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RV—CP—SN转基因番木瓜表达与抗病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RNA斑点杂交和酶联吸附免疫试验等技术定性地分析了PRV-CP-SN转基因番木瓜的表达,又通过大田接种攻毒试验检了PRV-CP-SN转基因番木瓜的抗病能力。边为定量分析表达量和抗病能力关系研究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PBV889(α-IFN-2b)为基因供体,利用EcoE I/Pst I双酶切分离出基因α-IFN-2b,再利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质粒ROK Ⅱ(带PRV-CP基因,35Spromoter/NPT Ⅱ),用XbaI/SacI双酶切分离出大片段(E6)作为基因受体,采用定向连接法将α-IFN-2b拼接在E6上,完成植物表达载体构建。采用DAN dot blot、RNA dot blot对重组子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3.
利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及RAPD技术对贵农21(GN21)和P38两个材料进行分析,发现G21、P38和它们的亲本的SDS-PAGE蛋白质图谱表现出一些差异。在RAPD分析中,GN21和P38在144个引物的扩增中,有101个引物都扩增出特征带,其中有6个引物在GN21和P38的RAPD图谱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钙对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为衰老的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pH、Ca2+对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影响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适pH为6.0;此条件下的Ca2+浓度为0.01~20.00mmol/l,低浓度的Ca2+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a2+浓度升高,则作用减弱;最适浓度为0.1mmol/l。Ca2+能延缓杂交水稻叶片的衰老,主要原因是由于Ca2+能提高叶片中活性氧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含有1400多套观察数据,采样点覆盖全国主要植麻区的剑麻营养诊断数据库.随着分界水平的提高,高产群组叶片P、Ca含量提高而K、Mg含量降低,N含量也略有下降但变幅不大。当分界水平较低时,对N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对P漏诊较多,对NPK同时诊断的效果也较差。当分界产量≥1.75公斤/3片叶(相当于鲜叶产量达105吨/公顷以上),对N单独诊断准确性稍差,但对P及NPK同时诊断的效果较好。不同产量分界水平对K单独诊断的差异不大。传统临界值法因对P、K漏诊多,其诊断效果不及DRIS。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番木瓜小规模田间攻毒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人工接种PRV(木瓜环斑病毒)和大田自然攻毒试验,检测了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基因木瓜(PRV-CP)和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核酸酶SN基因的双价基因(PRV-CP-SN)转基因木瓜(PRV-CP-SN)对PRV侵染的抗病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转基因植株对PRV的侵染表现不同程度的延缓能力,部分植株能抵抗PRV达2-3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显性测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在亩秋施P2O57.5kg,K2O5.0kg基础上,随施N水平提高,各生育时期块根中的N含量和K+含量均呈正相关,而叶片中呈负相关;幼苗期特别是糖分积累期,随施N水平提高,N对K+选择性向地上部运输比率SRK.N值有提高趋势,而在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糖分增长期,则呈降低趋势;随生育进程,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较苗期和叶丛快速生长期,SRK.N值高出1倍以上;从苗期至块根糖分增长期,SRK.N值与叶片中K+含量呈正相关,与块根中K+含量呈负相关;在块根糖分增长期,SRK.N值与块根和叶片中N含量,与叶丛快速生长期叶片中N含量均呈负相关。各生育时期,块根和叶片的生长量与其中的K+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盆栽条件下MTL(多元醇)对油菜营养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油菜初花期喷4μg/LMTL,对基肥15N—碳胺的利用率提高8.2%;(2)MTL促进植株根系对32P的吸收,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增加51.4%、48.5%和43.6%;(3)MTL增加油菜植株14CO2同化量,初花期叶片增加39.4%,成熟期角果增加49.6%;(4)MTL能调节油菜吸收的15N、32P和14CO2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促进氮、磷和同化产物向籽粒运转,提高菜籽产量;(5)MTL还能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花生健康植株苗期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相当稳定;接种条纹病毒后POD活性显著提高,两周内出现两个酶活性高峰,第一个酶活性高峰主要是由接种时造成的机械损伤所致;而第二个酶活性高峰与PStV的侵染直接有关。第二个酶活性高峰出现的同时,POD同工酶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有的1条迁移率为0.38的谱带变弱消失,而出现了4条清晰的新带  相似文献   

10.
黄农荣  张旭 《杂交水稻》1997,12(5):23-25
研究了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2S、N12S、N18S和133S在不同光长和光强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8h超短光照能明显提高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N12S和温敏型核不育系133S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对温敏型核不育系培矮64S和GD2S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可能由于高温效应掩饰了超短光长的作用。用不同光强对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发现不同光强下的育性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与光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短日(SD)、长日(LD)和不同天数的短、长日照处理光敏核不育水稻105S 和对照常规品种105。LD处理的植株始终不分化,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先经6,9或12 SD诱导再经LD处理的植株,结果表明SD具有:诱导幼穗分化的作用;提高可育程度的作用, 但105S对SD提高可育程度的作用较不敏感,还具有加速幼穗发育进程、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在 不同的光周期处理下,105S和105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均有差异,较突出的差异 在SD(9)叶片中,这与SD提高可育程度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麦套花生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麦套花生N、P、K施肥与花生产量间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1)N、P、K三种肥料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互作间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因此,N、P、K需配合使用。(2)公顷产量4500~5250kg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09.5~147kg,P2O5133.5~186kg,K2O243~348kg;最优组合为:每公顷施N139.6kg,P2O5174.3kg和K2O323.3kg,最高产量可达5260kg/hm2。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饲用杂交稻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唐湘如 《杂交水稻》2000,15(2):34-37
研究了氮肥用量和穗粒肥比例对饲用杂交稻威优56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增加穗粒肥比例,能提高叶片和籽粒的全氮、蛋白非蛋白氮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从而提高米蛋白质含量;氮肥施用过量,会抑制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籽粒蔗糖合成酶(SS)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不利叶片的蔗糖合成和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养分组配对早稻米质和产量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1996,1997 年田间和盆栽试验的基础上,1998 年进行了不同中微量元素配方对早稻米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S, M g, Ca 与 N, P, K 组配,具有增产和改善米质的作用,尤以高 S低 M g 中 Ca 处理为佳,表现为产量和整精米率提高,垩白度降低,精米长宽比增大。不同品种之间,优质稻的效果明显大于普通高产稻。  相似文献   

15.
沈文飚  冯晴 《大豆科学》1999,18(1):22-26
以对SMV-a株系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染SMV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科丰1号接种SMV的早期,PAL和POD活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相反感病品种1138-2和徐豆1号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上升,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小于抗病品种,而1138-2的PAL活性则低于相应对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两用系在长沙的育性转换及制种期安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长沙地区的自然温光条件下,安农S—1—6、衡农S—1、W7415S、1356S、1376S、 1402S和衡农S— 2属温敏类型; N—10S和N—13S属反温敏类型,农垦58S、 3111S、5047S和5088S的育性主要由光照长度控制。安农S-1—G、1356S和W7415S全败育的临界日均温为27℃,衡农S—1、1376S、1402S全败育的临界日均温为29℃ ; N—10S和N—13S全败育的日均温为24.4℃以下。农垦58S、3111S、5047S和5088S由不育向可育转换时敏感期的日均温为28.7℃,光强大于50lux的光长为13小时37分。  相似文献   

17.
SC27微生物土壤增效剂对大麦产量和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浙江嘉兴平原农田土壤氮素过多,致使氮互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澳大利亚引进SC27微生物土壤增效剂,研究对大麦产量和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SC27对大麦有增穗增粒的作用,提高成穗率,提高产量。并能改善啤酒大麦的品质,提高N素利用率的作用。其中尤以减氮区140.25kg/hm^2N素和SC273000ml/hm^2拌种最为理想。使用SC27对改善土壤和保护环境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量元素对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儿茶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成浩  王玉书 《茶叶科学》1994,14(1):31-36
本文分别研究了培养基中氮源组成与浓度,以及K+、Ca2+、Mg2+、PO43-和SO42-对茶愈伤组织生长和儿茶素累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硝态氮对于愈伤组织儿茶素形成最为有利;而NO3-/NH4+比为7:3时愈伤组织生长最快;总氮浓度为15mmol/L时愈伤组织生长量最高;提高氮浓度则导致儿茶素含量急剧下降。添加K+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并使儿茶素含量降低;而1mmol/L的Ca2+对儿茶素形成最为有利。在其余的离子中,PO43-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较大,而SO42-对儿茶素形成影响较大,Mg2+浓度对两者均无显著影响。所得结果为采用两步法体系培养茶树细胞、系统研究儿茶素类物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细胞激动素对供给NH_4 ̄+和NO_3 ̄-提高玉米生产力的作用──(K.D.Smiciklas),plantandSoil.1992,Vol.142,No,2.307~313(英文)利用田间和砂砾水栽研究法未测定N形态(NH_4 ̄++NO_3 ̄-与N...  相似文献   

20.
郭荣君  刘杏忠 《大豆科学》1998,17(3):202-206
对11株根际细菌进行自然病土温室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筛选试验,得到防效较高菌株4株,儿为,JNJQ;-P(1),71.8%;JNJQ:-A5-1,69.3%;SY-NS,65.85%;QSG-LD-6,57.5%,前3株菌的除菌发酵液对大豆孢塥囊线虫二龄幼虫致死率在9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