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潮间带围塘网箱鲍鱼海参混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鲍鱼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其主要养殖方式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海底底播 增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三种养殖方式不同程度存在成本高、风险性大、回捕率低的弊端 ,因而发展较慢。而潮间带网箱养殖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回捕率高等优势。但这一养殖方 式仍存在着种类单一、物资器材利用率低、有效水体大部荒废等问题。根据这一情况,作者 依据鲍鱼、海参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了鲍鱼、海参混养试验,发现在同一网箱内养殖以上 两个种类,既可以充分利用有效水体和养殖器材,又能促进生长,而且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 一鲍鱼养殖。通过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鲍鱼人工养殖迅速发展 ,其主要养殖形式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海底底播增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三种养殖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高、风险性大、回捕率低的弊端 ,因而发展较慢 ,而潮间带网箱养殖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回捕率高等优势 ,发展速度和规模也较快 ,群众接受能力较强。但这一养殖方式仍存在着品种单一、物资器材利用率低、有效水体大部荒废等问题。根据这一情况 ,作者依据鲍鱼、海参生活习性和特点 ,对鲍鱼、海参等品种混养进行探讨和研究。经试验发现在同一网箱内养殖两个品种 ,既可以充分利用有效水体和养殖器材 ,又…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养殖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福建省的产量已逾6万吨,居全国首位~([1])。平潭县鲍鱼养殖在近几年也得到快速发展,年养殖量在10亿粒左右,产值近20亿。目前养殖方式多为海上筏式吊养。传统鲍鱼养殖的筏架设施与网箱养鱼的筏架设施相似,这种养殖方法缺点是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与耗材高、饵料利用率低等,因此改进养殖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养殖效率,笔者于2015年8月份开展了鲍鱼海上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自养型、低碳、绿色的大型海藻与海参、鲍鱼等多品种轮套养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海带、龙须菜和海参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和产业,我国南方沿海渔区,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集成海带、龙须菜海区筏式养殖和海参笼养技术,利用海带养殖筏架进行海带、龙须菜与海参轮套养,充分利用海域资源,拓展养殖空间,提高养殖效  相似文献   

5.
刺参通常称作海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楣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在我国,刺参主要盛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近些年,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浅海筏式养殖在我省尤其在闽东地区海域悄然兴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好的投入产出比超过1:2),促进了刺参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继鲍鱼之后又一大海水养殖产业。现将刺参浅海筏式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悬浮式网箱养殖大规格皱纹盘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鲍鱼养殖的发展,养殖的方式越来越多,主要养殖方式有工厂化人工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浅海筏式吊笼养殖、自然海区的人工放流和自然海区的网箱养殖以及岩洞养殖。工厂化人工养殖、海水池塘养殖由于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鲍鱼生长快、成活率高、产量高,但规格小、质量差;  相似文献   

7.
荣成市俚岛镇在鲍鱼筏式养殖上取得成功经验。本文是荣成市筏式养鲍技术协作组在推广该镇养殖经验过程中的技术总结,是适合我国北方海域鲍鱼筏式养殖的操作规程。本文对筏养鲍鱼的海区条件、苗种饵料选择、日常管理方法、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突出可操作性。按本技术要求操作,筏养10万头鲍鱼,经三年养成,成活率80%以上,年亩纯益达4万元,是筏养海带扇贝的20多倍。  相似文献   

8.
渔业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4):185-188
青岛市城阳区大面积推广海参筏式养殖为了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青岛市城阳区于2006年在红岛街道开创性地进行了海参的筏式养殖试验,养殖面积50亩(15亩=1hm2,下同),共设计、制作网箱4000个,投放海参苗种20万头,其中有10万头是大规格苗种,成活率达87%,收获成品海参3000余公斤,市场价格40元/kg,产值近50万元,投资半年多时间收回全部成本,取得非常好的示范效果。通过典型带动,大大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今年城阳区将筏式养参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目标,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今年,在进一步改进了筏式养殖技术和吊养工具后,红岛街道东…  相似文献   

9.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属,是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市场喜爱的一种。在我国,海参主要产自山东、辽宁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沉箱养殖、室内控温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 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养殖在我国南方海域也逐步兴起。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养殖户引进北方的刺参在海上进行海参筏式养殖。2010年11月10Et投苗10万只,苗平均体长12cm,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鲍鱼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其主要养殖形式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海底底播增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三种养殖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高、风险性大、回捕率低的弊端,因而发展较慢,而潮间带网箱养殖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回捕率高等优势,发展速度和规模也较快,群众接受能力较强,但这一养殖方式仍存在着品种单一、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我们开始了海参与鲍鱼海区筏式套养技术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高了鲍鱼成活率和海参的生长速度,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鲍鱼养殖技术之二南方筏式网箱混养鲍鱼与刺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鲍鱼与刺参在自然海区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如刺参由幼参规格养成至商品参规格一般需要3年~4年,且其中很长一部分时间消耗在夏眠和冬季低水温期,因此将北方养殖品种在冬天低水温时期转入南方海区养殖,从而缩短其养殖周期,增大规格,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的养殖户将北方的鲍鱼运至湄洲湾、兴化湾养殖,已获得大面积成功,在此基础上又引进北方的刺参在海上筏式养鲍网箱中进行混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以供各方参考。一、海域的选择进行鲍鱼与海参混养的海域为湄洲湾东吴海区和兴…  相似文献   

13.
我国鲍鱼、海参的海上养殖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海上养殖鲍鱼、海参难度较大,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进展较慢。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鲍鱼、海参为主的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海水养殖朝着生态、高效渔业的方向迈进。鲍鱼与海参混养,是一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其充分利用海参的摄食习性,清除并利用鲍鱼养殖产生的生物沉积物,减少养殖区底部出现的物质和能量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2-2013年,连云港市海洋渔业局等单位在连云港市东西连岛外侧,即苏马湾附近海区开展了小规模的升降式网箱立体生态刺参养殖。升降式网箱立体生态刺参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其为渗透式多层结构,每层吊笼及网箱均构成了海参生长的一个"小生态"环境。通过网箱升降操作避免了沉箱或浮箱单一养殖存在的问题,通过笼内外海水的交换,为海参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并能保持水质清新,抑制病害的发生,加快了海参的生长速度。整个养殖过程中不使用药物,保证了养殖海参的质量安全。现将有关技术操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海州湾浅海筏式刺参与鲍鱼混养,充分利用刺参的摄食习性,清除并利用浅海筏式鲍鱼养殖产生的生物沉积物,减少养殖区底部出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聚集,降低滤食性贝类养殖系统的自身污染,遏制水域的富营养化,可达到修复和优化浅海筏式养殖生态系统的目的,实现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者的喜爱。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核养的鲍鱼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忠岳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9):26-27,29
鲍鱼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如何提高鲍鱼存活率也是单位最关心的问题。作者就降低海上筏式养殖死亡率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坚持把发展鲍鱼增养殖发展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先后攻克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两大难关,鲍鱼养殖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工厂化、筏式、底播一齐上的养鲍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量达到3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19.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的喜爱,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筏养的鲍鱼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笔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12,(8):31-31
"天津市海洋牧场(海藻移植)示范项目"2012年7月通过专家验收。在鱼礁投放区成功进行羊栖菜、鼠尾藻和龙须菜的筏式养殖,在渤海湾地区尚属首次。据了解,为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现代渔业新格局,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工程建设,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近海水域建设3处人工鱼礁群,总面积将达13.7km2。此次通过验收的"天津市海洋牧场(海藻移植)示范项目",是在人工鱼礁投放区进行羊栖菜、鼠尾藻和龙须菜的筏式养殖,面积达到31.12亩。经过40天的养殖,羊栖菜呈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鼠尾藻和龙须菜也获得了良好的生长。三种藻类既有药用价值,又是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优良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