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2.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料香茹(包括花茹、保鲜茹、覆土地栽培茹)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但许多茹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劳而无功,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4.
花菇培育有新方法首先,在从选育适宜代料栽培的优质高产菌种着手,实现提高香菇产量、质量和花菇产出率。其次,改用传统的生料装袋灭菌为发酵装袋灭菌,提高菌袋成品率。另采用脱袋覆土、自然转色、开放出菇、拉大干湿差、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刺激花菇大...  相似文献   

5.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效敏 《中国食用菌》2006,25(5):56-56,60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首先要掌握好制袋技术和做好菌袋培养,其次是脱袋后能正常转色.出菇管理及时到位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香菇代料大袋栽培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以往代料栽培香菇品质低下的缺点,缓解了菌林矛盾,为香菇生产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菌袋发菌时间过长、管理难度较大、菌袋成品率较低、投资风险较大,菇农收益差异悬殊,每年的直接损失十分惊人,直接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于1997~1998年采用香菇代料大袋二步法栽培,效果比较理想。现将该试验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规范了河南省范围内代料香菇秋栽的栽培环境与设备、菌种制作、料棒生产、接种、发菌管理、促熟与转色、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杂菌防控等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8.
王玉华  李妙芳 《食用菌》2007,29(1):46-46
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这种现象倘若未依其生物学特性寻找产生原因和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补救,则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为此笔者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以草代木栽培香菇配方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平  王钫  陈德富 《食用菌》2006,28(2):23-24
以香菇Cr—04作为节木栽培培养摹配方的栽培菌株。通过不同节木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测试、香菇出菇试验表明。节木培养料栽培香菇在产量和品质上是有保证的,其中配方3较为适合节木栽培。与木屑对照相比,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简成品率高、转色早、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取得突破后,菌棒转色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菇产量的高低,如何确保香菇菌棒安全转色且提高种菇经济效益成为广大菇农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如何提高菌棒抗逆能力、培养气生菌丝、适时促进气生菌丝倒伏、保护菌棒不受其他杂菌侵染方面进行了传统转色技术与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发现,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转色的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属于低温变温菌类,栽培中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转色与转色后的惊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它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惟妙惟肖的作用,在栽培生产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避免香菇菌棒不转色、早产、群生、畸形的现象的出现。显而易见转色与惊蕈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的商品产量,保证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香菇代料栽培以春栽和秋栽为主。随着香菇新品种的研发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夏季香菇栽培技术日渐成熟。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反季香菇代料栽培的时间安排、菌株选择、培养料配方、料棒制作、灭菌、接种和菌丝培养、转色管理、出菇管理及采收等各环节。  相似文献   

13.
选择22个树种代料栽培香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袋栽香菇均能正常发菌、转色和出菇,树种间栽培香菇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石栎、麻栎、光皮桦、南酸枣、拟赤杨五个树种栽培香菇产量最高,合欢、苦槠为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并探索香菇菌棒工厂化转色新技术。试验利用工厂化设施设备,对香菇菌棒转色期菌丝细胞呼吸所不断产生的热量加以蓄积和调控,在不用空调控温的情况下完成菌棒转色;并对转色期间的菌棒形态和料温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菌丝生物热进行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棒(庆科212)的转色,15~17 d即可完成;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越多,料温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料温峰值越高、料温越高、料温波动越大;转色成熟香菇菌棒其料温自然趋向香菇(庆科212)出菇适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棚半熟料大墩式香菇栽培模式生产香菇,经过3个栽培周期(3年)的试验研究,与半熟料陆地香菇栽培模式和冷棚半熟料三柱联体香菇栽培模式进行比较,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①新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工时;②新模式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污染率低、成品率高、转色早、出菇早的特点,生物学转化率在95%以上;③新模式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菇农容易掌握,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香菇是北京地区主栽食用菌之一,2010年北京地区香菇产量6.50万t,占全市食用菌生产总量的40.1%。通过生产实践,作者总结了一套适宜北京地区的设施香菇栽培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季节的安排、培养料的配制、菌棒成品率控制、脱袋及转色期环境控制、出菇及转潮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胡晓艳 《中国蔬菜》2012,1(13):46-48
香菇是北京地区主栽食用菌之一,2010 年北京地区香菇产量6.50 万t,占全市食用菌生产总量的40.1%。通过生产实践,作者总结了一套适宜北京地区的设施香菇栽培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季节的安排、培养料的配制、菌棒成品率控制、脱袋及转色期环境控制、出菇及转潮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19.
根据牡丹江市近几年夏季香菇袋料栽培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该地区香菇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选好栽培时期,采用适宜品种,做好转色期和出菇时的管理,是获得质优高产香菇,提高经济效益的极其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