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种 《农家致富》2015,(3):24-25
一、淮豆12审定编号:苏审豆20140404。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204.6公斤,较对照徐豆13亩增产8.1%,两年增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204.3公斤,较对照徐豆13亩增产6.9%。幼茎基部紫色,植株直立,亚有限结荚习性,抗倒伏性较好。叶片卵圆形,紫花,灰毛。成熟时荚灰褐  相似文献   

2.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豆9号(原名淮03-1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5~2006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9.62 kg/667m2,比对照泗豆11增产8.20%;2007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9.53 kg/667m2,比对照泗豆11增产8.67%。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籽粒蛋白质含量40.6%,脂肪含量19.9%。经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对流行株系SC7中感。田间花叶病毒病抗性0~1级,为中抗。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百粒重22 g,外观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
一、南粳52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9。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6.0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1%。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姿较  相似文献   

4.
淮豆10号(原名03-1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淮青1号与高雄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夏播中熟鲜食菜用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5.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6.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播期试验和栽培技术要点。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浦东大黄豆为母本、以盐城赶江南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聚合育种、多年单株选择的系统选择法,育成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原系号16-01)。该品种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839.5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74%;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757.3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08%;202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10011。该品种生育期106 d,株高67.8 cm,有效分枝4.3个,单株结荚59.8个,每荚1.9粒,百粒重23.3 g,粗蛋白含量42.43%,粗脂肪含量18.79%,抗倒性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表现为感病。通豆13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8.
苏种 《农家致富》2015,(3):22-23
一、盐粳1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8。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651.9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5.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622.3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7%。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偏上,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剑叶挺拔,群体整齐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13,(13):25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5。来源与类型:原名"保丰702",由江苏保丰集团公司以保丰3-2-16/烟辐188,于2007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2009~201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34.4公斤,较对照淮麦20增产6.3%,两年  相似文献   

10.
驻豆1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以驻豆5021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1.85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8.77%;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61.7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63%,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24%,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4001。  相似文献   

11.
<正>徐豆22是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豆9号/泗豆288杂交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品种审定编号:苏审豆201604。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两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206.9千克,比对照徐豆13增产7.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22.9千克,比对照徐豆13增产8%。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高产优质淮南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2006-2009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通豆8号’平均产量2 586.4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8.36%;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35.1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5.26%;该品种生育期117 d,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60.8个,每荚1.7粒,百粒重19.9 g,粗蛋白含量40.90%,粗脂肪含量16.70%,抗倒伏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科学、公正、客观地鉴定评价参试大豆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类型等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稳定性、适应性等,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保障大豆生产用种安全,加快提供优良品种。[方法]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对参加河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区域试验的12个夏大豆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周豆24、洛豆1号、周豆25号和安豆5246等8个品种较对照豫豆22号增产4.29%~9.15%,增产极显著;秋乐1401和许豆601较对照增产0.95%~2.54%;长义豆3号和长义豆2号较对照减产0.34%~19.21%。[结论]洛豆1号、周豆25号、安豆5246、濮豆820、中黄301、科豆17和开豆46号这7个品种综合表现较优秀,可继续参加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在河南省夏大豆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15.
秋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8个夏大豆新品种作秋大豆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粤夏05-4、桂夏豆2号、粤夏03-2、南农506、桂0104-1、桂0103-1、桂M32均比对照埂青82和莆豆8008增产,但以桂夏豆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高产稳产,可在福建省作为秋大豆品种示范推广;粤夏05-4、南农506、粤夏03-2表现高产,可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辛豆12是以高油大豆品种平豆1号为母本、高蛋白大豆品种豫豆2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蛋脂双优大豆新品种。在2011—2012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辛豆12平均产量3 350.18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平均增产10.25%(P0.01);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生产试验中辛豆12平均产量2 497.20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平均增产10.36%(P0.01)。中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该品种蛋白质(干基)含量为44.67%,脂肪(干基)含量为19.71%,蛋脂含量合计为64.38%,高于国家优质大豆标准(蛋脂总量63%)。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4003)。  相似文献   

17.
淮豆11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8-2009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61.75 kg/hm2,比对照增产5.95%;2010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05.85 kg/hm2,比对照徐豆13增产5.92%.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4.55%,脂肪含量19.23%.SMV抗性经接种鉴定,中抗大豆流行株系SC3,抗大豆流行株系SC7.田间花叶病毒抗性0~1级,为中抗.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百粒重22 g.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8.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白银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6个表现较好,达到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增产要求。以汾豆92折合产量最高,为2 2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2.2 kg/hm2,增产率8.16%;其次是汾豆93,折合产量为2 277.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6.7 kg/hm2,增产率7.90%;0331位居第3,为2 272.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1.1 kg/hm2,增产率7.63%;陇黄2号、GZ11-277均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6%;中黄4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21%。以上6个品种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濮豆857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汾豆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1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9.1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7.54%;201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64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7.6%。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郑豆068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以豫豆29为父本、自主选育品系QTL069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夏大豆新品种。郑豆0689在2012—2013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264.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5.47%;在2014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277.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15.96%,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16%,脂肪含量平均为20.08%,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该品种籽粒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并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5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