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白云山国营林场2010年至2013年城郊银荆的营造为对象;以三个不同造林地银荆分别与柏树、桉树和杉树的造林效果分析和两个银荆与桉树火灾迹地的萌发观测为基础,得出在有工业污染或火灾易发地营造林时,银荆是一种集抗污染性、经济性和速生性均具优越性的造林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银荆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银荆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银荆混交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混交林地土壤容重小、持水性能和通透性能强,土壤养分含量高。马尾松银荆混交改土效果明显。银荆是提高马尾松林分生产力、防止地力衰退的良好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3.
银荆林分的生长及生物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生长测定法对4~6年生银荆人工林的银荆个体生长规律、林分生物生产、积累和分配及林分生产力的调查分析表明:利用银荆树高、胸径、材积与年龄之间相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相关密切。银荆林分生物量是随年龄和环境因子的不同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组织中去。6年生银荆林分的净生产量达 6.118吨/公顷·年,为12年生马尾松残次林的5.38倍,与9年生集约经营的杉木林分生产力接近。银荆无疑是一个速生树种。  相似文献   

4.
银荆秋播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荆秋播育苗种子损失小 ,播种质量高 ,苗木生长期长并能减轻病害发生。详细介绍了银荆秋播育苗前的准备工作、种子处理和播种方法、苗期管理措施和大田移栽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树种对区域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适宜性是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应用的基础.为给太原市的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应用提供依据,从树种的本地生长发育状况、生态要求、抗逆性和抗污染性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340个现有园林绿化树种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分类,建立分类体系,明确类型特征.按树种生态要求,分为中性至弱碱性-耐粘重-浅土、中性-轻壤-中土、中性-沙壤-浅土、中性至弱碱性-中壤至轻壤-较深土、耐碱-中壤-深土、弱酸性-轻壤至沙壤-较深土和耐碱-中壤至轻壤-中土树种,共7个类型;按树种抗逆性,分为耐寒-耐旱-耐瘠薄、较耐寒-较耐水湿-较耐荫、不耐寒-较耐旱、较耐寒-较耐旱-较耐瘠薄、不耐寒-不耐旱-不耐瘠薄、不耐寒-不耐旱-较耐水湿和不耐瘠薄-耐水湿-较耐荫树种,共7个类型;按树种生态适宜性分为较耐寒-较耐旱-较耐荫-浅土、耐寒-耐旱-较深土、不耐寒-较耐水湿-较深土、较耐寒-较耐瘠薄-耐荫-中性-中土、较耐寒-不耐荫-不抗污染-中性至弱碱性-深土、不耐寒-不耐旱-不耐瘠薄-轻壤至沙壤-中性-较深土、不耐寒-不耐旱-较耐水湿-轻壤至沙壤-中土和不耐瘠薄-较耐荫-不抗污染-沙壤-较深土树种,共8个类型.  相似文献   

6.
对银荆、黄花槐两树种进行工厂化育苗,从容器、基质、种子处理、营养调控、幼苗养护、温室控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适用于重庆地区工厂化生产银荆、黄花槐苗木的技术指标,为其它树种工厂化育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短轮伐期菇木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荆、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等8个袋栽香菇试验表明,麻栎、南酸枣每千克干料产鲜香菇为944g和882g,比对照高45.23%和35.69%;桤木、秃辨杜英、银荆、锥栗、马褂木、枫香等产菇量比对照高7.18%~20.92%。造林试验表明,4a生的银荆树高8.93m,胸径8.20cm,生物产量高达189891kg/hm^2;5a生南酸枣、秃辨杜英、马褂木、枫香、锥栗、麻栎生物产量达83790~150228kg/hm^2。研究认为银荆、南酸枣、秃辨社英、马褂木等树种具有早期丰产的特性,采用密植造林4~5a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银荆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荆是速生高产优质鞣料树种,常绿乔木。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银荆能在地处南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的苏州地区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具体报道了引种银荆的播种育苗(包括种子处理,苗木消毒,播种,苗木管理,芽苗移栽、管理)和移栽造林技术及其抗冻性、耐湿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天然分布的范围很窄,但它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人工栽植的范围较广。苗木的生产是大面积造林的基础,但樟子松在幼苗期易患猝倒病,这严重影响着苗木的产量。为了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改良土壤及幼苗期接种试验。一、自然概况试验在巴盟乌拉特中旗苗圃育苗基地进行。乌拉特中旗位于东经107°16'~109°45',北纬41°07'~42°28',年平均气温6℃左右,年均日照31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50~300ml,年平均无霜期130天左右。土壤质地为轻壤,肥力中等偏下,PH值…  相似文献   

10.
银荆引种及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古田县于1988年引种银荆获得成功。阶段性试验结果表明,银荆生长速度快,生长量高,能适应古田地区的气候条件,并介绍了银荆的生长特性以及解决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三家村,海拔1 960 m,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400mm,年蒸发量270 mm,湿润指数0.35,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质偏沙.太阳总辐射123.8 Kcal/cm2,属燥热河谷干旱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雷州半岛海滩红树林白骨壤群落的现状,提出几种能适宜在白骨壤群落中套种的树种及其造林技术,使白骨壤群落变成多树种、多功能、稳定性强的红树林群落,更好地发挥红树林的防护效能。  相似文献   

13.
花木蓝花量大、花色鲜艳、花期长,耐干旱、耐寒冷瘠薄,生命力强,是良好的北方稀有夏花植物。主要用播种法繁苗,选择砂壤至重壤质地做床,条播法播种,公顷播种量90~120kg,覆土厚2~3 cm,播后覆盖并浇水。第二年春移植于垅上,行株距60×30~45 cm,第三、四年可出圃绿化。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林区受损银荆林带设置标准地和样方,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分析,从银荆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防火林带受损率、受损规律以及林下可燃物的变化4个方面对银荆林带的阻火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荆防火林带平均受损率为65.79%,受损银荆的胸径略大于存活银荆;未清理过林下可燃物的受损银荆防火林带林下可燃物含水率为10.38%,单位面积可燃物重量为0.80 kg/m2,且燃烧速度快、火焰及温度高、火势蔓延迅速、烧损率大,已不具备防火阻隔性能,反而会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清理过林下可燃物的银荆防火林带林下可燃物少,能有效阻隔火势的蔓延,虽受损但仍具有一定的防火效能。依据当下防火形势,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火意识,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及时修复受损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引进新技术等森林防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靖江地处长江下游口端北岸,总面积为8463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487047亩,人均耕地0.88亩。境内地势低平,河港纵横(与圩埭大致平行或垂直),江河堤岸总长约776.1公里。土壤属长江冲积母质发育而成的轻壤或中壤等,弱碱性(pH8~8.5)。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林木生长。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034毫米(4~9月降水占72.2%),年平均日照2076.5小时,无霜期222天。倒春寒、伏旱、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对农林业生产影响较大。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县林业生产发展较快,除在家前屋后分布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外,还营造了数以千计的防护林带。为进一步推动本县林业生产的发展,特在对本县林业资源消长情况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林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马褂木,又称鹅掌楸,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其生长环境要求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12~18℃,年降水量1200~2000mm。土壤为黄壤或黄粽壤,pH值4.5~5.5。我国主要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浙江、安徽  相似文献   

17.
杨荣和 《贵州林业科技》1994,22(4):12-16,39
1987~1990年,收集了23种新材树种,进行栽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直干按、银荆、胡枝子、桤术早期主长快、生物量高、热值高.4年生直干桉、银荆、桤木,平均高分别为9.1m、8.5m、5m。平均胸径分别为7.3cm、7.8cm,3.4cm。生物量(鲜)直干桉、银荆、胡枝子、桤木分别为2169kg/mu·yr、1184kg/mu·yr。356kg/mu·yr、706kg/mu·yr,热值分别为4458kc/kg、4621kc/kg、4570kc/kg、9025kc/kg。  相似文献   

18.
<正> 火炬松已在我国南方14省(区)大面积栽植。为了揭示不同的营林措施对火炬松地上、地下部份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采取集约的营林措施达到速生丰产优质之目的,并为合理经营、综合利用,挖掘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特将试验研究的结果整理成文供深入研究和营林活动中参考。一、试验地的自然条件本研究是在马鞍山市林场成片的火炬松人工林中进行的。林地位于北纬31°32′,东经118°3′。海拔高度30米。为山地黄壤,质地轻壤—中壤,土层厚度1米左右,pH5.5—6.0。年平均温度16℃,年降雨量825—155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05.3毫米,极端最高温度39.1℃,极端最低气温-8℃,无霜期239天。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加苏北沿海盐渍土地区造林树种,作者于1981年从泗阳县林苗圃引进白×春榆树进行试种.由于当时种源不足,就进行了白×春榆杂种一代枝条嫁接本地白榆的试验,以便扩大繁殖系数,提高榆树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现将近二年来试验情况报道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江苏省防风林试验站.该地为淮北里下河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潜水面1.5—2.0米之间,质地为中壤盐渍土,pH8.45—8.6,年平均温度13.7℃,年平均最高气温35.8℃,年平均最低气温-10.4℃,相对湿度74—85%,无霜期224天,年平均降水量1034.8毫米,年蒸发量  相似文献   

20.
一、自然条件田阳县右江河谷干旱地区地处广西西南部,包括五个公社和三十五个大队。地貌为丘陵、台地、平原,海拔高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米,相对高度四十至四十五米。气候干燥炎热,风速大,蒸发强,干湿季明显,水分条件差。年平均气温21.8℃,夏季绝对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