子强度(I)0.1 mol/L的NaCl溶液中单宁酸、橡椀单宁、黑荆树单宁的加质子常数和若干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考察了单宁结构单元对Fe3 、Cu2 、Zn2 、Ni2 的离子络合选择性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加质子常数和稳定常数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下单宁对Fe3 、Cu2 的络合稳定常数大小为:黑荆树单宁>橡椀单宁>单宁酸,对Zn2 、Ni2 的络合稳定常数大小为:橡椀单宁>黑荆树单宁>单宁酸。升高温度有利于酚羟基的解离但不利于单宁-金属络合物的形成。用柱层析提纯的黑荆树单宁对其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乙酸酐对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酸酐改性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研究了乙酸酐为不同浓度时,双因素(pH值和温度)对耐水胶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4个不同浓度下pH值和温度的最佳组合值为:乙酸酐体积分数为1.2%、1.8%、2.4%、3.0%时对应的pH值/温度是8/55℃、8/55℃、7/70℃、7/70℃,最佳耐水胶合强度可提高到0.72 MPa。以乙酸酐体积分数为1.8%为例,采用茚三酮法测得大豆蛋白质的酰化程度,分析不同温度下pH值对酰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耐水胶合强度与酰化程度不成正相关。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乙酸酐与大豆蛋白的游离氨基发生了交联反应,从而提高了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耐水胶合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为取得茶树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最优测定方法,以4个茶树品种的不同器官为材料,比较和讨论了不同器官间和品种间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对Tris-HCl缓冲液不同pH值的条件下提取的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分析比较,得出缓冲液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4个茶树品种的最适宜pH值。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值对茶树顶芽、当年生叶、2年生叶以及根系的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并且均以缓冲液pH值为7.0时得到的酶活性较高。4个器官的GS活性基本上是随缓冲液pH值的升高而增强,并且在pH7.0和7.5时处于较高水平;4种器官的GOGAT活性则是随pH的升高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当年生叶和2年生叶片的GOGAT活性在pH6.0时最低,之后开始上升,根系和顶芽则是在pH6.5时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缓冲液pH7.0是研究4个茶树品种4个器官氨同化酶活性的最优pH值。品种间GS活性差异显著,GOGAT活性差异极显著;器官间GS和GOGAT活性差异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胶原纤维为基质,通过醛交联剂将杨梅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固化杨梅单宁(IMT)吸附材料.研究该吸附材料对Pb2+、Cd2+ 和Hg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该吸附材料对这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Hg2+>Pb2+ >Cd2+.吸附容量与pH值有关,pH值7时,对Hg2+的吸附容量最大;pH值3时,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最大.在上述pH值条件下,当吸附剂用量为0.1 g,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200 mg/L、体积为100 mL时,IMT对Hg2+、Pb2+、Cd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98、87和24 mg/g.通过研究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发现IMT对Hg2+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对Pb2+的吸附可能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对Cd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这与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状态有关.当水体中同时存在Hg2+和Pb2+时,IMT对每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容量几乎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影响,即可以用于同时吸附除去这些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use of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sawdust treat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for the removal of copper (II) and nickel (II) ions from wastewat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ystem variables, viz, adsorbent dosage, initial metal ion concentration, pH and contact tim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amount of the adsorbent was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metal ion removal increased accordingly. Optimum pH value for metal adsorption is determined as 5.0 for Cu (II) and 4.0 for Ni (II) ions. Maximum metal is sequestered in 150 min for Cu (II) and 180 min for Ni (II) after the beginning of every experiment. Simila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cid treated sawdust to compare the results. The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followed a first order rate equation. Both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models are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sorption of Cu (II) and Ni (II) on the two forms of sawdust. Furthermore, th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eem sawdust) is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a and surface area analysis. At optimal condition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is found to be 48.3 and 286 mg/g for Cu (II) and 31.5 and 74.1 mg/g for Ni (II) in natural and acid treated form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方法,以3种不同pH值(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红檵木、杜鹃、夏鹃幼苗进行浇灌处理,研究不同pH值的酸雨对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3种灌木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一定影响,3种幼苗叶中的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变化不一致,表明不同植物的不同元素对酸雨的反应不同;各酸雨处理红檵木幼苗叶K、Mg、Mn、Ni、S、Al的含量较对照增加,其中Al、Ni含量是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而逐渐增加.Zn含量比对照含量有所减少,N、P、Ca、Fe、Cu、Cd、Pb含量不随酸雨pH值的变化而变化.红檵木幼苗叶Al含量与模拟酸雨的pH值达到显著负相关;3种酸雨处理后的杜鹃幼苗叶P、Cu、Mn、Pb含量均比对照增加.其中P、Cu含量是随酸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Ca、Zn含量比对照有所减少,N、K、Mg、S、Al、Fe、Ni、CA含量没有随着酸度变化而随之变化的趋势,P含量与模拟酸雨的pH值达到显著负相关;3种酸雨处理后的夏鹃幼苗叶P、K、Mg、Al、Fe、Cu、Mn、Ni、Pb含量比对照增加.其中P、Ni是随酸度增加逐渐增加,Zn含量比对照减少,N、Ca、S、Cd含量则表现为有的酸雨处理增加,有的下降,Ni含量与模拟酸雨的pH值达到显著负相关.该项研究可为南方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胡桃楸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中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非根际土壤相比较,研究了胡桃楸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中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及氮 、磷、钾等养分元素的特征。结果表明:各林分中,除胡桃楸纯林外,根际土壤的pH值均不 同程度低于非根际土壤;除混交林中落叶松根际土有机质含量略低于非根际土外,根际土壤 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存在氮的相对累积,磷和钾在根际则具有一定的亏 缺趋势,其程度与树种相关;各林分下,氮、磷、钾在根际中均得以活化,表现为根际土壤 速效氮、磷、钾含量偏高;混交林中落叶松根际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其纯林,而混交林中胡 桃楸根际速效磷、钾含量明显高于其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