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50%硅丰环湿拌种剂对小麦的增产作用,促进其推广应用,特开展该药剂拌小麦种子试验,结果表明:50%硅丰环湿拌种剂对小麦出苗安全,能显著控制株高,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及抗寒性,利于麦苗群体发育。  相似文献   

2.
在小麦播种前使用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试验设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1.2、2.4和3.6 g/kg计3个处理,以不拌种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优拌悬浮种衣剂不同用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会推迟小麦的出苗时间,但对小麦出苗率、单株分蘖数、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不同时期麦蚜的防治效果均90%,产量较CK增加16.65%~24.76%。从用药成本以及种衣剂不同用量对蚜虫控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综合考虑,认为小麦拌种的种衣剂有效成分适宜用量为2.4 g/kg。  相似文献   

3.
18%福·戊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8%福·戊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8%福·戊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70~200g剂量范围内拌100kg种子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安全,可以推广使用,建议用量为100g拌100kg种子,于播前进行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1拌种处理用60%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20~25mL对水20mL,或3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种子处理干粉剂25~30g,拌水稻种子1kg。2浸秧处理用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7.5g,或10%呋虫胺(护瑞)可溶粒剂50g对水50kg,浸泡秧30min后移栽。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种子处理防治玉米瑞典蝇的效果,对吡虫啉、锐胜和灭蝇胺3种药剂按不同有效剂量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剂量条件下,3种药剂对玉米出苗均无不良影响。其中,70%锐胜湿拌剂拌种防治效果较好,可以达到90%以上;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差,不适合作拌种剂使用。生产上应用70%吡虫啉0.2%~0.4%有效剂量拌种较为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NEB小麦拌种剂200 ml拌30~60 kg小麦种子可使小麦提早一天出苗,出苗集中度提高30%,增加了麦苗的整齐度以及麦苗根系长度,少量增加小麦根的条数,改善了小麦出苗品质,为小麦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预防措施对小麦蚜虫控害与农药减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6):63-64
为研究采取预防措施对小麦蚜虫发生动态影响,探索农药减量应用技术,通过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预防措施对小麦蚜虫的控害与农药减量作用显著,不影响小麦出苗,而且对小麦安全、不存在残留超标问题。采用100公斤麦种用高巧600克/升悬浮种衣剂200mL药剂拌种(包衣)处理或667m~2用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50kg土壤处理方法,一次性使用化学农药处理预防,即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对蚜虫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探明吡虫啉及三唑酮作为小麦种衣剂的合适用量,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以70、11、06156、周麦18和11穗136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浓度分别为125.0mg/L和75.0mg/L时,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最高,并对其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可有效隔离病虫害,保证种子正常安全发芽,超过此浓度则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9.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不同剂量的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裸燕麦拌种,结果表明,高巧600 g/L悬浮种衣剂60~120 mL(商品量)+立克秀60 g/L悬浮种衣剂22~42 mL(商品量)拌100 kg种子,对燕麦红叶病和坚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65.09%~82.79%和100%;增产率达71.68%~153.12%,增产965.40~1 189.50 kg/hm2。各处理的出苗率和幼苗长势与对照无明显差异或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2%立克秀湿拌拌种剂为高效广谱杀菌剂,以其用量低、内吸性强、适用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小麦种子处理.据我们的实践,用立克秀拌麦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化学药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巧600FS、高巧600FS+立克秀60FS、适麦丹48 FS拌种综合防治小麦蚜虫和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高巧600FS 10~ 20 mL或高巧600FS 20 mL+立克秀60FS 5 mL拌干麦种10 kg能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蚜虫为害,且促进麦苗生长和分蘖,对小麦的增产增收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选用良种,搞好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是生产绿色食品小麦的关键措施。小麦品种的生态区域性比较强,要因地制定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品种要选择广泛适应绿色食品小麦生产基地的自然气候、土壤、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河南省小麦产区可选用豫麦34、豫麦18、郑麦9023等优质高产品种。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筛选子粒饱满的大粒种子,晒种2-3d,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对条锈病常发地区,可用15%粉锈宁拌种,用药2g拌1kg小麦种子,随拌随播;用种衣剂拌种,既有防病的作用,又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4.
杨彦杰 《北京农业》2012,(31):40-41
正小麦防治全蚀病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千克;②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千克。如果以上药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生理机制,首先用沙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吡虫啉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纸培法研究了吡虫啉对小麦种子吸水性以及萌发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吡虫啉种衣剂拌种后小麦出苗推迟,地下部分生长减慢。进一步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种衣剂拌种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性、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但幼苗根系活力却增加。吡虫啉种衣剂可能通过影响种子吸水性和萌发相关酶活性而推迟小麦种子萌发;吡虫啉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而植株可能通过提高根系活力来适应这种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逐年加重,为验证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和剂量,文章中调查比较了八种不同种类的种衣剂,对小麦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观察分析八种小麦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率、安全性、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戊唑5g+60%吡虫啉30g处理10kg种子和79%噻虫嗪·噻呋酰胺35g处理10kg种子,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可以在生产上选择以上2种药剂处理种子,达到防病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卫福200FF以每千克种子1、2、3、4、5g用药量湿拌,在室内进行了发芽率测定,其结果为五种不同拌药量和对照种子发芽率均呈Y=ae^b/x指数曲线。1、2、3g拌药量与对照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4、5g拌药量对种子发芽率有明显降低,并推迟出苗2-3d。五种拌药量与对照处理在株高方面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控制拌药量、闷种时间两个因素。分析发病率、防治效果、产量、增产率、千粒重五个指标,应用模拟选优,研究出每千克种子拌卫福1.98-3.67g,闷种4.5-7.5d的优化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小麦种衣剂的防病效果,设计了4种不同种衣剂防治小麦病虫害及增产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安阳全丰公司的3%苯醚甲环唑+60%吡虫啉(200g+200g)/100kg种子、河北威远生化公司的10%苯醚甲环唑+70%吡虫啉(160g+250g)/100kg种子、深圳诺普信公司的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500mL/100kg种子三种种衣剂对防控纹枯病、苗蚜,增加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及增产有明显作用,能提高农药使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是农药减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戊唑醇不同剂型及用量作麦种处理对纹枯病防效和小麦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出苗安全;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控制枯白穗效果突出.2%戊唑醇湿拌剂10~20 g和6%戊唑醇悬浮剂3.3~10 ml处理10 kg种子,冬前病株率防效68.1%~81.0%;拔节期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纹霉净;2种剂型以0.3~0.4 g有效成份拌10 kg种子,枯白穗防效高达83.7%~93.0%,相对于对照药剂纹霉净的枯白穗防效达53.3%~80.0%.  相似文献   

20.
以十字花科油菜籽为试材,应用常规种子拌种包衣的方式,以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4.2 g为药剂对照,进行了1 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以及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对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进行油菜籽种子包衣,均能有效防治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的为害。其中,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最高,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次之,且这2个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长,防治效果均好。该技术可以在防治油菜籽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黄条跳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