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名柏琳,现年29岁,从小就跟随父亲在蜂场,初中毕业后,由于多种原因,使我放弃了计算机专业,走进了饲养中蜂的行列。在父亲的带领下,我翻越了阳明山脉的每座山头和村庄,在林区看到有些村民收集中蜂粗放饲养,可他们不懂养蜂常识,更不知蜜蜂的生活习性,很想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于是对我们热情招待,交谈中寻求养蜂技术。多年来,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向我取经学养蜂。为此,我同父亲商量承包了一块近40  相似文献   

2.
林清 《中国蜂业》2012,(6X):17-19
<正>"我的父亲是一名养蜂员,养了许多蜜蜂。我小时候,上学之余也帮父亲养蜂,虽然曾多次被蜇过,但我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如何与蜜蜂结下缘分,武汉蜂之宝蜂业有限  相似文献   

3.
我是山东的一位蜂农,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了,多年来<中国养蜂>教会了我很多养蜂知识,通过它了解了很多信息.我一直都很信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良师益友,为蜂农服务、主持公道.这些年当我需要购买一些养蜂机具和蜂药、蜂王等都要参考<中国养蜂>上的广告.大部分情况我所购买的东西都没什么问题,其中当然也会有些麻烦、纠纷,但经过<中国养蜂>调解,最后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我父亲从1982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4年,这期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曾受到蜜蜂的恩惠,也跟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养蜂,父亲经历了不少坎坷,第一次尝试养蜂便以失败告终。那时由于条件有限,加上自身经验不足,秋天该给蜂群治螨也不知道,蜜蜂接连不断死亡,父亲毫无办法,只能眼瞅着蜂群所剩无几,一年的辛苦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第二年春天,他订阅了《蜜蜂杂志》,又买来了由刘中衡编著的《养蜂》一书。由于父亲善于钻研,很快找出了前一次失败的原因,也从中学了不少养蜂知识。他开始了第二次养蜂。功夫不负有心人,蜜蜂很快…  相似文献   

5.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4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重庆北碚的王华,是一个养蜂爱好者,更是一个养蜂新手。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蜜蜂,可能受父亲喜欢蜜蜂影响,但父亲养蜂基本没有成功,因为记忆里没吃到自己家的蜂蜜。长大后,19岁参军到了部队,所以,养蜂的梦只能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6.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  相似文献   

7.
养蜂脱贫共同致富记我的父亲─—陈思明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父亲结识了一位来自江南的杨师傅,通过杨师傅的引导,我父亲毅然走上了养蜂之路。当年秋季,花了三百元钱买了两箱蜜蜂,现已达40箱。对一个初学养蜂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三年来,我父亲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8.
我订阅《中国养蜂》的时间不长,只有2年;我养蜂的年限也不长,断断续续养蜂6年。过去学养蜂一靠朋友,二是去书店购买养蜂书籍,现有养蜂书籍10余册。2003年订阅报纸时看到有《中国养蜂》杂志,于是就订了2004全年的杂志,拿到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如获至宝。杂志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很多内容过去书籍没有提到。有关蜜蜂生物学、蜂群管理、养蜂机具、蜂业天地、编读往来、问题解答、蜂产品医疗等栏目都是最好的栏目。她给我们养蜂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中国养蜂》教会了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是她使我养蜂逐步走向成熟。举…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首先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我这个刚摆脱家庭困窘的青年,实在是没有其他方法来表示对你们的感激之情。我是贵刊忠实的读者。1982年我高中毕业以后,就回家跟着父亲养蜂。我父亲是一个养蜂好手,在他几十年的养蜂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苦于信息不通,蜂群在数年间不敢发展,更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蜂产品。家庭经济非常窘迫,等于是“捧着个金饭碗,而去讨饭吃”。198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蜂友那里见到了《蜜蜂杂志》第五期,翻开几页一看,我如获至宝。从那一期杂志上,我看到了贵刊的启事,我当即决定:无论如何要购买一本。于是掏出身上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中国蜂业》2005,56(10)
读“面对厂家广告请看准再买”有感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也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兼销售蜂药、蜂具等。我一直依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老师,我一直以来销售的产品都是参考《中国养蜂》广告里厂家的产品。读了2005年第6期43页“面对厂家广告,请看准再买”一文,山东聊城市城关的谢广才购买蜂箱一事的经历,使我回顾起2004年3月3日汇款到安徽某蜂具厂家购买“中蜂立式隔王板”一事。恰好与本文讲的谢广才购买蜂箱所经历的一模一样,幸得《中国养蜂》编辑部多方协调,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为我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在当…  相似文献   

11.
天高任鸟飞     
我是天山脚下的山村青年农民。养蜂前我并不知道养蜂界有《蜜蜂杂志》。只是看到我地蜂界师傅们,都养蜂致富了,我抱着发财的梦想,购买了蜂群。当走进这个圈子后我才发现养蜂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1996年深秋我购买了蜂种,越冬就损失了7群,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陈玲 《蜜蜂杂志》2012,32(12):36-36
很久以前我就有一个想法,写写父亲陈代明几十年的养蜂史,写写我们家与小蜜蜂的渊源,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心愿。父亲高中毕业时因几分之差无缘踏进大学校门,又因是家中长子,所以父亲不得不承担起属于他的那份责任。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看到他的舅舅在饲养中华蜜蜂(俗称土蜂),于是拜舅公为师,从此走上了养蜂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是河南洛阳市宜阳人,今年55岁。40年前我父亲养蜂,我也参与了,对养蜂有所了解。20年前,为了生计,我与伙伴们走南闯北赶花养蜂,积累了  相似文献   

14.
李建国 《中国蜂业》2008,59(1):41-42
一、引进意蜂1954年,我父亲李启东从承德农校买回两群意蜂,丰宁县的养蜂业也就开始了。由于当时没有人会养蜂,我父亲就到书店买了本养蜂小册子,又托  相似文献   

15.
读者评刊     
河南漯河市郭玉顺(中学教师)我喜爱《蜜蜂杂志》,从中受到教益不少。购买蜂群后,我在养蜂技术上突飞猛进,无论从技术和蜂蜜产量上都超过了我们以前同时养蜂一直专业到现在的蜂友。贵刊慧眼独具,发表“数控养蜂法”引起的轰动效应,据我个人所知是空前的。贵刊为繁荣...  相似文献   

16.
1976年,我14岁,初中毕业就跟随父亲养蜂,至今已有35个年头了.回想这艰难而又甜蜜的养蜂之路,令我感慨万千. 我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早年参加北伐战争,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抗战胜利后,祖父不愿打内战而解甲归田,退出军界,回到老家江西吉安县梅塘乡村,养蜂度日.父亲幼时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养蜂十分喜爱.20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从江西赣南医学院毕业,响应国家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到江西瑞昌湖区血吸虫重灾区从事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读者与编者     
本人是《蜜蜂杂志》长期订阅者,从未错过订期。贵刊只要不停刊,本人将永远不离《蜜蜂杂志》。《蜜蜂杂志》使我受到四点教益:一、扩大了视野;二、学到了一些养蜂管理中的基本常识;三、使自己在业余养蜂中坚定了信念;四、本人想逐步创造条件走向养蜂专业化。所以《蜜蜂杂志》将永远是本人的良师益友。湖北省荆门市向阳 1986.4 1  相似文献   

18.
<正>家父养蜂40多年,我随父亲养蜂10年,前几年由于没生产蜂王浆,蜂场效益一直不好。虽然椴树蜜大年可挣钱,但碰上椴树蜜小年所赚的钱又赔进去了。正在我想弃蜂转行的时候,我结识了闫会川、杨耀佳二位养蜂师傅,他们劝我不要转行,生产蜂王浆效益很可观。2003年在闫会川、杨耀佳师  相似文献   

19.
我的养蜂路     
张为风  张耀健 《蜜蜂杂志》2020,40(10):22-22
笔者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在1930年开始饲养意蜂采荞麦蜜,以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笔者父亲一直维持家庭养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笔者已二十多岁,看到浙江的养蜂人到我地采洋槐蜜,我也跃跃欲试,希望像他们一样到祖国各地去放蜂采蜜。虽然父亲当时已年近60岁,但非常支持我这个决定。1979年,我们灵寿县的养蜂人一起拼车到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开始春繁,从此我们走上了大转地放蜂的道路。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使养蜂人如鱼得水,也很有自豪感。在十多年的大转地放蜂生活中,我的养蜂技术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经历了养蜂人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摘抄△我父亲患癌症不幸去世,临终时他对我说:《蜜蜂杂志》是我养蜂的老师,是养蜂的指南,是致富的摇钱树。教我一定要认真勤奋学习。我父亲在《蜜蜂杂志》的辅导下,从一个工蜂、雄蜂都分不清的人成为了一个养蜂模范,先后被评为荆沙市劳模,在生命垂危时又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