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支农现状及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现阶段的投入数量和投入结构,通过分析,得出财政支农资金存在投入总量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且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建设新农村的各种措施中,财政支农资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在加大总量投入的同时,改善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有限的资金办大事、要事。  相似文献   

2.
李玉萍 《现代农业》2010,(5):113-115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财政支农监督机制落后,有限资金使用分散,不能形成合力,投入重复,交叉现象突出,管理漏洞大,滋生了贪污腐败条件。文章从修订完善现行支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监督机制,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问责机制等四方面探讨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力求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苏月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30-6232
阐述了淮安市财政支农现状,分析了淮安市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健全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完善支农政策宣传方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简化补贴发放程序,完善"一折通"使用方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借鉴江苏省北部其他城市成功经验,提高政策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统计数据,采用VAR实证模型联结新疆阿克苏地区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村居民收入现状,以探究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有协整关系,在滞后1期时满足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基于VAR模型分析得出,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产生正向冲击影响,但是整体来看,该正向冲击影响较弱并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强财政资金对"三农"问题的投入,明确支农导向,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监督考核体系,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周口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周口市在财政支农方面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支出结构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要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周口市财政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健全支农资金增长机制;确定财政支农重点,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锋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114-116
分析了现行财政支农政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针对河南省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中存在支农投入资金总量小、支农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及支农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要明确财政支农重点,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资金是我国支持农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诸多的因素造成了我国支农资金效益的低下,然而支农资金投入结构的不合理则是造成我国支农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作了合理性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极不合理的结论,提出了优化调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南省武冈市财政支农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抗灾救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等方面,但是在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中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支农方式不恰当、具体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今后要采取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优化财政支农方式等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分析河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较小、资金投入稳定性差;金融支农制度供给不足、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加强金融支农政策立法支持,强化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济南市财政支农工作,围绕着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有重点地安排使用资金,突出支农工作重点这一主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一、积极拓宽农业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 在财政支农工作中,济南市财政局采取了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导向,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筹集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本文透析了我国在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资金投入存在财政支农总量不足、贷款难度大、农民个人投资能力有限、外资投入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农村资金投入体系,即以政府财政投资为导向、以信贷投入为支撑、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以社会资金、外资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农村资金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问题进行了聚焦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剖析现行财政支农资金在规模、制度、结构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探讨新局势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以期为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中央财政支农的重要渠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失衡,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难以及时、全额落实,监管体制缺失,效益不高等问题,所以应拓宽资金渠道,整合支农资金,提高资金规范化管理水平,并建立资金安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政策框架的逐步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财政支农工作存在总量投入不足、政策导向作用不强、科技投入占比低、支农方式不佳、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支农体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调整财政支农方向以及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等等.比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的成效、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新财政支农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但是,在财政支农的过程中仍存在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整合难度大、财政支农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依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健全财政资金监管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财政支农项目投入逐年加大,急需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评估、监管。本研究以江苏省财政支农项目为例,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以及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支农项目中有形的实体建设项目和无形的科研培训类项目的评估与监管,不仅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秀艳 《现代农业》2013,(10):79-81
所谓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相时于财政支农资金分散使用、管理而言的,它是将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各种支出资金整合使用、整合管理,以期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支持效果。实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对于解决人们所关注的“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20.
王志章  贺翠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58-5260,5263
基于1990~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财政支农资金和粮食产量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但通过一阶差分后可变成平稳序列;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短期内可能失衡;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互不为彼此Granger原因.财政支农在长期可以促进粮食增产,但在短期对粮食生产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利用的监督和管理、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完善多元化的粮食生产投资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