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利用矮秆突变体,对突变体dm676的形态特征、突变基因遗传规律、矮化机理、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进行了试验研究。从正常玉米自交系M676中发现一矮秆突变体dm676,与野生型相比,其株高降低了2/3,节间数减少且节间长度明显缩短;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属于隐性单基因遗传;外施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试验均不能使突变体dm676株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该突变不属于IAA或GA3缺乏性突变;石蜡切片结果显示突变体dm676的穗位下1节间表皮细胞明显缩短,且细胞排列较为紊乱,推测突变体节间长度缩短可能由于茎部细胞长度缩短所致;dm676的小区产量性状GCA为正效应,株高、穗位高GCA为负效应,与M676的产量、株高、穗位高的GCA比较差异极显著。结果为进一步矮秆突变基因定位研究、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矮秆糯小麦材料的遗传规律,以4个矮秆糯小麦材料为母本,5个高产小麦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1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3个农艺性状的表现都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的。13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退化小穗和千粒质量5个性状外,其余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除结实小穗外,其余各性状的GCV均较大,表明对其选择和改良的潜力较大。株高及各节间长与各产量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指出小麦高产育种应注意协调好穗下节长与株高之间的关系,各节间长度与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从而实现糯小麦高产稳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3.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小麦杂交组合"豫麦57×花培3号"的DH群体.应用该群体研究了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千粒重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83%、87.62%,98.3%、31.69%、33.31%、57.4%、43.12%、72.9%.通过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控制株高、穗下节长、穗数、不育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基因间无互作,控制穗长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结实小穗数和总小穗数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叠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志仁  段发平 《作物学报》1998,24(6):768-774
对大麦突变体76-2104多节矮秆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突变体76-2104的多节与矮秆性状均符合一对隐性主基因的遗传,多节矮秆性状的遗传确属连锁的两基因控制。多节矮秆性状与单株穗数无明显相关,但对每穗粒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的变劣作用。最后,探讨了突变体76-2104在育种上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2天,而开花期平均晚1天左右;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形态学标记的云南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态学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小麦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铁壳麦在株高、结实小穗2个农艺性状上的变异系数在3个群体中最小;穗长的变异系数云南铁壳麦最大,推广品种最小;穗粒数的变异系数云南铁壳麦最小,地方品种最大.不实小穗的变异系数云南铁壳麦大于推广品种小于地方品种;云南铁壳麦的5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总体水平.云南铁壳麦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历史推广品种株高、不实小穗数、穗粒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地方品种在穗长、结实小穗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不实小穗数、穗粒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从形态学标记聚类图中可以看出,地方品种聚类最为分散,云南铁壳麦次之,推广品种聚类最为集中,表明地方品种遗传基础多样性最丰富,云南铁壳麦次之,推广品种最窄.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千粒质量偏低的特点,且株高、穗长与千粒质量三性状均与对照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0.08~0.37,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株穗数>株高=主茎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穗数,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份冬性种质与40份春性种质的千粒质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穗粒数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差异不显著;株高与株穗数、株高与穗长、穗长与小穗数、穗长与穗粒数、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千粒质量、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分为4类;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种质3份,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黄淮冬麦区的小麦遗传改良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3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小麦品种涡9722的干种子.对M3代穗行的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叶长、叶宽、叶面积、旗叶基角、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3代群体穗数、株高、穗长、退化小稳数、叶长、叶宽、叶面积、旗叶基角、穗粒重和产量总体有上升趋势,小穗数、千粒重有下降趋势.所调查的所有性状均发生正向变异,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基角、产量、千粒重发生负向变异.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距离为49.09时,可将105个穗行分为9个类群.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利用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质资源,了解不同生态区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551份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比2个冬麦区的小麦23个性状发现:芒形、幼苗习性、粒质和穗长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性状高,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南部中熟麦区的芒形、抗倒伏性、穗长和小穗着生密度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茎粗和整齐度多样性指数偏低;中部晚熟麦区的芒形、幼苗习性、穗长和千粒重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小穗着生密度、整齐度和叶姿多样指数偏低。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经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属于矮杆、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丰产亲本材料。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8%,第一主成分反映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小穗着生密度,第三主成分反映千粒重。本研究对深入探索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粒数是小麦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减少基部不育小穗数是提高小麦穗粒数的重要途径。利用EMS诱变小麦品系山农1186获得基部2-4个小穗不育突变体M7652。本研究利用M7652与山农1186回交获得的BC3F2群体及其衍生的BC3F2:3株系(MS)群体,M7652与泰农18杂交获得的F2群体及其衍生的F2:3株系(MT)群体为材料,进行遗传作图和QTL定位。通过SSR标记检测构建了分别覆盖38.9 c M、73.1 c M的两个4B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对两个群体的穗部性状和株高进行QTL分析表明,MS回交群体在3个环境下都检测到6个QTL,包括5个控制穗部性状和1个株高性状的QTL位点,其贡献率为18.22%~47.23%,且位于染色体的相同区段,形成一个QTL簇;MT群体在1个环境中检测到4个控制穗部性状、1个控制株高的QTL位点,其贡献率为1.51%~39.15%,形成一个QTL簇。利用MS和MT群体检测到的QTL簇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都覆盖swes24标记,这个区域与增加小麦穗粒数、降低株高有关,为小麦穗粒数、株高的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逯腊虎  杨斌  袁凯  张伟  史晓芳 《作物杂志》2019,35(6):20-17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特点,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来自黄淮麦区4省(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的26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粒数外,4个省的小麦种质在其余各农艺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中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4省中,河北小麦株高、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河南小麦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山东小麦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山西小麦株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符合目标性状的亲本材料,同时加强种质基因库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挖掘矮秆超大穗小麦亲本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为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5个矮秆超大穗小麦品种(系)作为父本,8个多抗丰产小麦品种(系)作为母本,按NCII遗传交配设计,采用8×5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4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亲本及杂种F1的株高、主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8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并在基因型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中A1、A3、A4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其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特别是穗长、主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高,而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是很理想的矮秆超大穗多粒亲本材料。母本中B5、B6单株穗数一般配合力较高,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可作小麦高产杂交育种的矮秆多穗型亲本使用。结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组合B5×A3单株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较低,可作为的矮秆、多穗、粒重高且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B2×A4主穗长、单株产量、单株穗数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较高,而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低,可作为矮秆大穗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千粒重、主穗长、主穗产量皆在70%以上,表明这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狭义遗传力的分析除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产量、株高大于50%,其余4个性状均低于50%,说明受环境影响大,不宜早期选择,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代数。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性状均呈负相关,但无显著相关性。在20个矮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株高与其他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千粒质量、单穗粒数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麦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收获指数是指籽粒产量占地上部生物产量的百分率。研究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间与其产量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法,对影响收获指数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HI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HI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小穗数、主茎生物产量有显著负相关,与单穗质量、产量呈正相关,与生物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 87.427%,表明 3 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小麦HI与单穗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有显著回归关系。结论: 通过对10份小麦材料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I受单穗质量、生物产量、千粒重影响较为明显有显著回归关系,与单穗质量、产量和穗粒数有明显正效应,生物产量对其有负效应。小麦HI提高可通过选育生物产量不宜过大,而穗粒数较高、单穗重较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获得与小麦产量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筛选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以12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鉴定产量性状,并选用在小麦全基因组21条染色体上的64个SSR标记、27个EST-SSR标记和47个功能标记检测所有材料的基因型。91个SSR和EST-SSR标记共检测到315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检测到2~7个等位变异,平均3.5个;47个功能标记共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检测到2~5个等位变异,平均2.3个。关联分析表明,49个位点与4个环境的产量性状及其均值显著关联(P≤0.005),其中38个位点在2个或以上环境或均值下被重复验证,16个位点与2个或以上性状相关联。对相对稳定的等位变异作进一步分析,发掘了一批与产量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如降低株高的等位变异Ax2*-null和UMN19*-A362,增加穗长的等位变异barc21-A220,增加可育小穗数的等位变异gpw2111-A156,增加总小穗数的等位变异swes65-A120,增加穗数的等位变异VRN-A1*-A1068,增加穗粒数的等位变异cfd5-A215和增加千粒重的等位变异wmc626-A170。研究结果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Grain yiel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in wheat breeding, and agronomic or yield-related traits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eti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agronomic traits of Xinjiang winter wheat varieties and their adaptabilities to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134 winter wheat landraces and 54 moderns bred varieties from Xinjiang were selected for agronomic trait investigation. They were planted in three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Urumqi and Yining in Xinjiang province, and Tai’an in Shandong province) for two consecutive growth seasons, and nine agronomic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The estimated broad sense heritability of nine agronomic and yield traits was in descending order: plant height > grain width > grain length/width ratio > spike length > spikelet number > thousand- kernel weight > grain number per spike > grain length > fertile spikelet number. Correlation analyses of nine agronomic and yield traits showed that these traits were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plant height, spike length and grain length/width ratio of landrac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modern bred varieties, but th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thousand kernel weight, grain length and grain width in landraces were less than that in modern bred varieties.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se nine traits was higher in modern bred varieties than that in landraces. These variations reflected the evolution of Xinjiang winter wheat varieties in agronomic trait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breeders to select the breeding parents in different winter wheat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谷子突变体库,以便在谷子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种植的谷子品种‘长农35号’干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0.8%和1.0%甲磺酸乙酯(EMS)进行了诱变处理,试验共收获株型相关M1代突变体材料282份,其中,0.8%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00个单株,可分为10个组;1.0%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82个单株,可分为17个组。M1代成熟期株型相关性状突变体分析结果表明:1.0% EMS处理‘长农35号’所获突变体,在株高、穗下节粗、穗下第一节间粗和茎节数4个性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0.8%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对于‘长农35号’来讲,采用1.0% EMS进行诱变处理更有利于多类型大量突变单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王雷仁  梁康迳 《种子》2001,(3):27-29
对IRRI25个新株型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与10个茎秆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颖花数与第1、2、4节间、长、茎粗、秆型指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这些性状对每穗颖花数的通径系数也较大,在育种上,要提高每穗颖花数需要增加第1、2节间长度、茎粗、秆型指数,缩短第4、5节间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