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1989和2005年建三江垦区两期TM影像,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点基础上,应用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9-2005年建三江垦区土地利用变化呈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增加,沼泽湿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的"4增2减"趋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586亿元/a下降到467亿元/a.评估垦区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对加快生态垦区的建设和完善垦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气氮沉降的急剧增加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远高于其他生态系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氮沉降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氮沉降对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具体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可为更好地预测及评估氮沉降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日益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使得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和本身的脆弱性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在介绍目前国内关于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措施与技术及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碳循环及初级生产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湿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碳循环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植被、气候条件及水文状况共同决定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系统地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环变化的理解.本文从湿地碳循环特点、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3个层面对湿地碳循环的工作作了归纳与总结,同时提出了湿地碳循环研究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全球变化对大自然有很强的的破坏力,主要表现在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淡水资源短缺等等。水生植物具有观赏性、生态性、功能性及经济性,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性主要表现为在水域环境中传递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维持水域中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全球变化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及水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应对机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水生植物产生了独特的适应机制来应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不仅可以为合理管理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保护水生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预测水域中水生植物的群落动态。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基础方向之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南1990—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结合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对河南土地利用覆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河南省土地的综合利用动态度为1.7%,伴随产生6×109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降低,在耕地和林地面积相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水域面积变化对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影响最高.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于格局和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提供基础,为河南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草地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重要的碳库之一,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对预测气候变化及未来全球碳收支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维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制,探究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等全球变化因子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分析放牧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收支情况,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依据,为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平衡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的重要性出发,对植被、枯落物、土壤碳库及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全球气候正在不断变暖.气候变化已经对农田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农田灌溉带来较大的影响.水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水源却存在着不稳定性;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升高则会促进水分的蒸发,加剧水资源危机.该文综述了主要的气候因子如温度和降水变化的背景下农田灌溉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旨在为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给农田生态系统带来挑战情况下的农田灌溉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理,是全面、科学认识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支撑。本文选择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典型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在收集相关遥感数据基础上,采用了降水贮存量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修正土壤风蚀方程等估算方法,估算了2000—2015年黄土高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了2000—2015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00—2010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和范围较大,主要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整体放缓,主要以城市化为主,退耕还林还草为辅;与2000—2010年相比,2011—2015年黄土高原的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有所增加,防风固沙量有所下降,水蚀模数和风蚀模数均有所下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等人类活动因素,生态系统服务年际变化主要是由于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波动变化,10年或者更长尺度的变化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双重影响。本文研究可为全球变化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氧化亚氮排放及温室效应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氧化亚氮是一种痕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氧化亚氮的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中稻生长季节,运用静态箱技术测定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氧化亚氮的排放。【结果】在施用等量基肥条件下,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氧化亚氮排放具有不同的日变化和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氧化亚氮日变化与日温度变化基本一致,排放峰值出现在13:00。而氧化亚氮季节变化与温度变化不相关,排放峰值出现在施肥后两周和稻田落干期。较之常规稻作,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显著提高氧化亚氮释放。本试验综合评估了稻鸭共作生态系统释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综合温室效应。【结论】研究显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有效抑制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显著降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因此,在中国南方稻作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是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改善全球气候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由污染物质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环境变化、气温普遍升高和全球气候变化,统称为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具体地说,全球变化包括如下内容:气候变化、水文系统的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生物地球化学的变化、土壤中物理和化学的变  相似文献   

13.
王鸽  韩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274-4276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系统总结了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的相关研究,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朱美荣 《河南农业》2019,(20):42-43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变化,并探讨相关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系农业部计划司项目“我国农业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21世纪的粮食安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批准号:39899370)子课题“我国东部农业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6.
正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和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关键元素及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等)在连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圈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的剧烈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格局改变、氮沉降增加、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微塑料污染等。全球环境变化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氮沉降已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植硅体形态学特征变化能够反映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北方泥炭地作为氮沉降敏感生态系统且存在着大量的富硅植物,研究北方泥炭地植物植硅体形态学有助于了解其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日益加剧的氮沉降压力.[方法]研究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泥炭地中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开展0,3,6...  相似文献   

18.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草原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成为草地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氮沉降增加引起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导致凋落物质量、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变化,最终影响凋落物的分解。本文综述了氮沉降对草原凋落物结构、化学组成和分解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全面分析和评估全球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是研究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重要工具.通过监测模拟气候变化的施氮增雨试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预测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在未来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衡量微生物群落的响应,进行了连续3年的气候模拟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图谱分析法追踪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增雨对微生物群落中的革兰氏阳性菌(GP)、革兰氏阴性菌(GN)以及总细菌和总真菌的PLF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真菌/细菌比(F/B)和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之比(GN/GP)有显著影响,并显著降低了总PLFA含量.施氮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中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总细菌和总真菌的PLFA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总PLFA含量.施氮和增雨两个环境变化因子对总PLFA、GN/GP、以及真菌对细菌之比(F/B)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在半干旱草原地区,施氮和增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交互影响.这预示着未来降雨量增加和氮沉降条件下,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将导致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改变,从而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造、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它经历了传统林学各阶段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使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为现代林学的确定为森林气象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和提出了更高要求 .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 ,针对大气 土壤 森林这个连续系统 ,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地到全球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