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泡桐叶片4种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泡桐叶片4种微量元素含量与积累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泡桐叶片Cu元素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增加呈波动性下降,生长初期含量最高,6月初达到一个低谷,而后回升,7月中旬至落叶一直下降;Fe元素含量在生长初期下降,自5月底或6月初时至落叶均增加;Zn元素含量在泡桐生长初期下降,在6月初开始回升,7月中旬开始逐渐下降,落叶时稍微增加;Mn元素含量在生长之初相对较低,之后上升,在8月中下旬达到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至平稳.(2)泡桐单叶Cu、Fe元素积累量的季节动态与其含量基本一致;单叶Zn元素积累量在生长初期最高,之后下降,在5月底6月初回升,在7月中上旬开始波动性下降,落叶前达到最低,落叶时有养分回流现象.泡桐单叶Mn元素积累量的季节动态为上升趋势,生长开始阶段,其增幅较大,7月底至落叶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2.
王彬  冯雪  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22-18624,18660
[目的]分析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番茄幼苗叶中不同性质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以番茄种子为试材,置于附加不同盐浓度的1/2MS培养基上培养出番茄幼苗,然后分别提取其叶中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酸溶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并运用SDS-PAGE技术对其蛋白组成和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盐浓度处理下,叶片蛋白质的组成和数量均发生变化,高盐浓度时多出了66.2 kD左右的蛋白质,说明在高盐浓度胁迫下植物产生了某些抗逆性蛋白;总蛋白条带比较相似,总蛋白含量和盐溶蛋白含量略微减少,水溶蛋白含量略微增加,并且在盐溶蛋白中增加了1条带,这些蛋白变化可能是盐胁迫下应激反应的相关蛋白。[结论]该研究为植物的抗病性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给湖南山核桃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湖南山核桃叶片N、P、K、Ca、Mg、Fe、Mn、Cu、Zn等矿质元素年周期内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初期,N、P、K、Cu的含量迅速下降,7月以后P、K开始回升,P在8月果仁生长期有所下降,9月采果后有小幅度上升后逐渐下降,K在7、8、9月连续上升后下降,而Cu则在采果后一段时间才有所升高;Ca、Mn先下降后迅速上升,7月份趋于平稳,落叶前迅速上升,并达到全年最高;Mg、Fe、Zn初期呈逐渐上升趋势,中期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后期含量呈下降趋势.研究初步认为:P、K、Ca营养诊断取样可在7月进行,Mg、Zn可提前到6月进行,N、Fe、Mn可推后到8-9月进行,Cu在10月以前进行.  相似文献   

4.
池塘水中溶解氧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在白天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逐渐上升,至下午达到最高值,此后溶氧量逐渐下降至第二天早晨黎明时达最低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将高赖氨酸蛋白质基因导入玉米后,转基因玉米种子中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和碱溶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和盐溶蛋白总量发生了增加,水溶蛋白总量保持稳定,而碱溶蛋白量有所下降。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外源高赖氨酸蛋白的表达量与转基因种子中赖氨酸含量呈正相关性。推测外源高赖氨酸蛋白的表达及富含赖氨酸的水溶蛋白和盐溶蛋白组成的改变是转基因玉米种子中赖氨酸提高的主要原因;转基因玉米种子蛋白质可能是外源基因通过非直接的方式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柠条是一种生长迅速、枝叶茂盛、防风固沙能力强大的豆科植物,且茎叶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具有广泛的饲用开发前景,但柠条灌丛在不同发育阶段叶生物量和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饲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了解柠条各生长阶段叶生物量及其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情况成为打破柠条叶片利用局限性的关键。方法本试验以库布齐沙地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不同林龄、不同发育时期柠条的叶生物量及营养物质含量,并构建了柠条不同生长年限叶生物量动态模型、生长参数与叶生物量估测模型以及叶片营养物质动态变化模型。结果(1) 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叶生物量年内变化均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7月份2年生、3年生、5年生柠条叶生物量分别达到0.14、0.32、1.40 kg/株的最高峰值,生长拟合曲线R2>0.8,F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2)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叶片粗蛋白含量平均达16.0%以上,年内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拟合曲线R2>0.8),且最高值均出现在每年的5月份。(3)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叶片内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年内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7月份柠条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5月份柠条叶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因此,根据柠条叶片生育期及其营养价值等综合考虑,建议5月、7月为主要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7.
‘凯特’芒叶片养分周年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攀枝花地区‘凯特’芒果叶片中N、P、K、Ca、Mg、S 6种元素含量进行全年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平均含量Ca高,N次之,S最低,根据’凯特’芒果的营养特性及实际生产状况可将划分为6个时期:营养生长期(9-11月),花芽分化期(12至翌年1月),扬花期(2-3月),幼果期(4月),果实膨大期(5-7月),新稍生长及果实成熟期(7-8月)。叶片N、P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9-11月N、P含量有小幅上升但不明显,12至翌年1月变化比较平稳,2月份达全年最高值,之后有所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K含量在11月达最高值,随着树体生殖生长其含量呈下降趋势至果实膨大后期(翌年7月)达最低值,在果实成熟采收后有所回升;叶片Ca含量在11月、翌年1月份达最低值,整体上看随着叶片的老熟Ca含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凯特’芒对Mg、S的需求并不大,Mg、S的含量都较低,且其变化不明显。通过对叶片中营养规律的研究结合实际生产,初步确定‘凯特’芒营养诊断采样时间段为12至翌年4月份。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氯化钠、乙醇、氢氧化钠,分别提取玉米胚芽中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碱溶蛋白,确定各种分离蛋白的最佳溶剂条件.样品过80目筛后,脱脂处理,取5 g脱脂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蛋白的最佳溶剂量为水80 mL,提取率为37.13%;盐溶蛋白的最佳溶剂浓度为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提取率为25.34%;...  相似文献   

9.
以抗蚜品种早二N和感蚜品种四川寸金为试材,研究瓜蚜取食对2个品种黄瓜抗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取食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当瓜蚜取食时间较长时,虫口密度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瓜蚜取食后迅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瓜蚜虫口密度越大,对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诱导强度越大。瓜蚜取食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取食48 h后上升且高于取食前,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瓜蚜取食后快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对照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2022,(1):66-67
2021年5月初至8月中旬,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对深州市穆村乡良桑繁殖场内桃园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诱集,采用常规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鉴定,并对其中5种优势种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调查发现,桃园害虫中鞘翅目昆虫占比较高,小灰粉鳃金龟、褔婆鳃金龟、网目土甲、铜绿丽金龟和黑绒金龟为优势种,其中铜绿丽金龟总体数量最多,调查期间总数为55 912头。黑绒金龟最早(5月初)开始出现为害,其他4种均从6月份开始出现。从5月初至8月中旬,网目土甲和黑绒金龟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随后上升的趋势,网目土甲数量于7月中旬和8月上旬出现2次峰值,黑绒金龟于6月中旬和7月上旬出现2次峰值;其他3种昆虫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出现高峰的时间段不同,数量也有差别,其中铜绿丽金龟7月中旬数量达到最高值14 016头,到8月中旬下降至1 593头;小灰粉鳃金龟于7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为4 192头,到8月中旬下降至36头;褔婆鳃金龟于7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为1 536头,至8月中旬每周仅诱捕到22头。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欧李为试材,研究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中不同形态钙和不同溶解性果胶的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欧李果实钙素吸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欧李果肉中果胶酸钙、磷酸钙、草酸钙和剩余钙形态含量变化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且均以花后45 d含量最高,水溶性钙形态含量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花后90 d含量迅速增长,花后...  相似文献   

12.
以转Bt玉米Mon810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Mon810玉米叶中Bt蛋白表达量和叶表Bt蛋白分泌量,结果表明叶组织和叶表均可检测到Bt蛋白,组织内Bt蛋白量从苗期到抽丝期随着植株营养生长的加快呈上升趋势,至抽丝期达到顶峰,之后逐渐降低;叶表Bt蛋白分泌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稻曲病菌孢子在田间的释放动态及影响因素,为水稻稻曲病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孢子捕捉仪对四川稻区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进行监测,分析稻曲病菌孢子在田间的释放动态;2014~2016年连续3年收集水稻生育期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和平均湿度等,研究气象因子、孢子释放量与稻曲病的内在联系.[结果]在水稻生育期间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呈动态变化,5月中旬~7月上旬稻曲病菌分生孢子释放量逐渐上升,7月下旬空气中的分生孢子量骤然上升,7月末~8月上旬孢子量达到峰值,8月中旬后孢子量逐渐下降,9月下旬孢子量下降至接近5月的水平.自孢子释放达到高峰后10 d田间稻曲病开始显症.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与田间菌源及上年病害严重度呈一定的正相关,与温度和湿度亦具有一定相关性,当平均温度25.0~30.0℃、湿度大于85.0%时有利于稻曲菌孢子的释放,同时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气象因子与稻曲病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采收季节银杏叶片黄酮醇糖苷含量和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收季节银杏叶片的分析结果表明,黄酮醇糖苷从9月初开始积累,在9月中旬至10月初保持较高水平,然后逐步下降。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但当寒潮入侵后,其活性则急则上升,达到高峰。从9月初开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浓度呈上升趋势,在叶期到来前达到最高峰。叶绿素含量总体表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当进入落叶地,其含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16.
丁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15-6416,6418
为给香胶树幼林的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及可行的技术。在引进香胶树林地内选择10株具代表性的幼树作为样株进行调查研究。茎的速生期为6、7月,9月份后生长缓慢;主梢有3个较明显的速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中第二个生长期为12 d左右,占全年高生长期的68.1%;侧枝的生长,仅出现2个较明显的速生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阶段,净生长量为全年侧枝净生长量的80.6%,旬平均净生长量达16 cm,第二个速生期从6月下旬开始至7月上旬结束;地径和胸径均在5月初至5月下旬增长最为迅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开始新一轮速生期。初步掌握了香胶树幼林生物学特性及主梢、侧枝的年生长规律,为及时搞好前期的栽培管理工作,促进香胶树生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薯产量形成动态及蛋白质的分配与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甘薯产量性状形成动态,将全生长过程分为3个时期:前期为植后60d内,中期为60~90d,后期为90~150d。干、鲜蔓重,中期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干、鲜薯重,前期增长慢,中、后期增长快;生物总产量,受薯重影响大,后期增长较快;薯块烘干率、淀粉率,均以中期增长快,并现峰值;薯块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产量,主要在后期递增。 全生长期内,甘薯各器官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叶片>吸收根>叶柄>地上茎>块根。各器官蛋白质含量,均以植后30d起呈递减。蛋白质分配主流,随生长期进展,从地上部逐渐转向地下部(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前期直线上升,中期相对稳定,后期缓升,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与块根干物率和干、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内源细胞分裂素与菜心花芽分化和菜薹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阳离子交换柱、薄板层析和生物鉴定对菜心生育过程内源CTK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菜心的茎端生长点、菜薹及基茎均存在CTK类物质。菜心花芽未分化时茎端生长点的CTK含量逐渐增加,分化前达到小高峰,分化过程逐渐减少。菜薹形成开始时,茎端生长点CTK含量急速回升,抽薹初期(现蕾期)达大高峰,尔后又逐渐降低。菜薹的CTK含量在抽薹初期迅速增加,到抽薹中期达最大,这时正是菜心植株及菜薹鲜重迅速生长时期,抽薹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