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日本乡村旅游品牌发展路径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亚洲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的乡村旅游从起步走向成熟,在乡村旅游模式、管理、接待人数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世界上乡村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被誉为是"亚洲乡村旅游的标杆"。本文主要从日本乡村旅游品牌发展路径入手,通过结合中国乡村旅游品牌发展的实际,找出适合中国乡村旅游品牌发展的出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乡村旅游起步于本世纪初,依托天目湖、南山竹海和茅山等旅游景区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周边出现了以吃农家菜、垂钓、采摘等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雏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常州市乡村旅游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而在"旅游+互联网"时代,常州市乡村旅游全域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乡村旅游进行概述,分析了"旅游+互联网"时代常州乡村旅游全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互联网"时代常州乡村旅游全域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阐释"三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上,从供给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农村和农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提出"三农"对乡村旅游发展十分重要,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村居民、农村社会和农业会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带来影响,对此提出对策,以期为乡村旅游开发者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及其重要。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乡村发展,还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可增加农民收入。从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入手,分析乡村旅游目前在广西的发展情况,并探索如何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以期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3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5条整合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能否得到有序流转和合理利用对"振兴乡村"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意义重大。鉴于乡村旅游与土地流转的紧密联系,就土地流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土地流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和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对奉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个中心核、两条发展轴、五个乡村旅游地系统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并根据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奉化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新环境下,乡村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产业已经逐步趋向于智慧旅游、体验旅游以及智能旅游等方向发展。安徽省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当将时代发展趋势与"互联网+"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全面实现安徽省旅游产业有序而又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智慧乡村旅游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发展中"互联网+"的应用前景及其重要意义、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现阶段主要方向及相关保障五个主要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转型发展策略,以推动安徽省的智慧乡村旅游产业实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但乡村性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已经受损,过度强化经济功能可能会降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据此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关注乡村性的塑造,保护乡村居民参与旅游与分享旅游的权益,转变政府角色,注重乡村发展中新的"乡村意象"的塑造,以使乡村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可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旅游产业的重要手段。结合当前乡村旅游面临的运行模式缺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政策不完善等方面困境,应当正确发挥好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始终是以"领略乡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度假"作为主题。而在近年来提出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思路下,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全面推进了以旅游促"三农"工作,成为了旅游业尤其是县级旅游业的重要发展道路。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奠定了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农耕历史悠久,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旅游产业是一种新型生态旅游业,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城镇化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正面临着由"量"向"质"的发展方式转变,亟待转型升级。本论文以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针对信阳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实施措施,促进信阳市乡村旅游转型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供给侧视野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迫切需要,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推广"互联网+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强乡村旅游监管,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景区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为研究对象,在对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发展趋同化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去趋同化"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党的核心工作的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和界定,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和发展动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景区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为研究对象,在对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发展趋同化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去趋同化"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从全产业链的视角进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内涵和发展模式。文中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将逐渐呈现出"重精品项目打造"、"重生态资源保护"、"重产业融合"、"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将逐渐迎来"多元化发展""公共环境大幅改善""相关人才缺乏问题得到解决"等机遇;乡村旅游发展将会出现"依托农业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依托乡村生活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以及"综合发展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正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产业构成视角分析"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融合新业态,在旅游空间、对象、形式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新内涵以及产业构成和旅游活动组合.在明晰乡村旅游内涵和产业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需求侧"刺激和"供给侧"...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发展中"反生态化"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收入、破坏了乡村生态环境,更影响着乡村建设的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目标。基于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及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建议,旨在使乡村旅游向生态化的更高层级发展,促进乡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文 《甘肃农业》2012,(1):46-48,51
乡村休闲旅游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旅游休闲的需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乡村旅游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为此,以浙江省建德市为例,阐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与养生文化相结合、与严州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突出"乡村野趣"和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等建德市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