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为研究超微粉碎处理菠萝皮渣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干法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菠萝皮渣,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下菠萝皮渣超微粉的粒径、色度、休止角、滑角、溶解度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超微粉碎15 min后的粒径为19.25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相比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会改变菠萝皮渣的色泽,导致颜色加深;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粉体粒径变小,休止角、滑角和溶解度增大,粉体流动性变好,持水力和持油力提高,同时多酚溶出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超微粉碎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菠萝皮渣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确定该技术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的适用性。试验以酿酒后皮渣中分离获得的葡萄籽为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重点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葡萄籽粒径、原花青素的含量、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对比,经超微粉碎处理后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达到8.74mg/g以上,其增加了28.5%,而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小,保留率较高。实验证明,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25 min)处理对超微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证明超微粉碎处理有利于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释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留,适宜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柑橘皮渣是柑橘加工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将柑橘皮渣膳食纤维应用到面包的生产中,通过质构和感官分析,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膳食纤维面包的配方,并对其体外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膳食纤维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面粉200 g,牛奶140 g,盐2 g,面包改良剂1 g,膳食纤维6 g,黄油20 g,酵母4 g,白砂糖20 g。此条件下,膳食纤维面包的含水量、酸度和比容均符合GB/T 20981—2007。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20 min内,膳食纤维面包中淀粉的消化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消化产生的还原糖相当于对照的72.86%~77.83%;但是添加膳食纤维不会影响面包中淀粉的总体可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以低筋小麦粉为主料,以决明子多糖、枸杞粉、黄油、燕麦粉、鸡蛋和白砂糖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获得决明子多糖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用量100 g,决明子多糖用量2 g,枸杞粉用量7 g,黄油用量25 g,燕麦粉用量20 g。最佳烘烤条件为面火温度170℃,底火温度150℃,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决明子多糖酥性饼干色泽金黄、风味独特,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对5种杂粮进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绿豆、红小豆、小米、芸豆、高粱对杂粮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得到了最佳配方如下:当小麦粉100 g时,绿豆用量4 g,红小豆用量6 g,小米用量8 g,芸豆用量6 g,高粱用量8 g。  相似文献   

6.
以番薯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番薯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薯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5 min后,平均粒径减小到28.58±2.84μm,比表面积和离散度分别为0.57±0.08 m~2/g,2.96±0.37,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番薯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为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番薯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15 min时,所得番薯微粉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分别为1.15±0.01 g/g,0.71±0.03 g/g,3.20±0.15%,2.88±0.30 mL/g,45.17±0.70%,加工特性最佳。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番薯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豆粕为原料,制备了品质优良的美拉德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具有氨基酸补充功能的肽盐。首先,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盐的最佳配方,即氯化钠用量9 g,美拉德产物用量0.15 g,柠檬粉用量0.3 g,葛根粉用量0.1 g,L-盐酸赖氨酸用量0.006 g,L-蛋氨酸、牛磺酸、色氨酸及甘氨酸锌的用量均为0.005 g。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并且研究了粉碎时间对调味盐的粒径、色差、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时间为9 min时,调味盐中颗粒的中位径明显减小,咸度显著增加,色差、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以此为依据生产的富含氨基酸的功能性肽盐,可以减少食盐的使用量,从而达到低钠摄入的目的,且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展苹果的用途、增加面包的营养和种类、满足消费者对方便主食食品的需求,选用一次发酵法,以面包粉、水、食盐、酵母为基础原料,添加苹果汁及其他辅料制作苹果汁营养面包。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苹果汁营养面包的最佳原料配方为高筋粉用量100 g,苹果汁用量6 g,白砂糖用量15 g,酵母用量3 g,食盐用量1.5 g。该工艺参数下制作的面包内部组织柔软细腻、纹理结构和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发芽糙米为原料,采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出发芽糙米超微粉,通过测定发芽糙米超微粉的葡萄糖束缚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胰脂肪酶活抑制力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对发芽糙米粉的功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经气流粉碎处理的发芽糙米超微粉平均粒径为12.58μm,比范围在80~100目的发芽糙米粉对葡萄糖(浓度为100 mmol/L)束缚能力提高了42.21%,持油力提高了284.05%,阳离子交换能力提高了30.12%,胰脂肪酶活抑制力提高了47.32%。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粉、土豆和牛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土豆牛奶面包制作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品质为考查指标,以土豆、鲜牛奶、白砂糖和酵母粉为正交试验的4个因素,筛选土豆牛奶面包的优良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土豆牛奶营养面包的优良配方为每100 g面粉用土豆泥30 g,牛奶25 g,白砂糖12 g,酵母粉1 g,鸡蛋10 g,饮用水9 g,面团发酵时间120 min。以此配方生产出的面包营养丰富、感官评分较高,可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1.
选择柴达木高寒地区的1300m2的宁夏枸杞种植地,连续观测3年的发育期、产量因素和产量结构,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探究宁夏枸杞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柴达木高寒地区宁夏枸杞发育时间为181 d,平均产量为426.52g/m2,产量结构为老眼枝果>夏果>秋果。柴达木地区宁夏枸杞产量与气象因子的Pearson相关显示:局域环境中枸杞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均不显著(p>0.05),推测枸杞产量可能取决于灌溉。综合表明宁夏枸杞在柴达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较好,但需要合理经营管理。本研究为宁夏枸杞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胁迫下宁夏枸杞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主要栽培品种宁杞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土壤盐胁迫下宁夏枸杞渗透调节、光合作用、抗氧化保护系统和糖代谢等生理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Na鄄Cl胁迫下,宁夏枸杞渗透调节物质以无机离子为主,主要为Na 和Cl-,并随外界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 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叶部积累的无机离子总量高于根部,枸杞根系质膜和液泡膜H -ATPase活性逐渐增强,且液泡膜H -ATPase活性高于质膜H -ATPase活性;在等渗的PEG6000处理下,有机溶质(甜菜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明显增加。盐胁迫下枸杞叶片光合作用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土壤盐浓度小于6g/kgNaCl胁迫范围时,光合作用PSⅡ的光化学活性保持较强的稳定性,Pn的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在盐分浓度大于6g/kgNaCl时,Pn的下降的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枸杞叶片膜质过氧化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通过钌红标记定位电镜观察发现盐胁迫下枸杞叶片细胞壁表面糖蛋白层明显增厚,并且随NaCl浓度增加而增厚、致密,当浓度超过9g/kgNaCl时,其细胞璧糖蛋白层开始疏松并大量的脱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地研究宁夏枸杞硒的吸收富集规律,促进富硒枸杞安全生产,通过采用宁夏枸杞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在枸杞叶面施用亚硒酸钠,经枸杞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枸杞,利用原子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设定的7个施硒浓度,在0.1~200.0 mg/kg之间,枸杞含硒量均有显著提高,取枸杞果实进行富硒效果分析,含硒量在0.17~3.34 mg/k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喷施浓度、次数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枸杞的关键因素,制干工艺对枸杞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养分和盐分对枸杞多糖和总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同心、中宁、惠农、银川园林场4个产地的宁杞1号果实中枸杞多糖和总糖含量与土壤养分及盐分比较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枸杞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差异极显著,惠农含量最高,银川园林场最低;多糖含量表现为4个地区间差异不显著;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多糖与Na+和Cl-相关性显著;总糖与Na+和Cl-相关不显著,而与Ca2+和SO42-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土壤生态因子与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宁夏枸杞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于2004年7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同心、中宁、惠农、园林场四个产地的宁夏枸杞中甜菜碱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宁夏枸杞果实中甜菜碱含量与产地土壤理化因子分析,研究不同产地土壤理化因子对枸杞有效成分甜菜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四个主要产地的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中宁含量最高,惠农含量最低;四个产地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与肥力因子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有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与土壤盐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枸杞多糖含量及其免疫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宁夏区和山西省产枸杞的多糖含量及其对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200g宁夏中宁产枸杞制得的粗多糖为3.75g,其纯度为31.29%;每200g山西省古交市产枸杞制得的粗多糖为2.35g,纯度为22.78%;宁夏产枸杞多糖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山西产枸杞的多糖。不同产地枸杞的免疫功效各异,这可能与其中多糖含量、组成和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灌水频率对枸杞品质、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枸杞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水频率对枸杞耗水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枸杞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枸杞对水分的消耗基本呈现为秋果采收期和秋果生长期小、营养生长期较大、高峰为盛果期和盛花期的特点;通过对枸杞产量和耗水量进行拟合,得出水分生产函数为y=-1.2162x2+1461.07x-436857 (R2=0.7673),当耗水量为达到600.68 mm,产量达到1965.47 kg/hm2,即当灌水次数达到5次时,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使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枸杞品质,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河西东部枸杞品质评定指标,可为区域产业发展、品种优选以及品牌营销提供理论支撑。笔者以2016年试验数据为基础,将生长量指标与理化指标作为评价依据,采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对16个批次红枸杞进行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并借助动态赋值对两种评价权重进行综合赋值,然后利用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枸杞的品质评定,结果显示丰乐基地品质最为突出,评定结果与实际相符。本研究为河西东部红枸杞质量评定提供了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基因表达载体KCTB转化宁夏枸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多基因表达载体KCTB转化宁夏枸杞,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利用叶盘转化法,将构建有GUS、BAR、KC1、CAF14个功能基因的表达载体KCTB转化宁夏枸杞,并获得了23株抗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中都有表达,PCR结果显示,分别检测到了BAR、KC1、CAF1基因,说明多基因表达载体KCTB已经完全整合到了宁夏枸杞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