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漆沟藻的特征漆沟藻属甲藻属,是甲藻中毒性较强的一种藻类,主要生长在温带浅海和池塘中,淡水中也有分布,形状大小不等,一般由多边形板片组成,整体呈球体或圆锥体,该藻在海水中未暴发前,比夜光  相似文献   

2.
单胞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易培养的特点,是水产动物特别是贝类、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但由于天津地区海水透明度低,有机质含量、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丰富,进行藻类生产性培养困难很大,为此,2004年笔者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小球藻( Chlorellasp.)、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iiellerilemmermann)、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试验藻种,研究了海水单胞藻类一级培养(保种)、二级培养(中继培养)、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的操作规程。探讨…  相似文献   

3.
邓明 《水产科技情报》2002,29(6):265-266
鸡毛菜 (Pterocladiasp .)属红藻门 (Rhodophycophyta )中的石花菜目 (Gelidiales ) ,它是制取琼胶的辅助原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琼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因此有必要对鸡毛菜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采自厦门鼓浪屿潮间带的不干露水洼中 ,挑选藻体健壮 ,生长良好的种藻。实验过程如下 :1 .先用过滤海水洗刷藻体 3遍 ,再用消毒海水 (加温至 80~ 90℃的过滤海水 )洗刷 3遍 ,将藻体上的杂藻和浮泥洗刷干净。2 .用刀片在藻体顶端、中部及基部各切取 36段长 3mm的片段 ;用比重为…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所讨论的培养方法归为连续分级培养。即培养工艺为 :保种培养 ,在 30 0 0毫升三角烧瓶小规模接种→接种 ,转移到较大玻璃器皿内扩大规模培养→接种 ,转移到培养池内大规模培养→养成并输送至贻贝育苗池。1 保种培养种类作为厚壳贻贝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褐指藻和小球藻。藻种一定要选择生长良好 ,生活力旺盛 ,色泽鲜艳 (硅藻类为黄褐色、绿藻类为鲜绿色 ) ,无沉淀及无明显附壁现象 ,镜检无其他混杂种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之类污染的藻种。培养用的海水是经煮沸或过滤除菌法消毒后的海水。…  相似文献   

5.
罗伟  宫相忠  高伟  夏云捷  张必达 《水产学报》2014,38(12):2018-2028
模拟萱藻育苗条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沙滤天然海水作为培养液,研究了光照强度[7.2~126.0μmol/(m2·s)]对萱藻孢子萌发、幼苗早期发育及附生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的适宜光强范围为27.0~72.0μmol/(m2·s)。其中,在45.0μmol/(m2·s)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率较高,并在放散后的第16天萌发率达到(44.44%±11.00%);(2)在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幼苗早期生长的适宜光强范围为36.0~54.0μmol/(m2·s),其中45.0μmol/(m2·s)最适宜萱藻幼苗的生长,且附生藻类密度最低,孢子放散后第34天附生藻类密度为(38.4±0.6)×104个/cm2;(3)本研究共鉴定出附生藻类2门13属29种,主要优势种为碎片菱形藻、小伪菱形藻、艳绿颤藻、膨胀色球藻、耳形藻和新月菱形藻。其中碎片菱形藻在7.2~18.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而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在27.0~126.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研究表明,萱藻孢子萌发和幼苗早期发育的最佳光强为45.0μmol/(m2·s),且在萱藻育苗过程中应重点防治的附生藻类为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筛选出合适的敏感藻种用于海水池塘水质农业污染监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灭扫利(20%甲氰菊酯)对3种海水单胞藻,即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的毒性效应。本研究采用8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灭扫利评估暴露7 d后3种藻类的密度变化,计算半抑制效应浓度(EC_(50))。结果表明:灭扫利对3种藻类的毒性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蛋白核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在0~72 h时藻密度随灭扫利浓度增加而明显减少,强壮前沟藻在0~48h时藻密度随灭扫利浓度升高而降低。灭扫利对蛋白核小球藻24、48、72和96 h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2.6、2.9、2.8和7.6 mg/L;对盐生杜氏藻别为2.6、4.1、4.8和16.8 mg/L;对强壮前沟藻分别为4.1、4.8、7.0和6.9mg/L。由此得出灭扫利对3种藻毒性敏感程序依次为蛋白核小球藻盐生杜氏藻强壮前沟藻。按照农药对藻类的毒性等级标准划分:灭扫利对蛋白核小球藻、盐生杜氏藻和强壮前沟藻均为中等毒性农药。因此,在海水养殖池塘中,以灭扫利作为杀藻剂对蛋白核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具有较大影响,对强壮前沟藻的影响较小。本研究将为确定海水养殖池塘中灭扫利杀藻浓度和筛选农药污染指示藻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南海北部沿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带毒的单胞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海水,尤其是内海湾海水的藻毒素含量越来越高。沿海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或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健康。赤潮所产生的藻毒素杀死各种水中生物,容易被人们认证,但是最近几年带毒的藻类边生长边死亡,不容易引发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赤潮。海水藻毒素含量虽不会像赤潮那样那么高,但是夏、秋高温季节,天天有毒藻死亡,海水中藻毒也可积累到一定的量。当沿海虾池,抽到带藻毒的海水进池时,池中养殖的对虾就会大量中毒死亡。有时虾池培养出带毒藻种死后,  相似文献   

8.
扁藻是海水养殖动物育苗期重要的基础饵料。在扁藻保种培养期间常常会发生一种蓝绿色的微型(≤2微米)藻类污染。被污染的藻液呈蓝绿色,镜检可见藻液中有大量的微型藻类,藻体呈圆形,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下看不清细胞结构。由于杂藻与扁藻争夺营养和空间,导致污染藻液中的扁藻密度下降,活力减弱。  相似文献   

9.
水通过一定强度的磁场后,水分子的偶极矩加大,增加极性中心,有利于水中无机盐类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因此,在农业和园艺业上利用磁化水灌溉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可是磁化水对低等藻类,特别是海洋单细胞藻类的作用却未见报道。我们将海水磁化处理后,培养海水扁藻(Platymonas.sp),  相似文献   

10.
(3)显著提高藻类抗冻能力:试验表明,按用法用量使用"肥得快"或"藻动力",促进藻类低温(水温稳定超过6℃)萌发和生长,其中含有的生长因子和抗冻因子被藻类吸收后,储存在藻中,缓慢释放,提高藻类抗冻能力,生长因子缓慢释放,不仅保证藻类萌发,而且确保藻类长期生长,使得池水快速变绿和长期变绿。"肥得快"或"藻动力"在低  相似文献   

11.
扁藻(Platymonas Sp.)是一种海生团藻类,能游动的单细胞绿藻。生长在沿海石沼及静水港湾海水里,但适应范围很广,一般海水中也能生长。  相似文献   

12.
利用藻类在线分析仪测定了3种不同微藻(盐藻、角毛藻、金藻)的荧光值,同时采用经典方法同步测定叶绿素a浓度和细胞密度。分析结果显示,荧光值与叶绿素a浓度、细胞密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利用藻类在线分析仪能够反映海水中微生物量的变化,也能够反映海水中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藻类在线分析仪的应用,能够及时掌握海水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为海域自然灾害的预警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 2018 年 6–8 月对雅砻江下游干支流的着生藻类进行调查, 并以其主要支流安宁河为代表, 重点研究河流纵向梯度下着生藻类的空间分布格局(102°6′6″E, 28°46′21″N~101°49′22″E, 26°38′38″N)。结果显示: 雅砻江下游共鉴定着生藻类 95 种, 以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蓝藻(Cyanophyts)为主。雅砻江干流物种数最多, 优势种为曲壳藻属未定种 (Achnanthes sp.)、异极藻属未定种 (Gomphonema sp.)和胶质细鞘丝藻(Leptolyngbya gelatinosa)等; 其次为安宁河干流, 优势种为曲壳藻属未定种和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 安宁河支流物种丰富度最低, 优势种主要为曲壳藻属未定种、胶质细鞘丝藻和异极藻属未定种等。着生藻类平均密度呈雅砻江干流<安宁河支流<安宁河干流趋势。沿着河流纵向梯度, 安宁河干流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硅藻密度比例渐趋下降, 而绿藻和蓝藻的比例却逐渐升高。水温、浊度和底质类型与雅砻江下游流域着生藻类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密切相关; 流速和海拔是影响纵向梯度下安宁河着生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旨在为高原山区河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并为该流域食物网构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赤潮是一种生物现象,海洋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主要由Pyrod inium、多甲藻(Peri-dinium)、角藻(Ceratium)、膝沟藻以及短裸甲藻(Gymno-dinium)等属种类所引起的。这些种类大量繁殖,当每毫升数量达到好几百个时,海水色泽变  相似文献   

15.
在4500~4800lux光照,26~28℃的培养条件下,从绿裸藻(Euglena viridis)水华中分离的优势菌种之一中性柠檬酸菌(Citrobacter intermedius)的分泌物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粉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tum)、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易变鱼腥藻(Anabaena vqriabil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莱茵衣藻(Chlamydononas reinhardii)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uosa)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中性柠檬酸菌胞外分泌物能促进粉核小球藻细胞个体的长大,对其他藻类主要是影响细胞的大小.中性柠檬酸菌对不同藻类影响的差异对水华过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前沟藻归类于甲藻属,甲藻中有多种藻类能形成赤潮,有近60种为有毒种类,其中很多是前沟藻属甲藻。前沟藻是一种能产生溶血性毒素的有害赤潮藻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域,为世界性分布种。前沟藻是甲藻中毒性较强的一种藻类,主要生长在温带浅海和池塘中,淡水中也有分布,形状大小不等,一般由多边形板片组成,整体呈球体或圆  相似文献   

17.
<正>3、保持水体藻相稳定。水体中藻类大量悬浮、絮凝在一起,是水变的征兆。4~5h以后,藻类死亡、尸体腐烂变质,此时有害菌和丝状菌类大量繁殖,若对虾吃到较多的絮状物很容易患肠道疾病。建议养殖前期,每隔7d交替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如调水圣手或丰产素600~800m L/亩·m,维持水体藻相稳定。若水体透明度很快提高,可适当补充单胞藻类所需营养,如氨基酸藻康素500~800m L/亩·m或培藻伴侣500~600g/亩·m。若水质较  相似文献   

18.
魏国重  裴光富 《水产科学》2007,26(3):173-174
单胞藻在海水动物育苗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培养出纯度高、密度高、细菌少、生长鲜嫩的藻类,直接关系到海水动物育苗的质量和产量。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在自然海水中分布广泛,是引起海水赤潮的主要藻类之一,同时也是海水动物幼体的主要饵料,是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梭子蟹(Portunus trituuberculatus)和青蟹(Scylla)涵状幼体的适宜开口饵料。骨条藻营养丰富,对幼体生长、发育和变态起重要作用,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盐藻(Dunaliella SP.),是我国分离培养的海水单胞藻类中的一种,是一种嗜盐性强、并能游动的海产团藻类,也是刺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最喜食的优良饵料。每年在海参人工育苗盛期(7月中上旬-8月末),及海参幼体大量摄食的时候,由于受高温影响,各种大小类型的敌害生物开始大量繁生,  相似文献   

20.
<正>水体中的藻类是麻痹性贝毒的主要来源,现已知海洋中有13种单细胞的甲藻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目前在我国海区已经发现的产毒甲藻主要有3种:塔玛亚历山大藻(Akexandrium 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zandrium minudum)、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catenella)。微小亚历山大藻在我国台湾沿海较常见。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沿海的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