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1株木糖醇高产菌株,该菌株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后获得的发酵液,通过离心去除菌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木糖醇产量。采用摇瓶发酵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木糖的残留量、木糖醇的产量、木糖醇的转化率来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木糖醇的产量由最初3.12g/L增加到8.79g/L,转化率由15.6%增加到43.95%;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条件为:选用木糖质量浓度为20g/L的玉米芯水解液为碳源,质量浓度为2.5g/L的蛋白胨和2.5g/L的酵母浸膏作为氮源,质量浓度为3.0g/L的KH2PO4,4.0g/L的NaCl,0.5g/L的MgSO4·7H2O,最佳发酵条件为:摇瓶发酵装液量80mL/250mL,转速160r/min,pH值为5.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4h,在此条件下,木糖醇最大产量是13.84g/L,木糖转化率达69.0%。该菌株经初步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1株酵母菌产GABA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GPT-5-11为供试菌株(专利号:201010182948.5),通过液态发酵试验优化其培养条件,研究γ-氨基丁酸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 g /L) 为:葡萄糖24.5,酵母膏6.2,大豆蛋白胨6.2,吐温80 2ml,乙醇4ml,MgSO4?7H2O 0.2,MnSO4?4H2O 0.045,L-MSG12.5,含0.5%谷氨酸。培养基中添加L-MSG浓度为12g/L,pH值为6.5,37℃发酵48 h。在最优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最高可达2.58g/L。  相似文献   

3.
以燕麦为主要原料,采用淀粉酶水解处理和乳酸菌发酵工艺,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乳酸菌燕麦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燕麦粉和水的配比1∶15,酶添加量80 U/g,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80℃,酶解p H值6.5,木糖醇添加量1.6 g/100 m L。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纤维素乙醇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竹质纤维物料的酶水解效率,进行酶解工艺参数优化实验。以预处理丛生竹蒸汽爆破渣为原料,对影响纤维素酶解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酶解温度、pH、酶的用量、β-葡萄糖苷酶/滤纸酶比)进行实验,掌握各因素对竹子酶解的最适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实验,得出酶解竹纤维的最适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初始pH 5.2,底物浓度为10%,吐温-20为0.3%,加入的酶量为35 IU/g,β葡萄糖苷酶酶活/滤纸酶比为1.0,酶解时间为48 h。优化条件确定后,利用2.5 L发酵罐进行放大验证实验,可产生30.37 g/L的还原糖,糖化率为57.49%。本实验所建立的优化条件有利于促进酶与纤维素的催化水解,为后续竹子糖化发酵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提高谷氨酸非依赖性菌株的γ-聚谷氨酸(γ-PGA)发酵产率,最大程度挖掘出此类芽孢杆菌生物合成系统的潜力.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能产生γ-PGA的谷氨酸非依赖性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10为研究对象,选择upp基因作为反向筛选标记构建解淀粉芽孢杆菌C10的无痕基因敲除体系,对解淀粉芽孢杆菌C10基因组中的oxdC基因快速无痕敲除,并发酵验证突变菌株γ-PGA的产率.结果显示,C10ΔuppΔoxdC和对照C10Δupp在发酵36 h后OD600值分别为13.96,15.56,突变菌株生长能力下降;γ-PGA产量分别为12.33,22.22 g/L,发酵产物γ-PGA产量也低于初始菌株,说明如果草酸不被降解,反而不利于菌体生长和γ-PGA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马铃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发酵马铃薯淀粉生产L-乳酸的种龄为12h,培养基碳源质量浓度为120g/L,MgSO4·7H2O含量为0.30%,MnSO4含量为0.05%;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酵母粉5g/L,蛋白胨5g/L,牛肉膏5g/L;在此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为108.3g/L,得率为90.3%,L-乳酸产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用50L发酵罐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γ-PGA)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发酵液中的碳源(葡萄糖)出现逐渐枯竭的趋势,若通过流加的方式补充葡萄糖,可以显著地提高γ-PGA的产量,发酵结束时γ-PGA的最高质量浓度可达到37.8g/L。经干燥回收的此发酵产物,可以明显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减少小白菜生长过程中化肥的施用量,具有显著的增产节肥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醋糟为原料,用酶解法和酸解法对醋糟进行水解产生还原糖,用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条件和酸解条件,最终得到酶解还原糖产率为33.89%,酸解还原糖产率为39.46%;用范氏法对其纤维素进行测定,用水解后的醋糟培养红酵母,以醋糟直接培养红酵母为对照;得到醋糟酶解后发酵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达到19.94 mg/g,酸解醋糟后培养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达到17.61 mg/g。经分析及数据处理得出,相对于酸解和直接在醋糟上培养红酵母,酶解法较好些。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酵母菌代谢木糖和葡萄糖产乙醇的效率,以木糖为底物对热带假丝酵母菌进行驯化培养。经过木糖质量浓度由20~70 g/L的递进驯化培养后,对木糖的利用率提高了21.02%,混合糖的利用率达到94.21%,乙醇质量浓度为22.21 g/L,木糖醇转化率为0.39 g/g(酵母代谢木糖的理论得率为0.46 g乙醇/g 木糖,葡萄糖乙醇发酵理论得率0.51 g乙醇/g 葡萄糖),其对木糖利用率效果显著提高。木糖还原酶活性对NADPH的亲和力由≤1.3 U增加到11.0 U,NADH也由≤0.2 U增长到1.4 U,木糖醇脱氢酶的活性也由322 U增长到1 534 U。同时,对驯化后的酵母菌发酵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转速、发酵温度、初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转速140 r/min,发酵温度36℃,初始pH值4。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稀酸浸泡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方式,对竹子的糖化效果进行了条件筛选。对浸泡酸浓度、浸泡时间、蒸汽爆破压强及、爆破压力维持时间4个因素进行探索,以酶解得到的还原糖含量高低作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最优条件与其对应的还原糖浓度分别为:浸泡酸浓度2.5%时,还原糖浓度39.4301 g/L;浸泡时间10 h时,还原糖浓度35.2116 g/L;蒸汽爆破压强2 MPa时,还原糖浓度31.7554 g/L;蒸汽爆破压力维持时间150 s时,还原糖浓度30.3634 g/L。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验证后,得到最优的预处理条件:常温条件下,将竹子浸泡在2.5%的硫酸中8 h,于压强2 MPa的蒸汽爆破装置中维持180 s后爆破,可以得到最高的还原糖产量42.3707 g/L,且上述单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浸泡酸浓度>浸泡时间>压力维持时间>爆破压强。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海藻糖产量较高的酵母菌株,对其进行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研究。在预试验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得出海藻糖产量回归模型,拟合较好。结果表明,蔗糖为2.61%,牛肉膏为0.53%,酵母膏为0.53%,MgSO4·7H2O为0.03%时,海藻糖的产量在24h达到最大值,产糖量为3098.6μg/mL,较优化前提高了0.71倍。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赛买提杏干为原料,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酵母接种量、初始pH值、初始糖度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杏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杏水比1∶3(m/m),果胶酶添加量0.04%和纤维素酶添加量0.3%,25℃酶解24 h下,杏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5.2%,果肉与汁比例适宜发酵杏酒。通过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杏酒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初始p H值为3.5,发酵温度22.4℃,初始糖度22.35%,酵母接种量0.25 g/k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杏酒酒精度为12.4%vol,感官评分94分。该研究结果为杏酒发酵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无载体固定化米根霉发酵葡萄糖清液生产L-乳酸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首批次发酵工艺主要参数为:葡萄糖120g/L,NHNO33g/L,HPO0.214g/L,ZnSO4·7HO0.22g/L,MgSO4·7HO-224220.25g/L,接种量10%,发酵开始时添加CaCO,装液量20%,L-乳酸产量可达100.8g/L;重复间歇发酵补料培养基3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80g/L,NHNO33g/L,KHPO40.075g/L,葡萄糖单位时间转化率为2.92%/h。42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成熟的芒果和红皮红肉火龙果为原料,研制新型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主要研究酵母接种量、SO2添加量、初始含糖量和发酵温度对复合果酒主发酵过程残糖量、酒精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得出芒果火龙果复合果酒较适宜发酵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0 g/L,SO2添加量80 mg/L,初始含糖量26%,发酵温度24℃。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浓度木糖对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建立木糖为碳源的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木糖质量浓度为100g/L,米根霉在发酵72h时,L-乳酸产量达到最高为51.67g/L;发酵周期延长至144h,发酵132h,乳酸产量最高为71.55g/L。应用Matlab软件对发酵动力学方程关键参数进行求解,建立动力学模型,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R2≥0.98)。  相似文献   

16.
环状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及粗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环状芽孢杆菌WXY-100的最佳摇瓶培养工艺,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酵母抽提物20g/L,魔芋粉20g/L,(NH4)2SO4 2g/L,KH2PO4 1g/L,MgSO4·7H2O 1g/L.最佳培养条件为:种龄8~12 h,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25 mL,pH 7.5,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25 h.该酶在pH 4~8和60℃以下稳定,作用最适条件是pH 5.0和60℃,Cu2 和Co2 对酶有较显著的激活作用,而Hg2 对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冰激凌配方制作的基础上,研究以γ-聚谷氨酸(γ-PGA)为稳定剂和增稠剂的冰激凌工艺,分别以膨胀率、黏度、融化率对冰激凌进行品质的评价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对冰激凌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添加γ-PGA作为冰激凌的稳定剂和增稠剂,将γ-PGA与传统冰激凌添加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添加量为9%的奶粉、11%的淡奶油和11%的白砂糖作为原料,以0.03%的γ-PGA作为稳定剂和增稠剂,经过原料的混合、灭菌、高剪切细化、均质、老化、凝冻、硬化,冰激凌的品质最好,此时膨胀率为67.75%,融化率为35.28%,黏度为2 456.9 m·Ps。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乳酸菌发酵香菇柄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分析法对培养基组分谷氨酸钠、氯化钙和磷酸吡哆醛(PLP)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香菇柄产γ-氨基丁酸的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谷氨酸钠8 g/L,氯化钙0.3 g/L,PLP 0.2 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可达190.93 mg/L,发酵香菇柄中γ-氨基丁酸含量达到2.959 mg/g菇粉,比未经发酵处理的香菇柄原料提高了5倍,达到了富集γ-氨基丁酸的目的,为今后开发新型功能性香菇制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回归模型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量为筛选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对白灵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中的玉米淀粉、黄豆粉、MgSO4·7H2O和麸皮4因素的最优化组合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优组合及各单因子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玉米淀粉1.50%、黄豆粉1.50%、MgSO4·7H2O 0.16%、麸皮3.50%、KH2PO42%、VB110 m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培养周期8天,培养基装料量100mL/500mL(三角瓶)、起始pH值6、接种量15%、发酵温度25℃、摇床转数160r/min.  相似文献   

20.
以樱桃核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O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法制备樱桃核抗氧化多肽工艺。结果表明,5%的樱桃核蛋白液在超声波功率170 W,30℃下预处理20 min后,在p H=7条件下加入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1∶1)4 500 U/g协同酶解,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樱桃核酶解多肽的·OH清除率为51.98%,与预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