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稻麦机械化稳定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稻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550公斤以上,稻麦亩产950公斤以上的优化农艺组合,同时研究了稻麦稳定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沿淮地区小麦优化栽培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小麦产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统的田间栽培试验耗资大、周期长,且很难摸清各栽培因子间的综合交互关系,重演性较低。为此,我们引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几个主要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筛选出高产、优质最佳农艺组合方案,为沿淮地区小麦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学原理,采用现代旋转回归设计,选择决策变量进行田间试验,获得了描述三熟制稻田麦类免耕密点播栽培系统的产量性状回归数学模型。并通过微型电脑模拟试验,筛选出亩产200公斤以上的综合农艺组方案,提出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新组合绵单一号制种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制种亩产250公斤以上的优化栽培模式918个。制种亩产大于250公斤的优化栽培方案为:4月3日播种,亩栽3600—3800株,底肥:硫酸锌亩施1.46公斤、有机肥(腐熟堆肥)亩施1800公斤、碳铵亩施21.53公斤,过磷酸钙亩施76.25公斤,氯化钾亩施15.25公斤;追肥:苗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秆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攻穗肥亩施碳铵43.06公斤。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辽春10号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几个关键性农艺措施,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二年多点试验,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辽春10号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案,模拟亩产375-400kg,400-425kg和超过450kg等3个产量水平的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四因素的产量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亩产225公斤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将此方案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耐密型玉米高产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获得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及高产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氮肥和钾肥。亩产700公斤以上的栽培措施为:市施纯 N15.4~17.0kg、P_2O_58.1~8.8kg、K_2O_3.5~4.0kg、亩保苗4265~4347株。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在黔西北山区种植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促进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产量、产油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产油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黔西北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农艺综合方案:密度62463~63710株/hm2;N肥(纯N)321.79~359.04kg/hm2;P肥(P2O5)319.94~345.32kg/hm2;K肥(K2O)293.64~333.30kg/hm2。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组合设计,通过对各参试因子产量效应的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建立了高梁高产数学模型,筛选出高梁的高产农艺措施综合决策方案为:种植密度每平方米11~11.5株,行距为40×40或47×33厘米,施肥总量每平方米0.097~0.105公斤,中耕两次.同时,对各参试因子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热研2号柱花草优质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影响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的5项农艺措施,采用5因素干净人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热研2号柱花草的优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粗白产量、粗纤维产量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与寻优,得出5项农艺措施对热研2号柱花草品质的影响程度及优质栽培的最佳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京郊小麦生产的现状和栽培方法,从产量结构、施肥时期、施肥数量、后期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如果京郊小麦的亩产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再提高100斤或者更高一些的产量,应当改变以往的栽培技术方法,调整产量结构,调整前期和后期的施肥比例,改变浇水方法,这是京郊小麦亩产突破的主要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7的高产纪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3年在四川省彭山县示范种植了400多公顷川农17等协调型小麦新品种,普遍反映该新品种高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倒伏,穗数与穗重协调,成熟时仍保持了较多的绿色叶片,出现了较多的高产田块。经验收,实收产量最高的田块产量达9712 5kg/hm2,据记载,这是迄今成都平原上的小麦高产新纪录。高产栽培的基本经验是降低基本苗数量,施足底肥,适当追肥,抽穗后保持田间不干旱。  相似文献   

13.
氮肥的不同用期和不同的用量研究表明,小麦成熟时的表现可分为早衰、正常和贪青三种熟相。药隔期前亩施氮肥(硫酸铵,下同)超过70公斤,表现前期群体过旺,后期容易倒伏,形成贪青熟相,其光合成特点为糖氮比值低,灌浆强度低,千粒重日增量小,成熟不正常,产量下降;自药隔期开始施氮肥,即使超过100公斤/亩,也未出现贪青和倒伏,表现正常落黄熟相,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日增量大,产量高;始终不施氮肥的处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均表现群体小,生长量不足,灌浆结束早,后期早衰,产量低。在高产麦田采用依靠土壤基础肥力保穗数,药隔期重施肥水促穗重的施肥体系,利于小麦正常落黄,穗足穗重、高产不倒。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晚播高产独杆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证明:通过以苗保穗,配合以特定肥水管理措施,构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独杆栽培技术体系,能够较好地达到晚播不晚熟、重施氮肥不贪青、大群体不倒伏等目的;而且,经济产量形成期群体结构合理、干物质日增量大、净光合生产率高、无效损耗少、经济系数高等特点,是一条晚播高产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旱肥地施氮肥饱和量试验,单施氮、磷及氮磷配比试验,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液试验表明:小麦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的施氮范围为亩施0~9kg;亩施氮量<7.5kg时,作返青肥效益>基肥;增施氮肥对产量与品质均具良好效果,磷肥对产量有利,对品质影响不大;开花期喷施3%尿素液对提高品质最佳。据此提出了亩产400~450kg,品质达1~2级优质小麦标准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黄羊镇农怍物试验站对新品种“甘春86—5001”进行了密度和化肥用量的2因素5水平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地力条件下,甘春86~5001以亩施纯氮9~13公斤,纯磷6~9公斤,每亩基本苗40~45万较好。密度与施化肥的最佳组合为密度41.8万苗,亩施纯氮11.75公斤,纯磷8.2公斤,每亩籽粒产量可达650.8公斤,其相应的产量结构为成穗数44.45万,穗粒数39.5粒,千粒重43.13克。本文还分析了生物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与密度及施肥量的关系,指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管理必须重视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亩施75kg 碳铵和7.5kg 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作用,能较好地提高玉米的干物重及产量。在亩施0~80kg 妇磷肥用量范围内,产量与磷肥用量呈抛物线回归,其肥效的回归方程为 y=2162.93+31.411x—O.246x~2,r=0.998,最高产量的磷肥用量为65.9kg/亩。在土壤有效磷不足(4.5ppm)的情况下,以亩施过磷酸钙60kg 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单季晚稻面积大,产量低,是山区水稻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杂交水稻是提高单季稻产量的有效途径。然而,栽培技术得当与否,杂交水稻的产量悬殊很大。为了明确产量的限制因素和探索相适应的高产栽培途径,促进全面平衡增产,本研究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270块单季杂交晚稻田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初步获得结论:(1)源足库小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2)增加单位面积的颖花总数是增产的关键;(3)增产的途径:低产田(800斤/亩以下)要大幅度增加每亩有效穗数;中产田(800~1000斤/亩)以增加每穗粒数为主;高产田(1000斤/亩以上)应穗粒兼顾,促进粒多粒重。  相似文献   

19.
20.
丹凤县川原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8两年在凤丹县西河乡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因素对小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磷肥>播期>氮肥>播量。其中磷肥、氮肥效应方向为正,播期、播量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著,且方向皆为负;磷肥×播期、氮肥×磷肥互作均在不同程度显著。根据产量极值点对应的各因素取值和回归方程模拟结果,丹凤县川原灌区目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应在继续增加氮肥投入的同时重点增加磷肥投入,将小麦播期由10月下旬提早到10月中旬。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小麦亩产250~350kg和400kg以上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