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鲜湿米粉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粉又名米粉条、米线、米面或米粉丝,它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其质地柔软、滑爽可口、有咬劲,既可作为主食,又可作为小吃。但米粉条的生产又与面条不同,大米中的蛋白质不能像面粉一样形成面筋网络,只有依靠大米淀粉糊化后回生来产生抗拉强度。通过对大米粉末进行必要的处理、添加变性淀粉等措施,可以使大米淀粉糊化后的凝胶化得以很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大米淀粉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为原料,研究淀粉凝胶糊化工艺中加水量、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对鲜湿米粉弹性的影响。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糊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鲜湿米粉弹性为考察指标的最佳淀粉糊化工艺参数为:粉坯加水量68%,糊化温度95℃,糊化时间12 min,在此条件下,鲜湿米粉的弹性可达0.816±0.005,与理论值相近,此模型可预测大米淀粉在不同糊化工艺条件下的弹性。  相似文献   

3.
淀粉的回生特性对于高含淀粉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淀粉本身作为食品添加剂,其回生特性对相应加工食品的贮存期品质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介绍了大米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薯类淀粉回生特性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淀粉的回生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的回生特性对于高含淀粉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淀粉本身作为食品添加剂,其回生特性对相应加工食品的贮存期品质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介绍了大米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薯类淀粉回生特性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朝鲜研究者研究报道了大米和米粉在不同储藏环境下的品质变化。受试大米和米粉分别在5℃,相对湿度65%环境下,以及30℃,相对湿度8%的环境下,储藏16周后对其物化品质进行研究。储藏前8周,受试大米和米粉的淀粉水束缚能力都有所提高;8周后,大米及米粉的淀粉水束缚能力又会逐渐下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米及米粉的膨胀率、可溶性淀粉旋光透射比、碘兰值、总直链淀粉含量及可溶性淀粉含量均会逐步下降,且储藏在高温高湿(30℃、相对湿度为85%)环境中的大米、米粉比储藏在低温低湿环境中其物化品质指标变化更为明显。采用X—射线测试,大米淀粉的结晶度在储藏第二周时没有变化,但在二周后两种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大米、米粉的淀粉结晶率都有明显下降;而大米及米粉的糊化温度、解链温度(熔融温度)、熔融热焓(含热量)都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糊化温度则下降。尤其是储藏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的大米和米粉,其品质指标变化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6.
莲子淀粉是莲子的主要成分,对莲子制品的品质和工艺特性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有关莲子淀粉分子特性、颗粒特性、糊化特性,以及加工改性品质特性等内容,以期为莲子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莲子淀粉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莲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大米、小米混合粉为原料,研究加工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对营养谷物膨化食品品质指标(径向膨化度,糊化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3个加热区温度分别为55℃,125℃,150℃,物料含水量为14%,螺杆转速为130r/min。  相似文献   

8.
以前,研究者们通常认为大米中总的直链淀粉含量的多少是影响大米品质的关键因子,本篇的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他们研究了取自世界各地的三十二个具有代表性的大米样品,对大米的胶粘性质(蒸煮大米的粘性,稠度粘度)和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另外还研究了大米的其他物化性质如大米的旦白质含量,糊化温度、碱得分以及碱分级和大米在浸泡后的平衡水分(EMc-s)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6DT—700C型淀粉生产成套设备的基本情况,介绍了该生产线的主要技术性能、加工工艺和工艺特点及设备。它是针对芭蕉芋、莲藕等多纤维作物为原料的淀粉加工生产线,也可用于马铃薯等薯类为原料的淀粉加工,其淀粉品质达到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标准》一级品要求。该设备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加工谷物早餐时,挤压膨化影响产品的感官评价、膨化度、糊化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了原料成分、挤压膨化操作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考察物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进料速度等参数对产品的影响。以膨化度、糊化度为考察目标进行了试验,最终确定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16%,机筒温度设置为第3组,5个区温度分别为:80,90,110,130,165℃,螺杆转速为140r/min,进料速度为30r/min。  相似文献   

11.
大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项目涉及从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米、米糠等副产物中提取高附加值的成分或产品,包括以碎米为原料生产高纯度大米淀粉,以米糠为原料生产米糠精华素和膳食纤维等项技术。高纯度的大米淀粉颗粒细腻、风味平和,有优越的理化  相似文献   

12.
为拓宽糙米开发利用领域,以糙米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法制备速食糙米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响应面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挤压膨化处理对糙米粉复水率、糊化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得到挤压膨化法制备速食糙米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机筒温度110℃、糙米粉含水量21.60%、糙米粉浆pH 7.11,以此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速食糙米粥的糊化度平均值为87.93%。糙米粉经挤压膨化处理后,脂肪含量相比于原糙米粉降低了28.8%,膳食纤维含量比原糙米粉增加了9.3%。快速黏度测定结果表明,糙米粉经挤压膨化处理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下降。本研究可为糙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米 豆粕和燕麦复合挤压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豆粕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研究物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对糊化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对挤压膨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物料含水量17.92%,机筒温度160.50℃,螺杆转速184.32 r/min,喂料速度21.99 r/min。  相似文献   

14.
淀粉和变性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布拉班德淀粉粘度仪研究了不同的原淀粉和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用成糊温度(PT),热糊粘度(H)、冷糊粘度(C)、和各种粘度差,即破损值或崩解值(P-H)、回值(C-P)、总回值或稠度(C-H)、相对破损值(P-H/C-H)等来表示.这些特性在不同淀粉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对淀粉的糊化和老化倾向影响很大.变性处理可以改变原淀粉的糊化特性,例如酯化(或醚化)能使玉米淀粉的成糊温度降低,老化倾向减小,粘度稳定性变差,而交联则使其粘度稳定性增强,能够抵抗酸和剪切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稻米淀粉品质遗传与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稻米淀粉品质性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较全面地总结了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RVA谱、支链淀粉结构、淀粉膨胀体积以及淀粉凝胶的质构和老化特性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总结了淀粉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性,环境条件(灌浆结实期气温)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稻米淀粉品质的影响,及分子辅助选择与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研究进展.今后淀品质研究应集中在淀粉品质相关性状形成的基因网络解析、淀粉基因分子标记挖掘、淀粉品质的多基因聚合育种及淀粉品质分子设计的数据库建设.通过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相关技术集成,特别是分子设计(聚合)育种技术的实践,有望培育出淀粉品质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种应用于重油蛋糕的预糊化马铃薯淀粉,对蛋糕水分含量、损失率、老化特性及整体感官评价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预糊化变性淀粉可以调高蛋糕水分含量、降低蛋糕损失率、延缓蛋糕老化,提高蛋糕整体接受度。  相似文献   

17.
以籼米为主要原料,添加籽粒苋全粉,通过双螺杆挤压机制备出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籼米籽粒苋挤压米。选取套筒温度、螺杆转速、单甘脂添加量、籽粒苋全粉添加量、水分添加量作为主要因素,以糊化度为考查标准,制备出糊化度低的籼米籽粒苋挤压米,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通过快速黏度仪(RVA)、电镜(SEM)、差式量热扫描仪(DSC)等方法对产品品质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绿豆淀粉的DS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叙述了用碱处理方法将绿豆淀粉分离,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绿豆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特征加以研究,并与酸变性绿豆淀粉在糊化和老化过程中的热焓和温度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淀粉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马铃薯淀粉具有优良的特性和独特的用途,其平均粒径大、粒径大小分布范围广;糊化温度低、膨胀容易;糊化时吸水、保水力大;糊浆最高粘度及透明度高,在加工面食类、水畜产制品、小糕点、颗粒粉、变性淀粉等制品上利用,具有独特的效果。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中结合有磷酸基,磷含量高低对马铃薯淀粉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磷含量的马铃薯淀粉在利用上有所区别。遗传改良是获得不同磷含量加工原料的有效手段,栽培技术及其他管理措施可以调节原料品种的磷含量。对不同粒径淀粉进行分级时,大粒淀粉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马铃薯淀粉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作为世界丰要粮食来源,其转基因遗传改良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食品各种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小麦进行品质改良成为近几年小麦研究的热点.小麦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又包括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目前的小麦品质改良中,磨粉品质的改良主要通过提高籽粒硬度(grain hardness)基因pin的含量;食品加工品质的改良主要通过提高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尤其是1ny10、1Dx5及1Ax1亚基的含量;小麦的营养品质改良主要是提高赖氨酸及铁结合蛋白的含量;面粉白度是衡量面粉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利用转基因技术从遗传因素进行的面粉白度改良主要集中在对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抑制上;淀粉品质是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淀粉品质改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支链含量相关淀粉基因的研究上.本文就应用转基因技术对小麦品质在这五个方面的改良进行了概括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