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6个邓恩桉种源及其153个家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调查,结果得出邓恩桉各家系间生长差异显著。选出的优良家系80个,其中材积生长量大于总体平均值20%的家系有22个。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丰产栽培技术条件下,邓恩桉生长量超过直干蓝桉80%~140%,与史密斯桉生长量相近,但胸径生长往往超过史密斯桉,对培育大径材更有利,是一个值得广泛推广栽培的速生用材品种。  相似文献   

2.
蓝桉,直干桉,亮果桉的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桉、直干桉、亮果桉的优树选择,经回归和相关分析,选择性状的筛选,初步认为采用优势木法较好。蓝桉,直干桉以测定胸径为主,亮果桉以测定树高为主,选择标准为优树胸径或树高大于优势木平均植15%以上。  相似文献   

3.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和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年生46个油松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生长、结实量和适应性等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育种值评分法、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优良家系。研究表明,油松优树家系间的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油松优良家系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比较紧密,结实量和适应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家系树高遗传力0.68。通过综合选择,选出优良家系5个,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对照大13.84%,42.81%和79.97%,遗传增益分别为7.42%,15.29%和36.34%。  相似文献   

4.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遗传增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30株油松优树子代林内829个家系(次)生长疸的测定,初步选出了较为优良的油松家系,并对不同来源的优树家系和单株的树高及地径的遗传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锥种源/家系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广西红锥5个种源32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其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红锥林木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4个种源及7个优良家系。此7个优良家系,与最差家系相比较,其平均树高增加12.60%~32.33%,平均胸径增加31.385%~38.72%,单株材积增加102.30%~235.77%。  相似文献   

6.
蓝桉和直干桉实生种子园建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在澄江县营建种子园9.3公顷,有蓝桉优树家系106个,直干桉77个。生产区内仅保留最好家系中的最优植株作为结实母树,其数量为初植株数的5%。现有花、果、蕾的植株,蓝桉占55.0%,直干桉占45.9%。已采收蓝桉种子1.66公斤。  相似文献   

7.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家系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材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桉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树种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樟子松优树子代测定林(30年生)11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示家系进行选择,选出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9.
蓝桉、直干桉木材密度在家系内和株内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纱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验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胺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种树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23a生)1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9个优良家系,其中2个为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11.
榉树优树子代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变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榉树(大叶榉)43个优树子代苗期和幼林期生长测定结果表明,榉树苗期优树子代间苗高、地径、分枝数等生长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造林2 a和4 a时,优树子代间造林保存率、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长性状变异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造林4 a时,以树高遗传增益大于5%和胸径遗传增益10%以及保存率90%以上为选择标准,从供试的43个榉树优树子代中初选出81,3,60,11,22号和43号等6个速生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23a生)1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9个优良家系,其中2个为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19年生)3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且生长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10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4.
大叶栎种源/家系造林早期性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7个种源44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生长差异显著.初步评选出的8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增加8.31%~21.05%,平均胸径31.36%~51.78%,单株材积增加84.77%~151.85%.  相似文献   

15.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24a生)1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且生长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6.
桉树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简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桉树杂交育种工作的情况及成果。在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的指导下,选择31株尾叶桉优树作母本,选择细叶桉、赤桉和刚果12号桉等13个树种72株优树以及3个杂种的5株优树和尾叶桉6株树作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已获得种间杂种405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20个。建立杂种比较试验林23片计12.53hm^2,参试杂种186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4个。已选育出优良杂种组合51个、优良尾叶桉全同胞家系3个,优良杂种单株141株、优良尾叶桉单株7株,部分优良单株已作为无性系进行鉴定,初步选育出优良杂种无性系21个。同时,还选育出3株尾叶桉雄性不育株。试验为桉树生产用种的良种化和更高世代的育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7.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露水河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内8902区的233个优树的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综合评价法,以2%的入选率选出5个优良家系,并进一步在优良家系中以8%的入选率选出5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9.
从浙江建德刨花楠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22株,采集优树种子育苗,在建德市建德林场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6年生刨花楠优树子代林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2个生长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中等的变异系数;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6年生时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51 m和4.83 cm,比母树林混种的树高和胸径分别高出14.18%和16.67%。  相似文献   

20.
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论述了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情况及在科学试验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云南桉树发展提出了建议。云南约1896年首次引种蓝桉于昆明,至2005年云南引种保存桉树100种左右,面积达23.6万hm2。目前,在生产中种植较多的有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双肋桉、巨桉、尾叶桉等10多种,选出优树348株,优良种源28个,家系176个,无性系21个,提出了工业原料林集成培育技术,对桉材、桉油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发表论文109篇,获得部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奖14项,对云南桉树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