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晓慧 《农业考古》2004,(3):48-51,69
当前农业和农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这种表现尤为明显。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多数仍以传统的、单一的种养结构为主,农业单产低、综合效益低、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致使农业增收长期缓慢,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难以提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  相似文献   

2.
一、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农业农村经济正处在爬坡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三大关键问题,即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市场制约加剧;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是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问题是城乡统筹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收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所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约70%,没有农民的小康,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三农"问题最集中的体现,那么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  相似文献   

4.
《浙江现代农业》2004,(2):F003-F003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着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制约着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口前向社会公告了涉农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是现阶段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经详尽的分析后,指出:在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结构性卖难,农民增收趋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既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农业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是现阶段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经详尽的分析后,指出:在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结构性卖难,农民增收趋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既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农业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落脚点。农民增收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民在增收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牵动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现根据2002年汶上县统计住户调查资料,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对策浅析如下:1.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一是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指导农业…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农业科技宣传应该根据当前农民增收的需要,着力进行科技宣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科技培训“四大工程”建设.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 新世纪头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会议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等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农民生活的改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而且会制约农业再生产的投入、影响农业持续发展,还会导致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制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切实抓紧抓好。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这是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和农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其实,农民增收难只是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其根源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城乡差别发展战略没有及时调整。这种城乡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使得城乡缺乏平等发展的根基,农民增收难就显而易见了。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业和农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其实,农民增收难只是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其根源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城乡差别发展战略没有及时调整。这种城乡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使得城乡缺乏平等发展的根基,农民增收难就显而易见了。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但影响着整个农村市场的发展,而且国民经济及其他部门的发展也要受到影响.农民不增收,负担过重,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地位就要受到动摇.所以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农民增收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研究者大都集中在结构调整和减负上.本文是从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二元结构政策、农村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要从战略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从政策指导上进行宏观调控.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使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全面进入市场,顺利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和农产品总量逐年增加。但是,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并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民增收是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是应对国内外市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农业发展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形势下,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的经验,对我县的农民增收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促进农民进行新的就业,不断增加收入,这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机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可以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又可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既可以替代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农业外部拓展增收空间,又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内部再就业寻找增收的新路子。可以说,农机化的发展对农民再就业和增收有着特别的优势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农机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克服非典影响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和全国农业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年前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是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反映,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新思路。只有真正了解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性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才有可能采取正确的思路和对策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