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麓,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森林植被丰富,山颠冰川遍布,是我国西北地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加强祁连山森林和冰川保护,对维持河西走廊的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河流、湖泊、水库等湿地和大量冰川,与森林、草原共同构成了巨大的复合生态系统,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及黄河主要支流大通河、庄浪河的发源地,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保护区内分布有冰川1219条,冰川面积485.39平方千米,冰储量158.1亿立方米,分别占祁连山北坡内陆河流域冰川条数、面积、冰储量总数的55.57%、36.36%、25.67%。保护区湿地总面积20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3.
<正>岗则吾结又名团结峰、疏勒蒙克,祁连山最高峰,海拔5808米,位于祁连山西段疏勒南山东南段、北纬38°31′与东经97°46′处,为疏勒河上游谷地与哈拉湖盆地两内流水系分水岭的最高点。主峰四周多雪山、冰川,雪线位置高达海拔4400米以上,冰川面积89平方公里,冰川储量约50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0.65亿立方米。山峰南侧是祁连山第二大湖——哈拉湖。  相似文献   

4.
冰川与湿地是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2011—2013年,采取遥感监测、地面调查及文献资料,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冰川与湿地资源,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冰川1 219条,冰川面积485.39km2,冰储量15.81km3。湿地面积20.37万hm2,其中,天然内陆湿地面积20.21万hm2,人工湿地0.17万hm2。当前,因气候变暖、超载放牧、监测研究落后、管理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祁连山区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依据保护区功能区及人为干扰因子,提出了保护区冰川与湿地保护管理区划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生态系统脆弱性与恢复重建措施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连山生态系统是复合生态系统,依自然景观和植被将祁连山生态系统分为冰川、寒漠、森林、草原、水域、荒漠等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应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才能达到植被和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北坡的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气象、水文、森林、草原资料及相关文献,采用回归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祁连山北坡年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334℃·a-1,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后气候明显变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率为0.5702mm·a-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在1976年气候由干旱向湿润转变;1956—2006年,祁连山北坡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和哈尔腾6个内流区河流域及大通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17.7%,冰川厚度减薄5~20m,雪线上升100~140m,河西内流区冰川冰储量减少11.4%;东段冷龙岭有27条冰川在1972—2007年的35年间消失;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出山径流变化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呈明显减少趋势,黑河流域略有增加,疏勒河流域增加趋势明显;1958—1988年间,祁连山北坡毁林草开荒面积达10.0万多hm2;1958—1980年,森林面积减少0.6万hm2;1989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不断加强保护培育,森林逐步恢复,至2008年有林地面积较1989年增加9.4万hm2;因受人为干扰特别是超载放牧影响,1958年以来,祁连山北坡有林地、灌木林及草原的质量一直处于退化状态,致使森林病虫危害严重,灌木林积雪和保水能力下降,草地产草量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仍处于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状况,亟待加强保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林区总面积265.3万公顷,现有水源涵养林4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44%。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森林、草原、荒漠、水域、冰川等多种生态系统,这些系统奠定了林区内生物多  相似文献   

8.
秘境祁连山     
正在茫茫的大西北,有一座山将森林草原紧紧的连在一起,那就是祁连山。没有冰川雪山的巍峨,也没有大漠戈壁的荒凉,祁连山是横亘在西北内陆的一块独特秘境。在很久很久的年代,祁连山不仅森林密布、水草丰美,而且动物众多,奔袭出没。这些场景被我们的先人记录在祁连山的岩石上,一直保留至今。那是人类摆脱蛮荒后迈向文明的启示,是祁连秘境最初的人类学记录。  相似文献   

9.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类相结合的复合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明确自然保护地类型和特征是国家公园总体功能区划和制定保护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草原、冰川、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具体包括: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冰川资源等,为研究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保护措施和保护策略,并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实施方案和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古人吟:“失我祁连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今人说: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如果祁连山雪消冰退,千里河西走廊就会变成荒漠,由此而起的沙尘暴将会席卷大半个中国。专家说:沧茫祁连的冰雪消长成为中国北方生态变化的晴雨表。祁连山冰川是河西走廊富饶的源泉。然而,当祁连山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源泉干涸,河西走廊的片片绿洲还会存在下去吗?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干扰,自然灾害诸如地震、海啸、干旱、洪水、水污染、滑坡、泥石流、供水危机、生物多样性锐减、冰川融化、雪线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成为国家乃至世界大事件被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是我国河西走廊的生命源泉,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该区存在草地生产力下降、森林质量衰退、冰川萎缩、雪线上升、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人民生活贫困等生态和经济社会问题,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较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3.
七一冰川     
2008年11月,我单身进行了一次西北之旅,在列车上临时决定增加了七一冰川之行。因为这个决定做得过于仓促,无论在心理和物资上都准备不足。攀爬海拔4360米的祁连山腹地冰雪世界,5个小时,10多公里山路,步步充满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然而,我终于走了过来,所有的艰险都如同祁连山深处的千年冰雪,被踩在了一双历经万水千山的破旧登山鞋底下。  相似文献   

14.
莫失祁连山——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综述新华社记者李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千里河西走廊的“绿色屏障”。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向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在祁连山林区乱捕滥猎、乱砍滥伐等违法现象时常发生,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安全构成了越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甘肃林业》2010,(4):F0003-F0003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林业大县。全县有森林面积410.2万亩,森林覆盖率38.26%。天祝县境内有现代冰川65条,面积17.7平方公里,森林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主,占整个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40%,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的源头,灌溉着下游300多万亩耕地,养育了下游地区250多万人民。  相似文献   

16.
七一冰川     
2008年11月,我单身进行了一次西北之旅,在列车上临时决定增加了七一冰川之行.因为这个决定做得过于仓促,无论在心理和物资上都准备不足.攀爬海拔4360米的祁连山腹地冰雪世界,5个小时,10多公里山路,步步充满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分属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中东部是国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南高原和陇南山地每年向黄河补水65.9亿立方米,占黄河总径流量的11.4%;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冰川是石羊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祁连山自然环境及植被分布特点、祁连山水源林功能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天祝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林业生态大县。全县有森林而积41012万亩,森林覆盖率38.26%;有现代冰川65条,而积17.7平方公里。森林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主,占整个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而积的40%,是下游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西北内陆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生态安伞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祁连山在我国的地理意义,其后分析了当前祁连山保护区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策略和措施,以期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