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创新人才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体,必须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柔性化、多途径、多角度的培养。该文以淮海工学院柔性实践教学为例,提出以柔性的教学方式构建学习与研究相融合的创新环境,以柔性的实践教学拓展有利于创新的实践空间,以柔性的第二课堂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成为历史赋予高等院校的重任。如何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实验室管理体制的现状及…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优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大胆探索,勇于实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年轻干部健康、快速成才,使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以壮大后备力量,北海市林业局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群众民主评议结合起来,拓宽选人视野,调整选人方法,并大力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建立人才库北海市林业局非常重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以保持林业建设人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00年以来,在北海市直林业系统中,通过群众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筛选,把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精、创新精神强,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能的5位青年干部选拔出来,纳入组织的培养范围,作为后备人才。加…  相似文献   

5.
谈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围绕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他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1998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他全面地论述了创新、创新人才对我们国家跨世纪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高瞻远瞩地预见到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将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了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想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所要求的人必须具有充分的科学知识与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一、更新人才观,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未来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以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进行林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考评方式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同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作为保障和支持。实践证明,通过对林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林学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现阶段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开展的一项国家级教育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当今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双一流"建设与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为此,从当代教育体制下交叉学科的内涵、学科交叉对众多交叉学科前沿的引导作用、交叉学科的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等3个方面,阐述了交叉学科的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发展交叉学科以加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指出"双一流"建设将高水平服务于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际发展,从而促使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进而推动交叉学科建设致力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基于对"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内涵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的分析,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构建新机制,促进高层次林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树立新理念,积极引导交叉学科的师生协作;实施新举措,加强人才培养科学评价体系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术型研究生作为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是极其重要的储备力量和智力来源,行之有效的创新培养模式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合高校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有益于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分析,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林业发展问题等都迫切需要培养林业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该文阐述了林业创新人才素质和特点,提出林业院校应该以科学教育发展观正确定位林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创新,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结合我国大学科技园目前的发展状况及运行模式,从官、产、学、研、银及其他几方面简单指出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期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创新。江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到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就高等学校大学生创…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林科特色鲜明,地处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全国重点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近年来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从多方面改革工作入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学校构建林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的角度,阐述我校教学管理在培养林科创新人才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类学研产结合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12月20日揭牌。为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化人才相对缺乏的现状,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我校等全国36所高校成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将按照“基础+模块+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本硕连读、分段培养、定期考核、优胜劣汰的“滚动”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依托生物技术和…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知识经济的生命活力源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摇篮和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各方面人才的重任。如何快速、稳步地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就成为每个高校、每位教师的期望。从学科群建设、学术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探寻学科群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对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根据产学研联合方式、合作过程、参与主体数量、推动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主导方、合作主体网络形式5个划分标准,对现有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分别进行了类型划分。最后,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各主体相互合作的网络模式;建立多主体共建的联合培养基地,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组织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历史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使命。因此,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理论和实践证明,科学方法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以科学方法为主线、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强化科学方法的教学。主要围绕教学内容的组织、一般科学方法的教学、数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创新,而且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创新。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之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双一流"建设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时代特征:一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二是要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三是要有国际视野;四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为领军人物或杰出精英人士。针对目前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重基础知识教育、轻理想信念引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梁希实验班"为例,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应加强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全面培养、协调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关系,建立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邓鑫政 《技术与市场》2022,(11):148-151+155
科技主导未来,技术转移作为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极大地影响着科技发展的进程。目前,由于人才供求错配导致的技术转移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势在必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主阵地,以满足技术转移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教育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转移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跨学科、跨院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加强组织领导、配齐师资力量、提高生源质量、完善教学保障、畅通职业渠道等路径体系,最终培养一大批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质量技术转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