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正渗透到民族村寨文化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为闭塞的民族村寨带来了新奇的“异域”文化,另一方面也让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村寨文化措手不及,面临文化内涵遭遇异化、村民对传统文化缺乏自觉与自信以及盲目寻求改变等可持续发展困境.因此,需要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构建民族村寨信仰性文化和规范性文化、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文化规律、尊重文化生态环境,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束河古镇是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景观形态是束河人文历史延续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所在.该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古镇历史沿革和总体景观特征,重点围绕束河古镇的自然景观、街巷、建筑、节点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具有构建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共生的格局,赓续文化基因,展现有力民族精神的特点;并进一步剖析在旅游经济和现代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古镇景观空间形态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多种因素,提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湘西南传统民族村落文化景观变迁的特征,探寻文化景观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变迁机制,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文化景观变迁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方法]以文化空间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的文化空间研究和灰色关联分析,对文化景观变迁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空间整合度与文化频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空间可以塑造文化景观;随时间的推进,文化空间景观从建筑内部的堂屋逐渐向建筑外部的院落发展;文化空间呈现2种自由随机的变迁方式发展;在简单民居内部,文化空间以堂屋为主,在有院落的民居中以庭院为主,在族系尺度则以公共空间为主;在景观变迁因子中,使用工具等物质文化景观比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变化要快;总体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对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最大.文化景观表现型因子对受外界施加的影响反应要大于文化景观基因型因子;湘西南文化景观变迁受到内外两方面的作用,以有利与否为标准进行变迁.[结论]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与管理应该重点抢救、保护内在的基因型民族文化景观,然后再挽救表现型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变迁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尤其是市场作用即文化产业作用下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4.
务川龙潭村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是仡佬族人民居住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反映了仡佬族人民的自然适应性及社会适应性.通过对务川龙潭村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实地走访调查,选取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寨民居庭院作为研究对象,从庭院景观空间围合要素及庭院其他组成元素的外在形态表征,庭院空间功能、空间组成、空间平面形态,庭院空间单元与地形及道路的结合方式,庭院空间组团的组合形式等几个方面着手,详细剖析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的外在形态特征并总结归纳,进而通过庭院空间的外在形态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总结了龙潭古寨仡佬族民居庭院的景观空间特征,以期促进人们对该民族及其居住环境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罗永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76-7978
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的资源特点和游客的体验需求,指出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民族村寨日益成为文化体验旅游的理想目的地,而围绕体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具体分析民族村寨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有形民族文化,过程性、事件性民族文化以及无形民族文化4方面旅游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指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该通过"主题提炼—形象塑造—场景设计—氛围营造—项目安排—意象设计—宣传营销"等步骤来进行,建立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帮助游客实现"意象建立—购买冲动—参与互动—深刻体验—达到预期"的过程,不断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落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模式的精准性追问而孕生,是民族村落扶贫应有之义。然而,当前民族村落扶贫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需厘清民族村落扶贫的精准性内涵及路径、民族村落扶贫的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民族村落扶贫的主动性与受动性等三个基本问题,扫清民族村落精准扶贫的基础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态美学角度探讨了海派园林中的空间特征,通过数据收集、空间认知、文化解读等质化和量化方式,对案例秋霞圃的空间形态布局、空间结构要素构成、空间主题修辞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花园的空间特征--"以小为美"、"迭代衍生之美"、"自然与建筑耦合共生之美"以及空间网络的可编辑性/可持续性以及主题的延续性等,并认为这些生态美学特征与易经中的道家思想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论文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思想及其策略为上海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传统聚落的景现空间及社会文化的诸多表象中,选取若干截面作为对传统聚落景现空间形态分析的切入点,指出特殊的湘南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景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空间句法理论为旧城空间结构更新提供量化指标体系,笔者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别采用轴线模型分析法和视域分析法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可理解度、协同度和视域整合度5个变量的分析,揭示街巷空间深层次形态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策略提出建议,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村落众多,许多村落刚刚摘掉贫困的帽子,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当前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在帮助民族村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忽视文化多元性、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相比之下社会工作在助人方法和理念以及链接资源等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开展工作时面对民族村落多元的文化环境,需要更多发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耕文化的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民族村寨地区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内涵深厚,具有很强的原始神秘性,开发当地农耕文化资源能为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带来新契机。总结了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当地特色农耕文化文化资源,提出3点解决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以后,在提升品位时总是极力去挖掘历史,甚至强烈去争抢文化品牌.意识到历史文化对城市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去保护有关的遗存.作为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会贵阳,城市远古的文化历史与民族村寨有着紧密联系,守住两三个民族村寨也就守住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黄谦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42-22445
实地调查分析了成都市关注度极高的两大历史街区锦里古街与宽窄巷子,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化活动,景观特征4方面对比了其街道空间形态,就两者是否真正代表了成都市地域文化的精神作出了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村庄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层面,采用Delphi法结合yaahp软件,分析村庄聚落空间形态优化影响因子的影响力强度。结论表明:经济因子政策因子社会因子自然因子文化因子,并归纳形成改建、扩建、重建、消失4种村庄聚落空间优化模式;从中观层面,研究村庄聚落空间优化后形成的带状延伸聚落和块状集聚聚落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微观层面,总结村庄聚落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提出从庭院、街巷、休闲、生产空间4个角度营造村庄聚落空间的一般方法。通过对3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构建起村庄聚落空间研究体系,促进村庄聚落空间形态特色的保持与延续。  相似文献   

15.
成帅  刘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34-9837
以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为典型实例,通过分析其历史街区形成的过程,现存建筑特征以及空间形态,从文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探讨了历史街区的多元文化特征,以期为历史街区的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10-111
黔东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村寨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民族村寨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上具有重大影响,而随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日益开发,逐渐出现了"千寨一面"、原生态风景及原真性人文受冲击、民族文化传承断层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合理应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才能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村寨的“双预”问题指的是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预警问题。分析总结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起文化保护的若干预警原则。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星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58-6160
以实例分析为主,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生活方式等6个方面阐述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为今后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山形特征的山地公园景观空间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型城市公园为人们暂时摆脱城市的喧嚣,舒缓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提供了良好的去处。以安徽省马鞍山向山镇石山公园为例,从分析山体形态特征的角度出发,通过山体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空间面积、地形坡度等影响因素,对山体形态特征和石山公园景观空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探究山体形态特征与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建构的关系,找寻两者间的契合点,以期将山体原本的形态特征与山地型城市公园内景观空间的特点相协调,为公园景观空间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建设工程量、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实现景观低碳和可持续性的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20.
在世代演替中,水逐渐成为众多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水环境也是少数民族村落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目前很多少数民族村落水污染问题明显,已威胁到当地村民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基于对贵州黔东南侗族村落苗兰村的实地调研,重点分析了当地水污染现状成因,如生活垃圾及污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村民环境意识淡薄等,从经济、政治、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