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人养蜂已近 30年 ,以前都是饲养喀意杂交蜂种 ,因王浆产量低 ,育王时王台小 ,就很少有侏儒蜂王。自从引进浆蜂种后 ,培育蜂王时常遇到侏儒蜂王现象 ,育出的蜂王个体小 ,产卵差 ,不能维持强群 ,还时常爬上继箱影响王浆生产 ,我地其他蜂友都有同样情况 ,常感到束手无策。本人认为侏儒蜂王的产生是浆蜂种特殊喂浆功能的体现 ,只有浆蜂种产浆量高 ,喂浆足 ,才会有这种现象 (当然群势弱小或王台过多也会产生侏儒蜂王现象 )。当外界条件不好或气温偏低时移虫育王 ,侏儒蜂王现象就会减少 ,但不可能育出高质量的蜂王来。春季蜜粉源丰富 ,产浆量高 …  相似文献   

2.
黄成泰 《蜜蜂杂志》2002,(11):16-16
近年来,侏儒蜂王问题在我地发生日益严重,有时整个育王框育出的都是侏儒蜂王,对养蜂影响很大。现将本人多年来对其观察所得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对大家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造成侏儒蜂王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在王台封盖后蜂王幼虫吃浆不足或不愿吃浆所致。若用塑料台基育王,在王台封盖后,将王台对着阳光一……  相似文献   

3.
人工育王是中蜂繁殖饲养中一项重要技术。育王技术掌握不当,育王接受率低,品质不理想,甚致遭致失败。为了认识和掌握中蜂人工育王规律,通过对中蜂自然育王条件的观察和在我校教学蜂场进行了中蜂育王的试验,取得了如下体会: 一、人工育王试验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早春育王缺乏新鲜王浆怎么解决?据养蜂书籍介绍,用未封盖蜜房内的蜜,稍加蒸溜水稀释代替王浆;也有人介绍就用蒸溜水,移虫时连虫带浆移放在蒸溜水上即可。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工蜂接受极少数幼虫而吐浆育王,但接受率都很低。我根据蜜蜂幼虫发育三日内  相似文献   

4.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13,33(8):22-22
人工育王,可在巢框内安装上能转动的木条,在木条上粘几个塑料台基,就成育王框。粘台基的个数可按需要定,一般不超过20个。粘好台基的育王框,先要放人育王群中让工蜂修造,为吸引工蜂上台,可在台基内滴点糖液,待工蜂上台多了,就可育虫。移虫前,先从自然王台内取白色嫩王浆滴在台基内,以防万一工蜂不立即泌浆哺育移入的小幼虫。如无自然台的王浆,可取工蜂或雄蜂房中刚孵化的小幼虫房中的王浆,移虫时也要挑选房中王浆多的小幼虫,只有小幼虫期王浆多,育出的处女王才能体大壮实。  相似文献   

5.
耿玉兴 《中国蜂业》2002,53(2):37-38
自养蜂以来,多次结合有关资料介绍的方法进行人工育王,得出以下结论。 1、王台内剩余的王浆多,育出的蜂王不一定就大,也不一定就优。1998年春、秋两季用同一高产王的幼虫育王,育出两样蜂王;早春育王后王台内剩余的王浆……  相似文献   

6.
也谈育好王     
王台内王浆多育出的蜂王反而小真有其事。我认为王台内王浆多 ,育出的蜂王反而小这一问题是王台内王浆的内在质量差异造成的。王浆质量差是否是高产浆蜂变异过程中的劣迹显露 ,值得探讨。杂志上报道越是产浆多蜂群越容易培育出“侏儒王” ,这已是显然的事实。2 0 0 1年秋季 ,我在蜜型蜂群育王 ,头天向 2 0个王台内移虫 ,不点浆。第 2天检查有 1 2个王台被接受。于是我对1 2个王台采用复式 ,余下的 8个不接受的王 ,不点浆又移入幼虫。介绍王台前检查 ,复式移虫的王台比较大。新王交尾产卵后 9天检查 ,复式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我建议蜂业界…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出现"侏儒王"是因为王台封盖后,台内的幼虫落下,吃不到王浆,后期营养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8.
自然王为什么比人工王优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蜂群进行模拟自然育王及人工育王的实验,通过对比认为:自然王比人工王优秀的原因在于,最初24 h内,自然王的小幼虫获得的蜂王浆总量是人工王的25.71倍;在5 d正常的“蜂王幼虫生活”中,人工王仅过了4 d,而且还要度过4 h“营养匮乏区”的难关。  相似文献   

9.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12,32(7):28-28
育王是养蜂的重要工作,养蜂必须年年育王,蜂场才会充满生机。在育王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所育王台在即将封盖时,幼虫下坠,工蜂只好加长王台。但幼虫继续下坠,有的王台甚至加长到正常王台的1倍,  相似文献   

10.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4,55(4):33-33
王台内王浆太多,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我认为原因是小虫食老浆. 笔者在前年8月份进行了一次育王试验,采取复式移虫,两次移虫间隔40小时,在同一育王框上移大、小两种幼虫,以蜂王出房时间计算,相差12~18小时.虽然大幼虫在王台内时间短,但新王个体大小与正常蜂王体型大小相同;较小的幼虫在王台内时间长,其蜂王个体大小反而与工蜂相似.  相似文献   

11.
看到孟凡拯先生的文章后 ,想起我在 1 991年一次育王时偶然碰到的问题 ,今写出来与专家及蜂友共讨。1 991年 8月初 ,我和以往一样进行复式移虫育王 ,为了能获得体格粗壮的高产王 ,特地选择了王浆特高产、群势达 1 2框足蜂的蜂群育王。此时外界气温适宜 ,有蜜有粉。心想 ,凭这些条件 ,一定能育出上好的蜂王。其间查看王台 ,一个个都特粗、特长 ,看着如此大的王台、心里美滋滋的。可是 ,蜂王出房后 ,个体都较小 ,还有 4只“侏儒王” ,跟蜜蜂差不多大。我很纳闷 ,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育出的处女王却这么小呢 ?为了搞清原因 ,我决定同样方法继…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问:春季和秋季都用同一群意·喀杂种蜂群的幼虫移虫育王,春季育的王非常理想,而秋季育出的王个体却小得可怜,这是为什么?(黑龙江阿城耿玉兴)答: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蜂王幼虫临封盖时受震动,脱离了台底的王浆饲料,在饥饿状态下化蛹,使蛹期...  相似文献   

13.
正养中蜂50~80群以上的蜂场,就应该算是规模较大的蜂场。养好中蜂,必须强调换新王。对大规模蜂场来说,由于换王数量大,蜂王交尾又存在一定风险,换王时蜂群会有一段时间繁殖停顿,所以换王对于大规模蜂场是一项十分重要、影响全局的工作,应重视。大规模蜂场育王应有三个"量",这三个量分别指的是:"批量"育王换王,育王前要精确计算好育王的时间和所需育王"数量",育王时一定要注重育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复式移虫育王究竟何时最佳李家柱养蜂员育王,通常采取复式移虫的方法。即将经过一段时间哺育过的育王框上已接受的幼虫,用镊子取出,然后再由母群移入不超过24小时的小幼虫后,重新放入哺育群育王。这个“一段时间”到底多长?在过去的养蜂书上,一般只说是一天,后来...  相似文献   

15.
我地是从 1995年以后才发现侏儒蜂王的 ,原以为是我们这里的“特产” ,看了沈育初同志的文章后 ,方知南方早有发生 ,看来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地发生侏儒蜂王的季节比江南晚 ,但发生率比江南要高得多。据了解 ,凡引进或交换过浆蜂种的蜂场或轻或重地都出现过侏儒蜂王。最典型的一次是孙师傅的蜂场 ,在 1997年 6月换王季节 ,他从百来箱蜂群中挑选出 4群王浆高产强群做育王群 ,一共培育了 90多只王台 ,结果全部成了侏儒型的 ,根本不能用。侏儒蜂王的发生已给育王换王带来了不少麻烦。近年来 ,据我们多次观察与分析 ,发现侏儒蜂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李云 《蜜蜂杂志》2014,(2):I0008-I0008
<正>养好蜜蜂有诸多因素,育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培育好的蜂王,大有学问,养蜂人各有其招。笔者经多年实践,觉得有2点各位蜂友应引起重视。1育王不能贪早春繁结束后,我国养蜂者大多迎来第一个采蜜期(大多为油菜花),气温15℃左右,风和日丽,蜜蜂往往就能采到一些蜜粉。有些养蜂师傅因越冬蜂王损失多或者出于扩大规模等原因,求王心切,就开始育王。因为有了蜜粉,工蜂处于亢奋状况,浆足虫肥,育出的蜂王形体也大,大多新王都能成功(有的交尾晚一点)。但此时育王弊端有二:(1)分出交尾群,会削弱主群的采集力,影响浆蜜产量。(2)经多年观察,这类过早培育的蜂王因交尾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蜂科技的发展 ,育王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蜂友们摸索出了如一次性移虫、采用大卵育王等新的育王方法。但育王时间的选择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叙述如下 ,与大家探讨。1 育王时间的选择1 1 有人提出从能育王时开始就应不间断育王 ,每 5~ 10天育一批王来满足补王换王和分群的需求 ;也有人提出早育王、早分群 ,以增加蜂场效益。以上观点忽视了时间对培育蜂王的影响。白天气温在 2 0℃ ,有丰富的蜜粉源是培育优质蜂王的基本条件。但在实际生产中 ,2 0℃的气温与丰富的蜜粉源并非同时拥有。如…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台基内剩浆越多育出的蜂王个体越大;有的说剩浆越多育出的蜂王个体越小。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相反的结论,这是因为育王时会出现这两种现象。我们认为蜂群育王分两个阶段。蜂王幼虫头部未离开浆床为前期,离开浆床为后期。前期幼虫小,食浆量也……  相似文献   

20.
在养蜂过程中,如果发生失王的情况,就要补给一只产卵王。因此,蜂场平时必须贮备一部份优质的蜂王。这样,年年都必须大量育王,因而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在育王过程中需要用一大批交尾箱,还要从繁殖群里抽调不少封盖子脾来组织交尾群。如果要早育王、早分蜂,在早春气温低,巢内子脾不多的情况下,要组织大量的交尾群,就更加困难了。我发觉在以往蜂群发生自然交替时,有母女二王能够同在一巢中交尾、产卵的情况,因而受到启发。可以利用中蜂的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