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是有利于湿地保护、有社区参与和寓教于游的旅游活动。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包括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生态旅游支持系统开发、生态旅游设施建设、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生态技术开发应用等内容。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产出的产品有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生态养生、生态探险、生态科普、生态文化体验、环保教育等。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保证生态安全,在旅游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开发目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胶州湾滨海湿地,宜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发展滩涂贝类采捕休闲旅游、河口湿地观光生态旅游、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渔村生活体验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旭阳  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8-3770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滹沱河岗黄区湿地具备多种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正确评价其功能对于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尤其滹沱河岗黄区湿地这类地处城市周边地区的湿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滹沱河岗黄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给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为主的湿地生态类型国家级保护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扎龙湿地水面急剧减少、部分沼泽干涸、植被退化缺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缺水已成为扎龙湿地面临的致命危机。通过对扎龙湿地耕地和草甸土壤含水量的试验对比分析,发现耕地土壤含水量普遍低于草句土壤含水量,原因在于根系吸水。指出农业活动对湿地缺水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信阳市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概况和人文景观基础,提出湿地开发的生态旅游模式、文化体验模式和景观艺术模式,对信阳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出以自然生态为基本点,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湿地旅游资源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研与论述,提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应秉承以"安全、文化、文明、科教"于一体的开发理念,形成"全面、特色、持续、共管"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6.
摘 要:敦煌阳关湿地地处库姆塔格大沙漠东缘,区内泉眼、湖泊星罗棋布,喜湿植被繁茂,原始地貌独特。阳关湿地对保护敦煌绿洲、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现状分析表明,阳关湿地保护与开发面临着湿地面积萎缩、人为不合理利用、生态保护资金匮乏、研究基础薄弱等的主要问题。争取国家发改委湿地恢复与治理项目支持、做好湿地发展规划、用舆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有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等是促进阳关湿地生态保护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生态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探讨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若尔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协调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作好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及加强湿地保护立法与宣传教育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生态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探讨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若尔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协调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作好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及加强湿地保护立法与宣传教育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庾晓红  刘佳  张欣晔  邵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95-1596,1613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典型的湿地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浓厚的人文生态景观为核心,采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初步规划设计了黑龙江茅兰河口湿地公园生态旅游项目,以期在保护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湿地生态旅游概念及管理内涵、湿地评估研究、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评估3方面入手,介绍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及评估研究现状。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应分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与评价、生态旅游的规划及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管理、生态旅游游客服务与管理、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社区参与及其管理、生态旅游管理等7个方面,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亦应围绕这7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湿地资源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已成为了实现资源保护最重要的途径。西洞庭湖湿地属内陆湖泊芦苇沼泽型湿地,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和开发价值。该文分析了西洞庭湖湿地的概况,从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两方面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态旅游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公园是指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涵: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环境;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旅游的环境管理、人才培训、公园的功能分区、旅游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园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湿地生态旅游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石首市天鹅洲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琴  张通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67-169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保护湿地资源为前提,结合天鹅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滨州市滨海滩涂面积广阔,海岸线较长,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目前滨海旅游业发展还比较缓慢,难以充分发挥资源和市场的整体优势。借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机遇,加快滨州市滨海旅游的开发建设,对于促进滨州市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乃至推进滨州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现通过对滨州市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滨州市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布局构想,将其划分为四大旅游区:原生态湿地景观区、海岸奇特地质景观区、滨海农业生态观光区、滨海历史文化游览区。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张要民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239-241,246
河南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与平顶山市新城区相接,区位优势明显,具有生态旅游开发的广阔前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白龟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目标与旅游产品体系;以全面保护、生态优先、最小干预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指出生态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生境安全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持了该区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存了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特有的遗传性,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据统计该区具有高等植物469种,隶属于67科,脊椎动物共有365种,隶属于77科,其中国家3级保护植物2种;省濒危植物4种;国家级保护鸟类41种;省级保护动物21种.但是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导致的湿地生境破碎化、湿地污染以及对生物的驱逐效应的不断加剧,使该区生物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本文从湿地生境安全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维持扎龙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安全栖息生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洞庭湖湿地自然资源及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洞庭湖湿地的自然资源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研究,得出西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区,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前景;然后,对湿地生态旅游进行了可行性评价和预测,强调了协调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湿地保护为主,生态旅游为辅,寻求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平衡,使湿地经济的发展与湿地生态的保护达到一个高度的协同。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以洽川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洽川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开发,洽川湿地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洽川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旨在推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旅游原则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旅游对社区的经济效益、社区对保护区旅游的参与、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尊重,根据各指标总得分将生态旅游定性划分为3个等级.该方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属于等级Ⅱ--部分生态旅游,应在为游客提供更多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论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蓓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34-135,154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在认真分析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所具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