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科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课程体系整合及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来进行。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艺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食品工艺课程群结构构建及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的实施情况,总结了基于"OBE"理念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和形成性考核方式的改革成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群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验设计等方面探索了"包装测试"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以新技术成果扩充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过程化考核方式,优化和创新实验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课程质量,为"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应用型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究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背景下,通过"功能性食品"及相关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工程能力的一些措施,以期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实践活动,并在OBE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工程能力满足"新工科"和"工程教育"的适应度。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综合应用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工科专业,也紧跟"新工科"建设的步伐,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达成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手段之一。以"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为例,介绍了新型教学方式PBL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对学生培养的影响。经过PBL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思辨、交流协作和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理念为不同学科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电工学"作为非电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需要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交叉与融合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电工、电子应用水平,才可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出发,结合作者多年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从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进的方法和具体措施,实践表明,这种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推进该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3个方面入手,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析,旨在为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实验动力、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工程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在结合"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特征及教学实例的基础上,从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模块化实验项目、强调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试错法"实验教学、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提高"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发挥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特点,以"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果表明,"食品化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一条参考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食品"是高等学校食品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功能性食品"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过程、手段和过程考核方式等教学细节进行改革,并基于"新工科"和"工程认证"的背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使"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新颖而丰富、过程生动形象、教学手段较为先进及考核方式多样并且能够可衡量,以期培养提高食品专业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仍存在实践教学较少、校内学习与行业实践脱节、"双师型"教师较少和实践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和社会的需求。探讨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食品新工科人才的措施,包括校企共同制订培养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办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共建实习基地并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期为食品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机械基础"课程是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工科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美国的OBE引入食品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改中,适应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食品企业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一体化的要求,且关注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对于提升西部食品工程人才的质量、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品微生物"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当下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针对新工科人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食品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旨在加强"食品微生物"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基础扎实、面向产业、面向未来的新型食品微生物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既是对2016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做出的有效回应,也为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不同学科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以山西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在新工科建设理念和山西区域发展背景下实践性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通过"校政企"协同,对"校政企"协同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方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提供了新思路,使"校政企"协同发挥实效,真正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背景下,精准把握食品产业的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是高校食品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前提。食品科学涉及化学、生物、医学、机械等多个学科知识,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学科的交叉融合彰显了学科的特色和行业优势,也促进学科的发展。“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我国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学的教学现状,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新工科背景下“食品营养学”课程群的建设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培养更加符合当下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立足新时代,努力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时代号角要求高校以人才输出、成果培育为导向,加强课程的工程性、应用性教学。以"食品冷冻冷藏技术"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工程软件"立体化教学",通过采用现代工具对食品冷却过程进行能耗和温度等参数的预测和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采用现代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传统"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理论性强、内容繁杂、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等问题,与新工科理念相去甚远。针对以上问题,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将最新知识、技术嵌入到课程体系中,利用"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构建移动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课前课后、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习惯。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表达沟通能力。实践中,整合实验内容与项目,构建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综合考核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国家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食品专业亟待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改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为了构建基于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的适合学校食品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食品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就其课程设置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并就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在国内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改革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别就新形势下传统食品制造业及新兴食品衍生行业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并论证地方高校依托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科学性、明智性、便捷性。在总结我国食品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典型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探讨该模式实践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为食品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