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y)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花青素类、多糖类、黄酮类、甜菜碱等,这些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的药理作用机制目前已较为明确,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零、周期阻滞、肿瘤细胞分化及增强对肿瘤细胞免疫等作用。但目前关于黑果枸杞中主要抗肿瘤成分组成及对抑制肿瘤的转化机制和影响作用尚不明确。因此,综述了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多糖、黄酮、甜菜碱等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抗肿瘤机制,阐述了近年来有关黑果枸杞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黑果枸杞中功能性成分深入研究及精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果枸杞果实中富含花青素,为探究黑果枸杞和白果枸杞的基因表达差异,挖掘控制黑果枸杞黑果性状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黑果枸杞和白果枸杞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和白果枸杞中共检测到25 279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2 381个基因在黑果枸杞表达上调,12 898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富集结果显示,共有57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尤其是在黄酮类和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中差异最为明显。黑果枸杞中共有8个参与花青素合成代谢的结构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白果枸杞,说明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可能与黑果枸杞黑果性状相关。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bHLH转录因子CL8159.Contig5_All的表达水平比白果枸杞增强了2 139.57倍,这个基因很有可能是控制黑果枸杞黑果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筛选到控制黑果枸杞花青素合成代谢的候选基因,为黑果枸杞的分子遗传机理及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果枸杞比红色枸杞有更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本文从黑果枸杞苗木的引进、园地选择、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三十六团黑果枸杞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人工种植中缺少判定苗木优劣标准的问题,并为黑果枸杞的栽培利用提供依据,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高,之后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种源黑果枸杞可作为阿拉善盟地区黑果枸杞优选品种;不同种植地中,种植在额济纳旗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最高,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指标可作为黑果枸杞种植地参考;人工栽种的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得出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高,之后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故内蒙古、青海种源黑果枸杞可作为阿拉善盟地区黑果枸杞优选品种;不同种植地中,种植在额济纳旗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最高,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指标可作为黑果枸杞种植地参考;人工栽种的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果粒大小、结果部位、品种角度,研究黑果枸杞种子性状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子粒数对果实大小发育影响较大,种子重量对果实大小发育影响不大.黑果枸杞果粒横径及果粒纵径影响单果重.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种子数量和重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河西走廊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冠幅、高度、密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黑果枸杞种群生长量差异性,探讨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密度、高度、冠幅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盐渍化程度越严重,群落物种越单一,黑果枸杞种群密度越大。除民勤县马家井黑果枸杞种群外,其他各样地种群高度、冠幅差异不显著(P>0.05)。(2)固定半固定沙丘上黑果枸杞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其余均为稳定型,受干旱气候和盐渍化影响,黑果枸杞种群更新缓慢,幼苗数量十分有限,对种群稳定发展极为不利。(3)8种生境类型黑果枸杞群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各生境中聚集强度有差异,判定聚集强度由强到弱为民勤马家井固定半固定沙丘>酒泉市瓜州县城南重度盐碱地>民勤县白土井湖积沉积物盐碱地>民勤县水盛村中度盐碱地>民勤县丰政村重度盐碱地>民勤县上李家村覆沙中度盐碱地>民勤县皇辉村轻度退耕盐碱地>民勤县兴和村覆沙丘间地。  相似文献   

8.
不同钠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黑果枸杞(Lyciurn ruthenicum Murr.)种子在不同钠盐(NaCl、NaHCO3、Na2CO3)溶液中萌发情况的研究,旨在探明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盐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NaHCO3和Na2CO3溶液及其导致的高pH溶液环境对黑果枸杞种子的毒害作用明显小于Na 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对NaCl的耐盐临界值为90.7 mmol/L,极限值为242.2mmol/L.不同钠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胚根和胚芽的受抑制大小顺序为,中性盐NaCl胁迫:胚根<胚芽;碱性盐NaHCO3和Na2CO3胁迫:胚根>胚芽.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黑果枸杞嫩叶为外植体,对其消毒方法、生长调节剂浓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建立野生黑果枸杞快繁体系,提高野生黑果枸杞人工繁育速度,为黑果枸杞工厂化生产和后期基因工程改良建立良好基础。通过试验得出采集的嫩叶最佳消毒方法和外植体诱导愈伤及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黑果枸杞愈伤组织诱导后无须更换培养基,可直接诱导出大量不定芽,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培养周期,有效提高了培育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从种子育苗、扦插育苗、根蘖育苗和组培育苗4个方面综述了黑果枸杞育苗技术,为提高黑果枸杞成苗率、推进黑果枸杞种植规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DREB(Dehydrate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是植物非生物逆境适应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该类转录因子具有保守的AP2/EREBP结构域,在低温、高盐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下,可调控下游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对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有重要作用。黑果枸杞具有极强的耐干旱、盐碱能力,为研究黑果枸杞DREB类基因在低温、盐碱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以强抗盐灌木黑果枸杞总RNA为模板,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拼接序列,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一条DREB基因。该基因含有一个111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2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r DREB1基因属于DREB亚家族A2组成员,与拟南芥AtDREB2B、AtDREB2E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r DREB1受盐胁迫、ABA胁迫和低温胁迫诱导表达,可能参与依赖ABA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黑果枸杞抗盐响应。本研究通过对黑果枸杞LrDREB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分析,为研究Lr DREB1的功能及黑果枸杞抗盐机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黑果枸杞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枸杞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效,目前国内外对黑果枸杞多糖的研究较少。综述了黑果枸杞多糖在提取工艺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植物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还参与调控信号转导和激素合成。为了丰富bHLH家族在不同物种中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枸杞属植物黑果枸杞的bHLH家族进行全面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对注释得到的132个非冗余的黑果枸杞bHLH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81个b HLH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48个定位于细胞外。黑果枸杞bHLH蛋白含2个保守结构域,碱性区含有高度保守序列His5-Glu9-Arg13,与靶DNA结合相关;螺旋区内Arg-25和Arg-55完全保守,参与二聚体形成。黑果枸杞bHLH蛋白结构域有多个氨基酸位点保守性较高,其中98个bHLH蛋白具有E-box结合功能,19个出现频率高于50%的保守位点,属于bHLH典型结构域序列特征。黑果枸杞bHLH家族含有3种保守基序,黑果枸杞bHLH基因全部成员可分为22个亚族。随着黑果枸杞果实的发育,bHLH家族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有48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随果实的发育成熟呈现出表达量上调,共有41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随果实的发育成熟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4.
以黑果腺肋花楸、黑枸杞为主要原料,研究黑果腺肋花楸黑枸杞复合饮料的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黑果腺肋花楸浆添加量20%,黑枸杞浆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10%,黄原胶添加量0.08%,CMC-Na添加量0.06%,果胶添加量0.04%。由此配方和工艺制成的黑果腺肋花楸黑枸杞复合饮料色泽好,呈紫黑色;组织状态好,不析水;口感清香,复合饮料酸甜适口、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与显微摄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黑果枸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染色体数为2n=24,其核型公式是2n=24=18sm+2m+2st+2m (SAT),全组染色体总长度为33.32μm,长臂总长为11.34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8.1,属于核型不对称型‘2B’型,在进化程度上属于原始野生种。本研究结果既可为今后选择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育种提供选择种类的依据,又可为野生黑果枸杞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等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茄科枸杞属小灌木。果实为黑紫色球形浆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该研究以青海省野生黑果枸杞为材料,将对黑果枸杞ISSR-PCR反应产生主要影响的五种因子(Taq DNA聚合酶, dNTP, Mg~(2+),引物和模板DNA)进行L_(16)(4~5)的正交试验,以建立黑果枸杞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对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宜的ISSR引物,用梯度法优化各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表明:黑果枸杞2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包括Taq DNA聚合酶0.02 U/20μL,Mg~(2+) 1.65 mmol/L,dNTP 0.15 mmol/L,引物0.60μmol/L和模板DNA 50 ng;在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最适引物,并确定了各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为44℃~54.5℃;最佳扩增程序设定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94℃变性20 s,44℃~54.5℃复性1 min,72℃延伸1 min 20 s,共进行38个循环;最后72℃延伸6 min,4℃保存。该体系在黑果枸杞不同样品中所得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有助于后续青海省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筛选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和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多倍体,本研究分别以这两种植物的种子为原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不同时间下进行处理。通过茎尖染色体压片法、流式细胞法、叶片下表皮气孔观察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对秋水仙素的耐性高,而宁夏枸杞的耐秋水仙素性和诱导率更高。黑果枸杞种子在秋水仙素浓度0.1%,处理36 h的条件下诱导率最高,为25%;宁夏枸杞种子在秋水仙素浓度0.1%,处理48 h的条件下诱导率最高,诱导率为33.33%。通过叶片下表皮气孔及保卫细胞大小确定植株倍性实验发现,当黑果枸杞平均保卫细胞长度达到102.07μm左右,宁夏枸杞平均保卫细胞长度达到71.33μm左右时,植株为四倍体的可能性大。该研究为获得大量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多倍体育种材料提供了方法,并通过叶片下表皮气孔观察的方法提高了多倍体鉴定的效率,为进一步选育优良的枸杞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从新疆尉犁县、甘肃酒泉和青海格尔木引进种植的一年生黑果枸杞,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原花青素含量,结果显示:尉犁县、甘肃酒泉、青海格尔木黑果枸杞的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3.51 g/100 g、2.69 g/100g、3.01 g/100 g;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准确度高、成本低,适合在企业和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003-6011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K~+(KCl)溶液对‘青黑杞1号’的组培幼苗进行处理,检测和分析与K~+通道相关的基因在黑果枸杞中的表达模式。采用RT-PCR等方法,分析在不同浓度K~+条件下,枸杞中K~+通道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 100、250和300 mmol/L K~+处理后,黑果枸杞中K~+通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2)当外界K~+浓度大于300 mmol/L时,部分基因的表达量上升,随着外界K~+浓度的继续增加,黑果枸杞的KCO1B基因表达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而Cluster~-17443.69422的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TPK1基因、KT1基因、Cluster~-17443.10870基因和Cluster~-17443.15033基因的表达量则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研究黑果枸杞钾盐胁迫调节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酸雨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采用纸上萌发实验,研究不同程度模拟酸雨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的发芽率(GP)、相对发芽率(RGP)、发芽势(GR)、相对发芽势(RGR)、发芽指数(GI)、相对发芽指数(RGI)、活力指数(VI)、相对活力指数(RVI)、胚根长(LR)、胚芽长(LG)、胚芽比(RTGR)、平均发芽时间(AGT)、异状发芽率(HGP)、相对酸害率(RADR)指标。结果表明,pH 5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各指标均没有明显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种子AGT;pH 4对黑果枸杞种子GPRGPGRRGRGIRGIVIRVI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但HGPRADR显著提升;pH 3、pH 2时,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生长被明显抑制。表明适当弱酸性环境更适合黑果枸杞子萌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利用这一特征来缩短黑果枸杞的育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