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0~2016年在云南省德宏植胶区对‘热垦525’、‘热垦628’、‘热研8-79’、‘热研7-33-97’、‘湛试327-13’、‘IAN873’、‘云研77-4’7个橡胶树品种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调查比较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橡胶品种,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速度、抗寒性不同,‘湛试327-13’阳坡的成活率最高,为95.2%;阳坡生长由快慢顺序为‘热研7-33-97’>‘热垦525’>‘IAN873’>‘热垦628’>‘云研77-4’>‘湛试327-13’>‘热研8-79’;阳坡抗辐射型寒害能力强弱顺序为‘湛试327-13’>‘云研77-4’>‘热垦525’>‘热研7-33-97’>‘热研8-79’>‘IAN873’>‘热垦628’;从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阳坡的数据来看,‘热研7-33-97’品种生长速度较快,‘湛试327-13‘品种成活率和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不同品种抗寒性综合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低温胁迫下鉴定品种寒害平均级、可溶性糖含量、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电解质渗出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田间鉴定品种寒害平均级等6个指标对31个橡胶树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3-114、云研77-2、闽林71-22、热研7-18-55、热研2-14-39和五星I3等品种的抗寒性比较强,热研78-3-5、RRIC100、Tjly1和BPM24等品种的抗寒性比较弱.  相似文献   

3.
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耐低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与同源老态芽接无性系的耐低温能力,本研究将1蓬叶稳定的热研7-33-97老态芽接苗和自根幼态无性系苗5 ℃低温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叶片受害调查。结果显示,自根幼态无性系叶片相对电导率低于老态芽接苗,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老态芽接苗。此外,对5 ℃处理4 d后叶片受害情况调查发现,自根幼态无性系大部分叶片未受害,而老态芽接苗叶片几乎全部干枯或脱落。因此,室内低温模拟实验表明,自根幼态无性系在耐低温能力方面较老态芽接无性系更强,这为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HbMT2a基因在不同环境因子诱导下,不同部位和不同无性系间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表达模式有一定差异,但PEG、ABA、6-BA和IAA均上调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叶片和树皮中的HbMT2a基因表达;在不同器官中,HbMT2a基因的表达量在根中最高、茎中次之、叶中最低,但是,在PEG诱导条件下,HbMT2a基因上调表达的幅度在叶中最大;降低温度可上调叶片中的HbMT2a基因表达;PEG诱导2 h,HbMT2a基因在抗寒橡胶树品种云研77-4叶片中的上调表达量显著高于不抗寒橡胶树品种热垦501。HbMT2a基因的表达容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且在抗寒性不同的橡胶树品种间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有望作为橡胶树抗性育种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热激转录因子(Hsf)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93-114叶片中克隆到一个Hsf转录因子,命名为HbHsfA4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215bp,编码404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46.40 ku,等电点为4.9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低温(4℃)胁迫下HbHsfA4a在抗寒性强的橡胶树无性系93-114树皮中受低温诱导大幅上调表达,而且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橡胶树无性系热垦501。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HbHsfA4a在抗寒性强的2个橡胶树无性系中的本底表达量和低温胁迫8 h内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2个橡胶树无性系。HbHsfA4a基因可能在橡胶树应对低温胁迫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7个橡胶树品种1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橡胶幼树叶片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橡胶树产量水平与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橡胶幼树叶片中,锰含量表现出随月份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铁、铜、锌、硼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叶片铁、锰、铜、锌、硼含量较高的品种分别为‘粤390-1’‘热研7-33-97’‘热研8-79’‘热垦525’和‘粤390-1’,不同品种橡胶树叶片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锰铁硼锌铜。橡胶树产量水平与叶片锌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r=0.87),与叶片硼含量达显著负相关(r=-0.80)。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遮荫处理[无遮阳网遮荫光强(relative irradiance,RI)100%、一层遮阳网遮荫RI 50%、二层遮阳网遮荫RI 25%和三层遮阳网遮荫RI 5%]下,6个橡胶树品种(RRIM600、PR107、GT1、云研77-2、云研77-4和热研523)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叶片厚度、主脉、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相对生长速率,以了解橡胶树对光照的响应规律和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橡胶树的叶片解剖结构和生长均产生了相应程度的影响,但不同品种、不同指标的变化程度不尽一致,这表明6个橡胶树品种的响应程度和耐荫能力也不同。总的看来,RRIM600、PR107和云研77-4在25%以上的光强条件下均生长发育较好,说明其耐荫能力较强;而GT1、云研77-2和热研523在50%以上的较强光环境条件下生长更好,表明其具有一定耐荫性。  相似文献   

8.
以热研7-33-97一蓬叶稳定的芽接苗为材料,喷施不同浓度脱落酸(ABA)溶液后,人工气候室4 ℃低温处理,观察橡胶树芽接苗期抗寒性。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25-100 mg·L-1的ABA能提高橡胶芽接苗的抗冷性,有效地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提高叶片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25 mg·L-1ABA预处理抗寒效果和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对橡胶树高产抗寒新品种云研77—2、云研77-4早期(1—7割年)产量特性研究结果:开割后产量逐年大幅上升,产量水平高于对照品种GT1,在第4割年开始乙烯利刺激割胶后,产量大幅下降,低于对照;云研77—4产量变化幅度最大,云研77—2次之,对照GT1变幅不明显,表现出云研77—2、云研77—4早期高产,产量增幅大和不耐乙烯利刺激的产胶特点;对乙烯利刺激不同的耐受力是橡胶树品种重要的产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硫醇是橡胶树胶乳中重要的抗氧化剂,半胱氨酸是硫醇合成的前体,亚硫酸盐还原酶在半胱氨酸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橡胶树中克隆编码铁氧还型亚硫酸盐还原酶的cDNA。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2417 bp,包含2 070 bp的开放阅读框、183 bp的5′UTR和164 bp的3′UTR,命名为HbSiR(GenBank:KF765492)。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bSiR在橡胶树的根、叶、木质部、树皮及胶乳均有表达;在‘热研8-79’的胶乳中HbSiR基因的表达量高于‘PR107’胶乳中的表达量,但随着排胶时间的延长,‘热研8-79’和‘PR107’胶乳中HbSiR的表达量均降低。初步推测HbSiR与胶乳硫醇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三叶农场属重寒轻风区,近年来频繁遭遇大寒流,不同品系橡胶中小苗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通过对受害情况以及耐寒性能的调查和分析,探讨选育适栽橡胶品种,即以种植抗寒品种东方93-114、湛试327-13、云研77-4、IAN873等为主,小环境较好的坡向,可适当发展热研7-33-93等品种,以确保全场橡胶品种结构合理,产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引种在勐腊农场的热研8-79试种区进行11 a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热研8-79前期生长快,年增粗达8.23 cm,优于对照;而开割后4 a的年均茎围生长4.27 cm,仍高于对照品种,且材积较高,树皮生长较快。首年一次性开割率高,早熟且单产高,第4割年即达到3.94 kg,年均株产2.16 kg,大幅高于对照品种;干含水平与PR107相当。白粉病抗性中等,但对该区域发生的阵风抗性较差,开割后与对照相比,死皮率略偏高。热研8-79在该试区整体上呈现出早熟、高产、生长较快的特性,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鉴于热研8-79在云南勐腊农场良好的试种表现,建议在景洪地区与之相似植胶环境条件的I类植胶区扩大试种规模。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初级系比和高级系比区林段为试验材料,通过系统鉴定确定其特性.结果表明,热研8-79是一个高产、早熟橡胶树优良品种.在高级系比区.1~11割年平均年产干胶5.77 kg/株(2504 kg/hm~2),为对照RRIM600的152%(151%).其十胶含量高,产胶潜力大,抗风性与RRIM600相当,但生长量与开割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推荐在海南中西部轻风区中规模配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甘蔗的3个杂交品种(ROC22、Co281、KQ01-1390)和3个原种(28NG16、57NG155、96NG16)为供试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成熟期蔗株的形态、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蔗茎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对6个品种甘蔗耐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3 ℃夜间低温处理3 d后,甘蔗植株均出现叶片干枯、卷曲,生长点损伤或坏死变黑,蔗茎侧芽发黑、变软等症状,纵剖蔗茎可明显看到茎内组织呈水煮状,蔗叶相对电导率上升,蔗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上升,蔗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甘蔗品种耐寒能力依次为:KQ01-1390>Co281>ROC22> 28NG16>57NG155>96NG16,可见供试材料中的甘蔗原种对低温胁迫反应敏感,耐寒性比杂交品种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育苗措施对橡胶树小苗芽接苗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时段播种的‘GT1’实生苗为砧木,‘云研77-4’‘云研77-2’‘GT1’为接穗,通过统计芽接成活率、抽芽率、苗木的茎粗和苗高4个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系统地评价了育苗措施对橡胶树小苗芽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砧木播种时间对3个品种的芽接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抽芽率无显著影响,最佳播种时间在3个品种间存在差异,‘云研77-4’和‘云研77-2’在当年10月中旬播种最好,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33和2.30,‘GT1’在次年1月初播种较好,综合评价值为2.32;(2)砧木月龄对3个品种的芽接成活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其他3个指标的影响不显著,最佳月龄在3个品种中表现一致,均表现为籽苗移栽60 d时的芽接效果最好;(3)锯砧方式对3个品种的抽芽率和苗高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而对芽接成活率和茎粗(‘GT1’除外)的影响不显著,最佳锯砧方式在3个品种中表现一致,均为先折砧后锯砧的处理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16.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 ~ -2.73 ℃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 ℃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诺丽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4个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种质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25、12、9、6、3、0 ℃)及不同时间(1、3、5 d)胁迫对各种质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诺丽种质耐寒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时间下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4个诺丽种质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则呈降-升-降趋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2)相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除Ci外,各种质其余指标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6 ℃以下低温处理Ci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增加;(3)温度和时间产生交互作用,相同时间显示低温危害强度效应,相同低温显示低温危害累积效应,影响着各诺丽种质幼苗叶片的光合及荧光指标;(4)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诺丽种质抗寒能力依次为‘NL004’>‘NL003’>‘NL001’>‘NL002’。综合分析表明,参试的4个诺丽种质中,‘NL004’的抗寒适应性最强,‘NL002’最弱,研究结果为诺丽抗寒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