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村产业的振兴为首要任务。通过振兴乡村产业,我国农业可以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提供更优秀的市场,以及更稳定的外汇贡献,以达到经济的高水平发展,这样才会落实"农业强"的基本目标。通过振兴乡村产业,我国乡村吸引力会得到增强,乡村发展过程中会促使更多资产、人才等要素涌向乡村,这样才会巩固"农业美"的物质基础,通过振兴乡村产业,我国农村经济得以激活,农民走向富裕,乡村不断繁荣,这样才会实现"农民富"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来的产业振兴成效,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谭儒村由萝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谭儒村通过“党建+合作社+农科院校+基地+农户”五位一体产业运作模式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但同时存在人才短缺、营销宣传能力不足、产业链单一等问题。建议从人才外引内培、多渠道发展营销和发展多元产业链等方面发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向好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振兴乡村的总的战略实施目标,其中,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当下正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关键时刻,二者的有效衔接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重心的逐步转移,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序推进。对巩固发展优质产业以及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罗定罗平镇、榃滨镇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分析与成效为例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的途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抓好产业与人才两大重点;健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民众教育问题等建议,为以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协同推进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本文通过梳理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相关文献,分析二者协同推进的理论逻辑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破解现实困境的策略,即促进三产融合,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创建人才引育留用环境,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完善乡村配套措施,打造人才可持续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5.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乡村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乡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此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极应对我国大豆在国际领域的战略发展需求,农业农村部从生产政策角度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直接提出大豆振兴计划的主要有两次,且均把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纳入其中。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实行大豆振兴计划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竞争乏力等因素的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应抓住大豆振兴计划的有利机遇,以稳面积、育品种、推轮作和精加工等途径全力发展大豆产业,把大豆产业打造成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国际贸易的优势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农村产业扶贫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方面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实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是关键点,也是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举措。分析了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从顶层政策设计、产业规划拓展、产业分层分类、小农户与大产业和市场、基层组织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直接关系到精准脱贫攻坚战役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本文基于怀化湘西的实地调研情况,通过对通道县、中方县两县的振兴工作实施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汇总,分析了目前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工作推进现状、进度、成效及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从国家政策、乡村情况、村民态度多方面入手,对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的协同发展,产生积极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围绕特色蔬菜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专业组织、探索出了"生产基地+专家大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路,奠定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同时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也面临技术、市场、产能提升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培育新型产业主体、提升职业农民素质、打造维护特色品牌、创新市场营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措施加快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凉山州是四川省最早引种油橄榄的地区,作为油橄榄核心产区之一,在国内油橄榄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又作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的代表,是决战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发展油橄榄作为全州"1+X"林业生态产业主导产业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强州、生态立州"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阐述凉山州当前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油橄榄产业发展优势和前景,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凉山地区油橄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机遇,“文旅+体育”新业态为拥有丰富文化、旅游、体育资源的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而乡村文旅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实践的主要因素,也极大影响了乡村振兴中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效能的发挥。因此,积极发挥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等作用,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的合作机制,培养具有文化旅游和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推动“文旅+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自1980年以来,荔枝已成为合江县名优果业"三绝"之一,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增产增收日益显著,是合江县的重要产业.该文分析了合江县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针对荔枝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助推合江县荔枝经济发展,实现合江县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国内乡村产业发展出现颇多问题,乡村产业发展并不理想。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解决好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闽侯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和查阅大量资料,客观剖析制约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并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产业振兴问题研究有助于指导乡村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为政府执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第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讨论时,就党的十九大号召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大振兴"的具体要求,为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乡村旅游,是新兴的乡村第三产业,正在呈现出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这就需要各地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探寻适宜的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07-208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农垦作为农业战线的"国家队",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农垦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着眼于广东农垦的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广东农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产业集团;增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效益;强化垦地结合,三产融合发展等思路,希望为广东农垦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探索脱贫攻坚的有益经验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研究湖北省竹山县的绿色产业扶贫模式,总结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继续探索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持续扩大农产品品牌效应和坚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是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更是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通过研究农村产业发展"内卷化"的内涵及特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内卷化"状况,提出了催生多种新型业态、推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推进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8.
陈珺 《甘肃农业》2023,(2):20-24
产业振兴作为农村产业革命的驱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必要之举。要实现产业兴旺,聚焦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于是科技型、生态型、都市型等乡村产业融合模式层出不穷,但同时受资源基础、地理位置、环境人口等条件制约,呈现出脆弱、封闭、局限性等特征。贵州省福泉市经过实践探索,打造出“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双支部”农业产业发展“四双”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主体培育、产销衔接、保障不足、组织发动四大难题,全面助力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张峰  宋晓娜 《世界农业》2019,(10):80-8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首要目标,而推进从工业反哺农业到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必然面临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配置问题.本文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中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的解析模型,并对其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的"物理"(生产要素—乡村产业系统状态)、"事理"(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趋势预警)和"人理"(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管控立法)分别进行内涵阐释与综合分析.为乡村产业振兴及其生产要素流动配置调控提供系统性的研究体系与技术方法支持,为现阶段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及要素配置中因存在多层次、多视角问题所导致的非一致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新对策,对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乡村发展问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 振兴的根本之处, 是乡村经济和教育等各领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所以必须把发展乡村产业放在首要地位, 促进 乡村经济繁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