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陈绍军 《食用菌》2001,23(6):32-32
笔者将多孢子分离与组织分离有机结合 ,使退化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恢复。现简介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1 制备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 g,VB1微量 ,琼脂 18g。水 10 0 0 m L,p H值自然。按常规方法制试管斜面。2 选择种菇 选取生长健壮、八成熟 ,无病虫害的平菇一朵 ,用锋利小刀在其上切取菇形美观的菇肉组织一片待用。3 收集孢子及培养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 ,拨出斜面试管口的棉塞 ,用试管口从菇种菌褶处顶穿菇种片 ,使一小片菇种陷入管口以内 ,迅速塞好棉塞。于 2 4~ 2 6℃条件下恒温培养 6小时后…  相似文献   

2.
一般试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在室内取出摆成斜面,笔者认为,此法有两个缺点。一是棉塞未干,在空气中易沾上杂菌孢子而染杂;二是培养基从高压锅内取  相似文献   

3.
制作斜面是制备菌种不可缺少的一步,传统的方法是将试管每10支为一组扎成一捆,高压灭菌后,一支一支地摆成斜面,操作比较烦琐,占用面积又多,造成诸多不便。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捷快速制斜面培养基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 将胶合板截成长18cm(与试管长度相等或略短),宽9cm(比排5支试管直径的总和略窄)的小块备用。 2 在并排5支试管上面平置截好的胶合板,再在胶合板上面并放5支试管,然后将试管的上、下端分别用牛皮纸包好,用线扎紧,使胶合板两侧的试管保持平行,置高压锅中灭菌。 3 高压灭菌后,经自然冷却,待气压降至零时,将高压  相似文献   

4.
母种培养基,一般都用琼脂作凝固剂,但在山区农村难以买到琼脂。为此,我进行了大米磨浆代琼脂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将大米用温水浸泡12小时,加水量为超过米面2~3厘米。浸后用磨磨成浓浆(反复磨2~3次),然后加适量葡萄糖、磷酸二氢钾,拌匀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的1/5,然后取一个平底茶盆,盆内放一条小木棒把试管搁在木棒上摆成斜面,置洁净的铁锅蒸架上(离水面2~3厘米),用猛火蒸至冒气后维持30~45分钟起锅,此时培养基已凝结成半透明的斜面。如果试管内有水珠,要倒掉水后再塞棉塞、包扎牛皮纸,进行高压灭菌。  相似文献   

5.
常用的琼脂斜面试管,制作手续较为麻烦,为此介绍一种简易可行的卫生纸试管做法。培养基配方:取清水500毫升,加入白糖20克,维生素B_13片,维生素B_63片。搅拌溶化后备用。用卫生纸一张折裁成7厘米见方小块,取8块一摞,再折叠成2厘米宽小条块。然后分装试管,一张卫生纸可制作4支试管。小条块装入试管后,即可将培养液倒入试管浸湿卫生纸后,再将多余的培养液倒出。千万不得使试管里有流动余液。然后用一层耐高温塑料纸包扎试管口,而后再用两层牛皮纸包扎。包好后置于1.5公斤/厘米~2高压灭菌30分钟,或常压灭菌3小时。  相似文献   

6.
用组织分离法制作食用菌母种,在分离操作过程中,常因杂菌(特别是细菌)污染而导致斜面试管报废。我们作了如下两个方面的改进,可使斜面培养基的利用率和分离成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和菌种的分离及培养〈一〉培养基配方:1.PDA 培养基(常规配制装管)。2.碎玉米培养基:把玉米粒粉碎成0.1—0.3厘米大小的碎粒,加水浸泡12小时后,煮沸10分钟,拌入2%的石膏粉,凉干表面水分即可装管灭菌。但玉米粒培养基要装至试管的一半,且不需摆斜面。〈二〉灭菌:把试管放入低于管口7厘米的金属器皿内(高于管口棉塞易受潮,加低于器皿3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耳片组织分离菌种,一般先用水将耳片泡开,再行药液表面灭菌,尔后取处理好的组织块置斜面上培养。这种方法在应用时不易掌握,不是药液将组织块杀死,就是组织块吸水过多不萌发或污染。为克服此缺点,我们采用干耳分离法。将晒至足干的耳片连同试管,在分离前同时放入接种箱,用常规剂量的甲醛薰蒸40分钟,进行无菌操作,取  相似文献   

9.
<正>1母种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用试管作培养容器,装入培养液并经过高压灭菌后摆成斜面,所以又称试管斜面培养基,常用于母种扩大培养及菌种保存。1.1生产母种配方1.1.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1.1.2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蛋白胨1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相似文献   

10.
1.细菌污染提纯法: (1)材料:含量为4万单位/1毫升的庆大霉素一支;经高压灭菌的PDA斜面培养基10支(试管规格18×180毫米);高压灭菌的1毫升注射器一支;6号针头一个。 (2)方法:在无菌箱(室)内,把4万单位/1毫升的庆大霉素液用砂轮割开,用无菌注射器分别注入10支冷却至45℃左右的斜面试管培养基中,摇动培养基使之充分混匀,立即摆成斜面。然后把被细菌污染的菌种以无菌操作移入该斜面培养基中,置25℃下培养。2次即可把细菌甩掉,效果甚佳,对食用菌菌丝无抑制作用。 2.霉菌污染提纯法: (1)试管棉塞受潮污染了霉菌,大都出现在斜面前端,可在酒精灯火焰上连同培养基一块灼  相似文献   

11.
笔者保存的香菇菌株有60~70株。过去均用PDA培养基斜面试管冰箱保存,每年转管2~3次,这样做颇感费时花工。为减轻工作量,于1983年12月2日开始探索用木屑培养基试管保存。经观察初步表明,采用木屑试管种在冰箱中可保存两年。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常培养试管菌种,都是将试管斜面朝上(正放)培养,这样试管内易形成水汽,落入斜面培养基上,影响菌丝生长。特别是采用酒精消毒菇体表面分离母种,酒精挥发和水汽凝结成水滴,滴到斜面培养基上,会抑制菌丝生长。如将试管反放,即把斜面朝下培养,可克服上述缺点,发菌快且好。  相似文献   

13.
答:食用菌菌种一般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是直接从子实体(组织或孢子)、菇木(耳木)分离得到的菌种。培养基常采用营养丰富、较易吸收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又称PDA培养基,其成份: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为了便于保藏、运输和防止杂菌污染,一般采用试管里培养,故又称“试管菌种”。原种是将培养好的母种接种到木屑、麦草等培养基中得到的菌种。一般一支母种可接原种3~5瓶。常用的培养基有木腐菌和草腐菌两种。木腐菌(如银耳、香菇、灵芝等)  相似文献   

14.
蘑菇的多孢分离,大多沿用玻璃钟罩、培养皿、搪瓷盘等收集孢子的方法,操作复杂,不易掌握。我所采用试管收集孢子,操作比较简易,成功率也较高,现将其作法简介于下. (一)准备工作:①采收长至八分成熟的种菇(菌膜未破),用利刀将菇柄切去(留0.5cm左右),用消毒药水擦洗整个菇的表面。②取口径15mm的薄壁试管塞上棉塞,在1.5公斤压力下灭菌30分钟,也可将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灼烧灭菌,然后棉塞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即塞上试管备用.③接种室或接种箱,用常规方法灭菌。  相似文献   

15.
红菇的组织分离实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菇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近些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价格暴涨。为了探索红菇的人工栽培,笔大曾在1974年7月做过红菇母种分离,后因原种培养基不适而失败。1994年7月又进行了野生红菇的组织分离,获得优质红菇母种。现将实验结果初报于下: (一)培养基质 用马铃薯250g提取液800ml;红菇地腐殖土300g加水400ml,煮沸20分钟,冷却取澄清液200ml。糖25g,VB_12片,琼脂23g,制成培养基装入试管180支,高压灭菌后制成斜面试管180支。  相似文献   

16.
为便于菇农就地取材扩制母种,我们进行了用小米做凤尾菇母种扩大培养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培养基配制:小米适量,加水量为小米的1.2~1.3倍。小米用量以试管大小而定,20×200mm的试管可装小米5克,加水6毫升(不可过量),用棉塞封口后置高压锅内120℃灭菌半小时或常压灭菌2小时,冷却后于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上打一个深达管底的小洞即可接种。  相似文献   

17.
经我们近二年多次反复试验证明,胡萝卜用于制作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等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效果较好(金针菇略差一点),其发菌速度与PDA 培养基相仿,菌丝粗壮、浓白,有的还优于PDA 培养基。胡萝卜母种培养基的具体制作方法为:将新鲜胡萝卜、纵切开,在太阳下晒1天或自然干燥,让水分蒸发掉,然后按试管大小将胡萝卜削成斜面形状,装入试管、塞上棉塞,按常规灭菌,即在1kg/cm~2压力下,灭菌20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母种的扩大培养基,一般都需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但在较偏僻的农村,往往难以买到琼脂。为此,我们试验用碎玉米粒制作母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将玉米颗粒放清水内浸4小时左右,吸水发胀后捣碎成米粒大小,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3),然后擦净试管壁、塞棉花塞、高压灭菌。在接种箱內,将购买来的试管母种移入玉米粒培养基上,于25℃左右培养7~10天,  相似文献   

19.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是造成减产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将杂菌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现总结如下(以黑木耳为例),以供读者参考。1试管母种(斜面培养基)在菌种分离或继代扩繁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培养基受杂菌污染,早期发现可采取如下处理。1.1种接前发现细菌污染早期表现在斜面培养基周围的乳白色糊状物。不论面积大小,应立即淘汰被污染试管,之后将剩余  相似文献   

20.
试管组织分离常常由于细菌、酵母菌污染导致失败,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培养基,实是遗憾。现将此法操作略作改进,可达到分离成功的目的。(一)试管组织分离培养法:子实体选取、消毒、培养基制作均同常规,只是在接种时,使试管培养基的斜面朝下,将组织块放于试管棉塞前的内壁上,塞好棉塞后竖立试管让组织块沿壁下滑达管的底部并接触培养基。注意组织块下滑时不能接触到培养基,这样即使组织块带菌也不至于污染整个培养基斜面。接种后将试管立放或斜放,斜放程度不得低于培养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