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多种农药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然而现阶段农药毒性和所引起的抗药性现象非常严重,农药残留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备受瞩目。现阶段食品中使用的农药种类越来越多,食品中多农药残留的检测难度也越来越大。对近年来食品中常见农药种类进行了归类,并对多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多农药残留分析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食品多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和途径提供参考,并对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动物源性食品因生产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当,导致食品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为保证食品安全,对食品药物残留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常见的磺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并探讨预防药物残留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是一项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QuEChERS—色质联用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检测食品中农药多残留的方法,成为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热点。QuEChERS方法由于具有快速、简单、廉价、有效、可靠、安全的特点,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而色质联用技术由于其高效的分离能力和定性鉴定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复杂化合物的分离、定性及定量。就QuEChERS—色质联用技术在植物源、动物源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检测的应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化学物质,一般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植物生长抑制剂3类。笔者总结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归纳为促进生长发育、矮化植株并提高抗逆性、增加中药材产量、提高有效成分含量4个方面,进而简要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不当可能降低中药材活性成分含量、导致残留危害、影响中药材栽培环境等问题。并提出,从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检测方法与技术的开发、使用规范和残留限量标准的完善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依据,为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中药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丙烯酰胺残留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丙烯酰胺进行检测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食品中检测丙烯酰胺残留量的几种合理方法,以期对我国传统食品和日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研究 ,提出了在食品中检测农药残留量的快速、简便、高效、合理的几种方法 ,对实现现场检测农药残留和大批量样品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日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组织拟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甲4氯钠等57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等6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甲4氯钠等57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标准中,准规定了食品中2甲4氯钠等57种农药241项最大农药残  相似文献   

8.
兽药凭借其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在可食动物养殖或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成为市场主流食物的同时,兽药残留问题也成为了影响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动物源食品中兽药的检测分析工作成为了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升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增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进一步促进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在动物源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综述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就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检测中的质量管理要点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技术(ELISA)是在免疫学和细胞工程学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微量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等优点,已在食品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检测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酶联免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生物毒素、药物残留、致病微生物、重金属污染和食品的品质等方面评述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使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全球性问题。食品风险分析就是针对国际食品安全性应运而生的一种宏观管理模式,它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种新模式,同时也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风险分析的目标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促进公平的食品贸易。目前,风险分析已被认为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天然芸苔素属于甾体类植物内源生物活性物质,其骨架为甾醇,其中芸苔素内酯生物活性最强,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是高效、广谱、无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为更好地将芸苔素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概括了芸苔素内酯的生物活性及在粮食、果蔬等作物上的应用。探讨了芸苔素内酯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生长,大幅度促进产量提升以及品质改善,提升作物抗逆性,缓解农药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概况及取得的进展,指出了芸苔素内酯的应用是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途径,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作物种植成本与减轻环境污染,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性灾害,极大地威胁到全球的粮食供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育抗旱性植物是解决干旱危害和粮食危机的根本途径。野生大麦已经适应广泛的干旱环境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它们的抗旱基因与抗旱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s)已经确定,对改良大麦抗旱性有巨大的潜力。综述了野生大麦的抗旱性及其在大麦改良中的应用,并对大麦抗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大麦耐渍性品种的筛选、改进栽培措施和应对气象灾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盆栽‘华大麦9号’进行苗期模拟渍涝处理,探讨大麦在苗期受渍后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对渍涝的抵抗能力较强,21天以内的渍涝对大麦生育期影响较小,随受渍害时间的延长,大麦生育期出现推迟。苗期渍害对大麦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SPAD值有影响,随着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胁迫加重,21天以上的渍涝处理会造成其显著降低。苗期渍害对大麦穗数、穗长、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都有显著影响,随着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和秸秆产量减低直至绝产,21天以上的渍涝处理其农艺性状显著降低。苗期渍害对对大麦秸秆饲用品质有严重影响,受渍害时间的延长,饲用品质降低,尤其以21天以上的渍涝处理降低较显著。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大麦苗期淹水对其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的极限时间为14天。  相似文献   

14.
Black mustard [Brassica nigra (L.) Koch.] contains water‐soluble allelochemicals that inhibit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other species. This characteristic could be used in weed management programmes. Greenhouse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n wild barley (Hordeum spontaneum Koch.)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i) preceding crops, (ii) fresh black mustard residue incorporation, and (iii) black mustard leaf, stem, flower and root water extract concentrations. Growth of wild barley, as indicated by plant height and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grown in soil previously cropped to black mustard compared with that cropped to wild barley. Soil incorporation of fresh black mustard roots and both roots and shoots reduced wild barley germination, plant height and weight when compared with a no‐residue control. In bioassays, black mustard extracts reduced wild barley hypocotyl length, hypocotyl weight, radicle weight, seed germination, and radicle length by as much as 44, 55, 57, 63 and 75 %,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with a water control. Increasing the water extract concentrations from 4 to 20 g per 100 ml of water of all black mustard par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hibition of wild barley germination, seedling length and weight. Based on 8‐day‐old wild barley radicle length, averaged across all extract concentrations, the degree of toxicity of different black mustard plant parts can b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of inhibition: leaves > flowers > mixture of all plant parts > stems > roots.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易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55-260
综述了近5年来对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对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抑菌、杀虫、抗肿瘤活性、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及其他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就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后采摘鲜叶,一部分直接烘干固样,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检测农药残留量。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0.72%~53.47%,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9.09%~99.45%,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1.59%~92.23%,优乐得的降解率在16.67%~100%。施用联苯菊酯,较易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乌龙茶;不同乌龙茶品种不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调控马铃薯的多项生育过程,包括代谢生理、产量形成、品质改善等。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营养品质的调控效应。基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展望了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W. Schuch 《Euphytica》1994,79(3):287-291
Tomato fruit quality is determined by a complex set of characters. Fruit used by the fresh market industry must have different attributes than those used by the processing industries. We have determined the major targets of the tomato industry and have isolated from the tomato itself genes which based upon their biochemical function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exture and rheology, colour, soluble solids and flavour. Our research is aimed at proving this concept. So far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polygalacturonase (PG) is a major fruit quality gene providing the processing tomato industry with improved viscosity. Commercial tomato hybri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Petoseeds (USA) which carry this effect gene. The regulatory system in Europe will be reviewed. Field trials are covered by the EC directive 90/220, which has now been implemented by all countries belonging to the European Union. On the contrary there are no European-wide regulations in place to cover the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s food sources. The evolving food regulations will b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in the context of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uropean plant biotechnology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