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等。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目前,布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永昌县已被甘肃省兽医局列为奶牛和羊布病一类防控区;金川区为奶牛布病一类防控区,羊布病二类防控区。在《金昌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布病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息性全身传染病。以引起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症及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和优先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我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进行奶牛布病检测净化工作,随后有效的控制了奶牛布病在我省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然而,自2009年开始,奶牛布病呈强势反弹。是当前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的主要人畜共患疫病。为此,笔者对我省奶牛布病流行史和当前奶牛布病的发生、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除了导致养牛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能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和因人被感染导致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多年来,各级动物防疫部门主要关注奶牛的布病防控,对肉牛的布病防控介入很少,造成肉牛布病感染情况不明、底子不清,防控力度不够。随着规模化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兴起,肉牛布鲁氏菌病防控可不容缓。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控肉牛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除了导致养牛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能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和因人被感染导致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多年来,各级动物防疫部门主要关注奶牛的布病防控,对肉牛的布病防控介入很少,造成肉牛布病感染情况不明、底子不清,防控力度不够。随着规模化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兴起,肉牛布鲁氏菌病防控可不容缓。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控肉牛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病牛可通过其产品和代谢产物排出病原菌,感染人和其他动物,引起其他动物发病.国家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近年来,不断有人感染布病的报道出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对当前我国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做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每年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人们对布病的了解日益深刻,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人感染布病的病例和牛羊布病阳性病例每年均有发生,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乃至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1做好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1.1做好检测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国忠 《当代畜牧》2013,(26):21-22
我们通常所说的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奶牛"两病"是影响牲畜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两种人畜共患病,做好"两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1奶牛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既感染人又感染家畜,家畜中牛、羊比较多见。奶牛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  相似文献   

8.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本文对一起奶牛布病疫情的实验室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防控处置措施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今后奶牛布病疫情的净化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玉门市是一个养羊大县,近年来人畜感染布病不断增加。为有效防控布病,本文结合玉门市羊布病监测净化现状,深入查找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把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家畜中牛、羊、猪较易感染,重点侵害的是家畜的生殖系统,雌性动物表现为流产和不孕,雄性动物则出现睾丸炎等症状。人感染布病主要是通过与病畜接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为动物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关节炎、睾丸炎和患病动物长期带菌等。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区近年也有动物布病阳性出现。牛、羊的布病分布较广,特别是养羊户中,饲养员有患布病的案例,不但给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以下详细介绍牛、羊的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防控知识。1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病,甘肃省作为北方布病的主要流行省份,在"十三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控动物布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进一步评估甘肃省动物布病防控工作,在天水地区进行了布病的防控情况调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复核等方式,初步掌握了天水市畜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和防控现状...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与防控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人畜生殖系统,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近几年疫情急骤回升。作者综述了布病的研究现状及其流行趋势,初步探讨布病综合防控面临的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来源于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感染布病病例逐渐增多.2017年以来,泰安市开展了布病防控净化工作,本文总结了开展布病防控净化的重要意义、策略、主要工作措施、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推进动物布病防控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肃南县是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二类区,为分析县内局部地方畜间布病反弹的原因,县乡两级畜牧兽医部门专题开展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源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初步摸清了布鲁氏菌病反弹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开展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牛羊布病)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人畜共患病。为了让牧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牛羊布病,从而有效做好牛羊布病的防控工作,以牛羊布病为研究对象,以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为个例,开展1次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针对此次调查提出加大牛羊布病的宣传力度,提高牛羊饲养管理水平,加大牛羊布病监测经费投入等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到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由于布鲁氏菌病的根除是一项昂贵、耗时且劳动密集型的工程,这些战略和措施在资源有限的国家难以有效实施,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实现了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消除,而在发展中国家,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及防控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对布病的生理特征、在陕西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对家畜的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旨在更进一步提高布病的防控意识,更有效科学的进行布病防控。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兼性细胞内寄生的细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本文介绍了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控策略,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健康养殖、科学养殖、强制免疫、人畜分离,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法定的人乙类传染病,动物二类传染病,一旦出现流行,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和对外贸易等行业的发展。我县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深刻认识到做好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防治目标,落实防治责任和防治人员,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羊布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一种,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卫健委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布病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羊、牛、猪最易感染,养殖人员、兽医、屠宰工人等是易感人群。布病不仅影响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介绍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畜间布病免疫监测、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防控要点,及养殖饲养管理建议,为保障畜牧生产经营者和动物群体健康,消除布鲁氏菌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隐患,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上曾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出现上升势头。据统计,2013~2015年湖北省共发生599例人布病病例,而染病布病的羊群与人布病病例的发生密切相关。2014年,十堰郧西确诊的一例人布氏杆菌病病例,省市均发生人感染布氏杆菌病例,布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